高旗:“如果没有摇滚乐……”

2020-10-21 03:38:29



看完高原《把青春唱完》这本书之后,就注意到一些活动信息,先是在南方开了两场,这次北京终于有了场次,而且除了高原还有高旗,第一时间报了名。


19号下午,我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爱琴海单向空间,登记后坐到前面的位置。又拿起书翻了翻,发现旁边一个东北话的哥们儿拿来了三张黑胶,都是高旗所在超载乐队1996年同名专辑《超载》,很是珍贵,他翻看起来都小心翼翼的。过了一会儿左边闪过一个身影,东北哥们儿低声说了一声,“旗哥。”哦,高旗先到了,很快高原也走了过去。


活动开始。牛仔裤牛仔衫的高原第一句话就感叹,没想到来这么多人,还是北京这边牛叉呀。我想大概是此前在上海等地的活动观众没这么多,高原才有此感叹。随后她又说,但我估计90%的人都是奔着高旗来的。依然瘦瘦的高旗笑着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除了他俩聊,高旗还介绍了一位意外现身的朋友上场,两人谈成了三人谈。这个人叫周凤岭,1994年红磡演唱会上他担任窦唯的吉他手。聊了一些闲天儿后,倒是有事急着要先走的周凤岭,谈起了那场后来被视为经典的1994年12月“摇滚中国乐势力”香港红磡演唱会。


不过周凤岭并不认为那场演出有多么特别,他说,红磡那场演出在他心里没有那么重要。“我也没有想到多年后它会成为一个符号,可能一是我年龄小,二是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演出而已。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场演出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1994年5月窦唯在Radiohead(电台司令)香港一次演出中做演出嘉宾。场地没有红磡那么大,但对于摇滚演出来说效果极好,音响也特别棒。观众的欢呼是以前我们没感受过的,我感觉那些观众更懂我们。演完后在后台击掌祝贺,感觉特别畅快,后来红磡演出完都没有这种感受。窦唯后来也跟我说过,这场演出是最好的。但遗憾的是,我们也没见过那场演出的影像资料。后来我们才知道,Radiohead听了内地和港台很多摇滚专辑,最后听到了窦唯的《黑梦》,才选他做嘉宾。”


周凤岭先行离场后,俩人又聊了几句,在高旗的提议下有意绕开了1995年离开的张炬。随后,活动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一:听高原老师说,高旗老师也在做当年的记录,你们怎么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记录那个年代、那些人呢?


高旗:对高原来说她是一直在做这件事,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高原:对,他比我晚了几年,但他主要是视频的,我的是图片的,所以我们正好可以互补一下。我也不是主观意识上的记录,这些照片还有他的视频,就像你们拿着照相机或DV拍自己的生活一样。我喜欢拍照,他喜欢拍DV。


高旗:我很早就得到一个录像机,不管是演出还是出去玩儿我都随手带着。很多东西拍完你当时看,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但过了20年你再看,会有非常非常不一样的感觉,是时间的烙印。就像这本书,当时如果我看到它,也就是觉得,哦,太逗了,感觉昨天是这么发生的,明天还会这么发生,但过了20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高原:是时间造就了这本书的价值。


提问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喜欢摇滚乐,所有的乐队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超载乐队,现在我也出了自己的唱片,我把它送给二位老师。


在送出唱片的一刻提问者对高旗说,“您知道我把自己的唱片亲手送给自己的偶像,心里边儿有多幸福吗?”观众掌声一片。而后,高原用提问者的手机给他们两人拍照。


提问三: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问高原老师,这本书是为了增强怀旧感,才全部做成黑白影像吗?当时照的时候都是黑白照吗?还是有彩照转为了黑白?


