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20:44:18
还 有 98 % 的 人 没 关 注 靡 音
你 真 识 趣
黄伟文描写张爱玲的歌
她是享乐主义者,又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系出名门,却骄傲说自己是一个小市民;她悲天怜人,但现实中又冷漠寡情,通达人情世故,又独标孤高,我行我素。有人形容她是出名要趁早的典范。终其一生,横空出世的来,旁若无人的活,听天由命的走。她就是张爱玲,一个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的女人。
才女毕竟是才女,但她说“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是不是很怪?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的上海,如果哪个人说自己不喜欢音乐,恐怕是要被嘲笑的。
张爱玲那个年代的音乐
苍凉是张爱玲喜欢的词语,即使在谈论音乐也会感受到一股苍凉感。她说“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跟着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我是中国人,喜欢喧哗吵闹,中国锣鼓是不问情由,劈头盖脑打下来的,再吵也能忍受。但交响乐的攻势是慢慢来的,需要不少时间把大喇叭小喇叭钢琴凡哑林一一安排布置,私下里埋伏起来,此起彼应。这样的阴谋我害怕。”
音乐在她眼里就是流逝,不只是因为它抽象,是因为它无法掌握。
张爱玲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不喜欢,但仔细看,她又说“凡哑林上拉出的永远是绝调,回肠九转,太鲜明地赚人眼泪,是乐器中的悲旦。”“即使是所谓‘轻性音乐’,那跳跃也像是浮面上的,有点假”;谈及交响乐的时候,她说“交响乐编曲复杂,格律的成分过多”;“南美洲的曲子,如火如荼,是烂漫的春天的吵嚷。”“夏威夷的音乐很单调,仿佛在夏末求出,席子要收起来,挂在竹竿上睡着”;还说爵士乐是“太阳黄黄的,听多了使人觉得昏昏沉沉,像是起来得太晚了,没有气力,也没有胃口”“那显著的摇摆的节拍,像给人捶腿,非常舒服。”
这些话语如果不是长期对音乐有着长久的接触和深入的思考,单凭文学天分是写不出的。
张爱玲儿时有着对音乐的灰色记忆,只因看见姑姑弹琴称赞一番,便被母亲认为有音乐天赋送去学音乐。要知道一个人的童年记忆是将来对世界的认知态度有着很大影响的。
在经历了“没洗过手不能碰,每天用一块鹦哥绿绒布亲自揩去上面的灰尘”“容易激动的蓝色大眼睛里充满了眼泪,抱着我的头吻我。记着她在吻在什么地方,隔了一会采用手绢子去擦擦。”“学校里的琴先生常生气,一掌打在我手背上,把我的手横扫到钢琴盖上去,砸的骨节阵痛。”到最后“越打我越偷懒,对于钢琴完全失去了兴趣。每天上课之前立在琴间门口等着铃响,总是浑身发抖,想到浴室里去一趟”。
这样再看,不喜欢音乐也有了缘由。
张爱玲一直喜欢嘲讽。不但嘲讽别人,也会嘲讽自己。她很随意的说自己俗气,自己就是不喜欢音乐。以一种发泄式的自嘲告诉他人我是不喜欢音乐啊,但不代表我不懂啊,你们这些俗人。
流行音乐中的张爱玲
1995年9月8日,75岁的张爱玲孤独逝去,身旁无一人。
她曾说:“在三十岁之前,及时回头。从此褪下幼稚的外衣,将智慧带走。然后,做个合格人。开始负担,开始顽强地爱着生活。”
她还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晚安。
文 / 玛丽奥
参考资料 / 张爱玲《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