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入门必听100首<艺术歌曲篇>

2022-05-28 21:40:10

MUSIC•


艺术歌曲在歌曲音乐种类中最具艺术表现性,以其高品位、高情趣、优雅、含蓄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朵芬芳美丽的鲜花。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是高境界的文学诗词与完全按照诗词内容恰当运用音乐创作技法,并配于曲调的一种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1

莫扎特 《紫罗兰》


艺术歌曲《紫罗兰》是莫扎特1785年所作。原诗选自歌德的第一部歌唱剧《埃尔温与埃尔米雷》。诗中描写一位青年人爱上了一位轻薄的女子,诗人借诗歌抒发了对往日爱人的思念和向往,以及至死追求爱情的坚韧与勇敢。

《紫罗兰》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年轻的牧羊女走来
步态轻盈 心花烂漫
走来 走来 

唱歌来到草原

紫罗兰思恋:
但愿我是自然界最美的花
啊 只要片刻时间
等爱人采下放进怀里去
哪怕把我压扁
只要享有片刻时间


可惜的是,那小姑娘
并没有留意紫罗兰
一脚把花儿踩断
它倒下死去时满心喜欢
我愿意死在她脚下
被她踩死我也心甘
可怜的花儿
好一朵可爱的紫罗兰!

女高音歌唱家 安娜·莫福

2

贝多芬 《五月之歌》


贝多芬在器乐作品创作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则较少被人所提及。其实,贝多芬有很多器乐作品是从其声乐作品中寻得的灵感。


《五月之歌》是贝多芬为歌德的诗谱写的赞美自然与爱情的抒情歌曲,他运用明亮的大调色彩、干净明朗的旋律和简练清晰的和声表现五月春天的美好光景,讴歌大自然的明净美妙。

男低音歌唱家 保罗·罗伯逊

3

舒伯特 《菩提树》


《菩提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歌曲所描述的场景是,流浪汉故乡的门前有一棵菩提树,他曾在树下度过了幸福的时光。如今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流浪,仍仿佛听见菩提树在向他轻轻呼唤。


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于宁静中给人以悲哀的感受。

女高音歌唱家 贝克佛蕾·西尔斯

4

舒伯特 《魔王》


1815年,舒伯特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艺术歌曲《魔王》,当时作者只有18岁,这首叙事曲被编为作品第1号。全诗的故事情节为,一位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


作曲家写作完成五年之后,出版商才勉强同意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他稿费。后来舒伯特曾将修改过的《魔王》献给歌德,但是大诗人高傲地不屑一顾。许多年后,歌德在一次音乐会中听到它,深受感动与折服,他泪流满面起立鼓掌,此时舒伯特去世已经两年了。

女高音歌唱家 比尔吉特·尼尔森

5

舒伯特 《鳟鱼》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歌曲中舒伯特使用伴奏音型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他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鳟鱼》原本是由18世纪德国诗人舒巴特所作的一首诗。,在牢狱生活中对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鳟鱼》这首诗。舒伯特也将这首诗谱成歌曲“鳟鱼”,后来再将“鳟鱼”加以变奏谱写成五重奏的其中一个乐章,再加上其他的乐章,成为了现时的版本。

男高音歌唱家 恩里科·卡鲁索

6

舒曼《蔷薇、百合、鸽子、太阳》


《蔷薇、百合、鸽子、太阳》是舒曼艺术歌曲套曲《诗人之恋》中的一首。舒曼在创作《诗人之恋》时吸取了许多德国民间音乐元素,使得这套乐曲呈现出民歌般的朴实特点。同时,舒曼还巧妙的运用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元素,赋予乐曲如诗般的意蕴。


舒曼在创作《诗人之恋》时继承了舒伯特注重歌曲抒情性、歌唱性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大胆创新,采用了“朗诵调”中的起伏语调和同音语调,促使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保留了语调的抑扬顿挫,而且也呈现出了诗歌的自然之美。

女高音歌唱家 玛丽亚·卡拉斯

7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乘着歌声的翅膀》创作于1836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4号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男高音歌唱家 马里奥·兰札

8

理查•施特劳斯 《四首最后的歌》“入睡”


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生涯自艺术歌曲始,也至艺术歌曲终。6岁时,施特劳斯写出了第一首圣诞歌曲,到1948年,即他逝世的前一年,理查·施特劳斯又以著名的《四首最后的歌》作为他的终笔之作。


四首歌曲作于作曲家与夫人移居瑞士期间。二战结束后,理查·施特劳斯离开德国,也许是由于对漂泊生活的失望,他根据艾兴多夫的诗句写成歌曲《黄昏》。随后,一本新出版的赫尔曼·黑塞诗集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他为其中三首诗谱曲写成《春天》、《九月》和《入睡》,就此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创作。

女中音歌唱家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9

理查•施特劳斯 《摇篮曲》


理查•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约200多首声乐作品,以及近20部歌剧。他极大地扩展了歌唱的表现力。


他的声乐作品将浪漫的情感与人声和器乐高度融合,透出强烈的诗意与哲学寓意,具有别样的艺术魅力。究其原因,大概一方面是出于他对人声,特别是对女高音与大型乐队相配合的喜爱,另一方面或许因为他的夫人就是一位歌唱家的缘故。他的艺术歌曲保有了他在歌剧和一些器乐作品创作中的特点,能非常和谐地把高雅情调与瓦格纳式的丰富多彩结合在一起,通过旋律赋予歌词以生命,从而尽显庄严、平和之色。 

女高音歌唱家 丽娜塔·苔巴尔迪

10

马勒 《旅行者之歌》

“清晨,我越过原野”


《旅行者之歌》是马勒的第一部声乐套曲,完成于1884年。这部声乐套曲是第一交响曲创作的基础,同时奠定了歌曲交响化形式的基础,由此马勒将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正是《旅行者之歌》这部声乐套曲真实的反映了马勒四处漂泊的心境和失恋痛苦的心灵体验。


《清晨,我越过原野》是这部声乐套曲的第二首歌曲,作曲家用变奏手法处理的同一民间曲调。 整首作品都采用了带旋律的伴奏方式,形成复合音色,这是马勒“歌曲交响乐化”的一个体现。

女高音歌唱家 卢西亚·波普


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舒曼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