高原:是有彩色的,但是为了统一风格,统一色调,所以有很少的一部分是从彩色转成黑白的。


提问四:谢谢您,还有一个问题问高旗老师。相比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的精神困惑和思想困惑,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是多了的话,那为什么现在的摇滚却出现了式微的状态?再有就是您对中国摇滚乐的影像记录,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提问三和四,都是我问的)


高旗:第一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我已经过了年轻的困惑时期,我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以我不太知道他们的困惑是什么。但理论上应该是困惑更多一些,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听到的音乐,接受的观点,比九十年代要多很多,在这么多复杂的信息里面,迷惑可能会更多一点。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比如我很羡慕他们能听到很多很多牛叉的音乐,可以和国际接轨,在很大的空间中选择自己想要的音乐。很难说哪个时代更好,但我认为最好的时代就是今天,所以大家也要享受每一个今天。


关于现在的摇滚音乐,我觉得是在更好地发展,很多年轻的乐队有非常棒的创作,这种乐队的数量如果和九十年代比,可能是100比1甚至1000比一的状态,所以怎么能说摇滚乐现在不好呢?你想想,九十年代全中国能够出唱片的摇滚乐队也超不过10个,当时还是很小众,发展也举步维艰。现在在音乐节上看一些乐队演唱,全场大合唱的时候我都特别激动,摇滚乐的自由和音乐表现在今天也可能让人兴奋。


记录方面,我们记录了50个甚至更多的搞摇滚乐的朋友,都是直接的参与者,从崔健开始,到很多乐队,我觉得我们自己记录会更真实,感受和理解也更深刻。但是后来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比如说,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影像资料太少。我希望能把那个时代讲得特别清楚,把时代精神呈现出来。


提问五:高原老师您觉得您和拍出《我们这一代》的肖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二个问题您可以选择回不回答,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本书里一张王菲的照片都没有?书中的时间已经到了1999年,您当时应该见过她的。不过这个问题可回答可不回答啊。


高原:我先回答你第二个。我有她的照片,是在首体的演唱会的,但是成书的时候被我们的法满老师(《把青春唱完》编者,lens品牌创始人)给砍了。具体砍的原因我也不太知道,大概是他说我照得不怎么地。可能我照女的都照不好,我只会照男的。


第一个问题,我不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拿我和肖全做比较,但我们只是同一个时代出现的两个摄影师,不一样的是,他是男性视角,我是女性视角。而且他拍东西可能主题性比较强,目的性比较强,而我拍的东西都非常随性,拍身边的朋友和生活,很随意,所以作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提问六:旗哥能不能透露下一张唱片的一些信息给我们?


高旗:我只能说我会尽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争取不让大家失望,确实有很多新歌准备好了,我们走着瞧吧。谢谢你。


提问七:请两位老师回答一下,什么是摇滚?什么是摇滚精神?


高原:我觉得摇滚是一种精神吧,我们当时更多是把它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也许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会回答,“爱谁谁”,也许到30岁我会说“坚持”,但是我现在已经40岁了,现在我已经不想知道这个答案。


高旗:我听到这个问题我头都大了。摇滚为我打开了自由看世界,自由表达的大门,可以看得不一样的世界,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我比今天的我大十岁,有可能我的一生完全不一样,没有摇滚乐,没有这扇敞开的门,我生活的体验会完全不一样。


活动结束后,大家排队请高原和高旗在《把青春唱完》书上签名。我的那本已经是高原此前的签名版,打开后她问,哎你这签过了还签啊,我说那您写个日期吧。她说,也好。到高旗的时候,他认出我是提问者,还说了一句“谢谢你的提问”。


他签字的时候我问,“在作品里表现得叛逆和桀骜不驯,生活中本人则谦逊温暖,搞摇滚的都是您这样的吗?”高旗笑着说,“嗯,差不多,反正我周围好多人都这样儿。”合影的时候我说,跟您的脸比起来,我的坛子脸显得更加壮观了,高旗笑着说,“没有没有。”


青春,唱得完吗?




摇滚中国官方微信 ROCK-CN

欢迎关注「摇滚中国」微信公众平台


我们正在为分享摇滚乐、摇滚精神和当代艺术而努力。打造集摇滚资讯、乐手乐评、欣赏试听和乐友交流的互动媒体平台。这里,每个读者都有发言的权利,表达你的想法,分享你的音乐,欢迎留言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