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22:57:45
《醉乡民谣》剧照
终于,赵雷唱着他的《成都》上了“我是歌手”,一早起来,看到朋友圈不少喜欢或不喜欢赵雷的朋友转发了相关公众号文章,有说“火了火了”,小众终于变成大众了,也有说赵雷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民谣,又不是90年代,弹吉他唱歌的男孩已经过气了之类...
我听歌比较杂,偏爱摇滚,民谣也有所接触,但听国外的比较多,我英文不好,第一时间能想起名字的,比如尼尔·扬、莱昂纳德·科恩、鲍勃·迪伦等,而我对外国民谣包括蓝调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和鲍勃·迪伦的传记《我不在场》这两部电影,以及马世芳的书《地下乡愁蓝调》,蓝调音乐是民谣和摇滚乐的发端,我喜欢那种纽约街头的老酒馆,一个黑人弹着蓝调,观众跟着一起摇摆的意象。
国内听得比较多是胡德夫、周云蓬、苏阳、万晓利、张玮玮等,几年前也听钟立风、李志、郝云、宋冬野、马頔、尧十三、贰佰、赵雷、邵夷贝等,2015年后,又冒出了陈粒、程璧、花粥、陈鸿宇、燕池、末小皮、谢春花等,当然,如果把民谣的范畴在拓宽一点儿,老狼、朴树、许巍这些人我到现在还喜欢听。
赵雷
首先,我谈谈个人对赵雷上“我是歌手”的看法,节目我没看,但路数我是懂的,大家讨论赵雷上“歌手”这件事,就像过去“好声音”翻唱了马頔的《南山南》,或者更早的“快男”翻唱了《董小姐》...
小众“文艺青年”自我标榜的审美趣味,突然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这在内心孤高的“文艺青年”看来是无法接受:这样我以后还怎么标新立异,怎么凸显和你们这些只会听《最炫民族风》 《小苹果》、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的庸俗大众的区别?
大众作为整体向来是后知后觉的,这个稍微有社会和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而愤世嫉俗的“文青”热衷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同样也是历史惯例。前者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后者促进人类心灵的解放和文化艺术创新,两者各有所长,法国人勒庞写过一本书叫《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具体阐述了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尧十三
扯远了,回到赵雷,《成都》这首歌儿我是听过的,而且是反复听的那种,不骗你,曾经把我听哭过。是的,我也有一颗玻璃心。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以一个门外汉的角度,谈谈我对目前“当红”的几位民谣音乐人的真实看法,纯属一家之言,不含人身攻击。
第一次知道赵雷是2013年,我还在上大学,记得那年夏天,临近毕业,我出了本诗文集叫《南方以南》,可能是名字相近的原因,一个朋友问我听没听过《南方姑娘》这首歌儿,我说没有,一听名字就觉得很矫情,心里有些不屑,朋友便把歌曲链接甩给我,说实话第一次听到《南方姑娘》的时候,我觉得很土。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告别了大学和初恋,决定去北京闯荡闯荡——年轻人还是太单纯易冲动。有一天看“快男”的比赛,好像是一个叫左立的接连翻唱了《董小姐》和《南方姑娘》,让这两首歌顿时在文艺小清新之中迅速流传开来,也是在那一年,宋冬野上了“天天向上”,唱了《莉莉安》,再接着“麻油叶”的全国巡演也随之展开了。
麻油叶成员
说实话,在最开始意识到民谣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的时候,我还是很高兴了,毕竟有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毕竟民谣和诗歌是如此的接近...但慢慢的,我突然不那么喜欢听民谣了,更准确地说是不喜欢当下“年轻人”口中传唱的那些民谣。
时至今日,民谣似乎沦为了一种程式化的东西,忧伤的旋律配上或伤感或怀旧的歌词——白衬衫的少年、木吉他青草地、远方、爱情、梦想,全然把时代工业商业与信息化浪潮抛在脑后,如果这种抛弃是一种反抗与新生那倒是好事,但在近些年的这些民谣里我听到的更多是“逃避”——对,逃避。
宋冬野唱着“我要卖掉我的房子,浪迹天涯”是逃避,马頔唱着“傲寒,我们结婚,到稻城冰雪融化的早晨”是逃避,尧十三唱着“我们还要去看四川的湖”也是逃避,包括赵雷——和我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以上这些无不透露着一种青春的无力感和自我沉浸,有些人永远走不出少年,说的就是这些唱民谣的年轻人,当然,你可以说如果人不用长大也可以生活那就干脆永远不要长大,那也很好,但可能是我长大了吧,所以渐渐褪去了青春期的伤感,大跨步的迈向了成人社会,成为了后知后觉的大众的一员,越来越喜欢欢快而直接的事物。
马雁
已故青年诗人马雁说过:“诗歌的确还不能阻挡坦克,这是诗歌的局限,但诗歌试图阻挡坦克,这是诗歌的宽广。”——民谣,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民谣,需要做的是面对并正视现实,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在筋骨,不要再落人话柄与口舌。
周云蓬
个人以为,民谣音乐要想有进一步发展和突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首先从歌词和精神上就应该像当代诗歌学习,这也是民谣历来的传统,不要只是一味沉浸于自我的狭窄趣味,一味跟风,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在这方面,胡德夫、周云蓬、苏阳、万晓利、张玮玮等诸位老师都做的很好,都是我敬仰的人。
张玮玮
最后,再说说《南方姑娘》,一开始听,我是真的觉得土,但直到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比如女朋友说要跟你分手的时候,比如那些住过的地下室和挤过的公交车,比如坑爹的客户在某天又冲你大发了一次雷霆,比如一个人在漫漫长夜里咳嗽不止...
这些时候,听一听赵雷的歌儿,你会明白所谓的土,还有另一个说法叫“单纯”或者“质朴”,你能找到一种安慰,这也是我听哭的原因,也是当下的“民谣”好的地方,有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心性的东西在旋律和歌词里面,至少听起来都像是个有故事的人。
熟悉赵雷的人,知道他的人和他的歌词一样简单质朴,开酒吧还被骗过,也算是个命途多舛的人,所以不管怎样,让更多人知道他的音乐,对他个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至少生活会越来越好,只是希望赵雷,也包括其他年轻的民谣音乐人能创作出更多风格不同的作品,而不只是逃避、伤感、怀旧和抒情,还有一点很重要——多读书,少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