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古典音乐会的观众?

2022-04-21 02:54:48

日前在西南伦敦华人家庭中小有名气的钢琴教师慧慧老师和小伙伴们2016钢琴音乐会在Kingston St. Paul's 教堂举行。音乐会的参演者大部分为5到10岁的孩子,他们在3个小时的音乐会上为到场的近200名观众献上了30首世界钢琴名曲作品。著名钢琴演奏家Will Pickvance也到场倾情献曲。本届钢琴音乐会极具人气,经典钢琴曲目配合多媒体舞台效果,堪为西南伦敦华人音乐领域的一场视听盛宴。




今天,小编邀请到慧慧老师跟大家聊聊有关该如何做一位合格的音乐会观众的话题。在说这之前,先给大家看看前些日子我浏览到的一点信息,拿来和各位分享。


下图是著名的当今小提琴演奏家维多利亚.木洛娃在上海演出的照片,和她发的消息。(以下为转载)



维多利亚·穆洛娃

 

今天我们改变一下形式,专门讲一个话题:音乐会礼仪,具体说是音乐会上拍照的事。

 

说实话,这是老生常谈了,橄榄古典音乐的粉丝们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保持安静、禁止饮食、乐章间不要鼓掌等等,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接触这些规章,国内的各个音乐厅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人力物力去帮助大家遵守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穆洛娃推特账号截图

 

然而前几天,当代最著名的女小提琴家之一维多利亚·穆洛娃在个人推特上发布了多条消息,矛头直指上海观众:“半数的上海观众在我演奏巴赫的时候拍着画质低劣的照片和视频,错失了聆听音乐的关键点。我很纳闷,这些在音乐会上拍视频的人之后会怎么欣赏这些东西。他们就喜欢这种不忍卒听的声音和模糊的画面吗?”

 

有朋友安慰她,可能上海的观众习惯在酒吧或者是流行音乐会而不是在剧院里看演出,所以才会拍照。但穆洛娃回复,其实流行音乐并不允许摄录像。有人建议她效仿流行歌手杰克·怀特撰文警告大家不要拍照。穆洛娃如是说:“我不想浪费自己的生命做这种事。这世界疯了。”

 



当我被附近的快门声频繁打扰,或是在黑暗的剧场里被高举的手机屏幕亮瞎眼的时候,也有一种要发疯的冲动。为何中国的观众始终做不到基本的观演礼仪呢?

 

或许真正的出发点不该如此,亦或许我们的艺术家的神经太紧张了一些,确实,也有很多可爱的音乐家们鼓励大家拍照。不过退一万步,假定我是拍照的那位,一定无法静心欣赏这场演出。那么,那些忙着拍照录像的朋友们,你们消费这些票款和时间坐在这里,就是为了回去以后可以发一张演出照片在朋友圈进行炫耀么?

 



前两日,和朋友聊天说起古典音乐的传播推广的种种怪现象,比如大家都爱听刺激的言论和音乐八卦,去购买那些空洞无物的古典音乐网络课程,却始终无法在音乐会上安静聆赏。确实,即便我们能够把所有听古典音乐的奥妙都告诉大家,或许中国的观众们多数会不感兴趣吧。

 

因为那些拍照摄影的家伙们从来没想要去听这些音乐,一切音乐表演都只是形式和情怀。所有的一切进剧场的行为只是为了证明“我到过那里”。如果是这样的话,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炫耀?体面?这些早已被这些人的丑陋举止所撕碎了。

 


上海,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最崇尚西洋音乐的对外窗口,有着良好的音乐市场运作和傲视全国的票房奇迹。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场体验让我们对这份成绩单表示怀疑。其实对于音乐会礼仪,归根结底是一句话:带着听音乐的心走进去,别想其他,当你专心聆听,自然不会做出格的事。所有的礼仪套路也都会成为妄言。(以上为转载)

我想到了我们的音乐会。我们的钢琴音乐会是高雅的古典音乐音乐会,尽管咱们的主角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但它依然是一场典型的古典钢琴音乐会。我们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小朋友们都身着漂亮大方的正装,表演的礼服,郑重其事的坐在钢琴面前,面对我们的观众,献上孩子们最诚意的表演。孩子们是无比认真的,他们努力了一年,换来了台上的一分钟,这一分钟是神圣的,需要得到所有观众的尊重——尽管,他们还只是孩子,但他们的作为与态度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音乐会前夕,我想我与每一位家里有小宝宝的家长都讲述了音乐会规定,大家都表示可以保证现场无声状态。可是今年音乐会的现场却真是让人心畏。我又想起了去年我们的小伙伴音乐会,同样的时间长度,我们的大小观众,始终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没有叫声,无需维持秩序,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最大程度的尊重了台上的小演奏员,让他们不受干扰的尽情发挥,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诚意,体现了每一个观众对音乐会最好的理解,从而我们现场录音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


我又想到了当天的另外一场英国人的音乐会,同样在教堂,一个稚嫩的小姑娘的钢琴表演,全场鸦雀无声,无一人拍照,结束后报以极其热烈的掌声给那位姑娘。


记得那次我去奥地利音乐厅看演出,全场满满,站立区都挤满了人,演出过程中,无一人发声,无一人拍照,甚至你举起手机都会遭到旁边的人的眼神的鄙视!这种专业不只是明白该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不可以鼓掌,而更是体现了对舞台音乐家最大的诚意、尊重和肯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谁都明了,孩子辛辛苦苦一年的付出换来的如果是观众随意走动、孩子乱跑,吃东西甚至是站立聊天,如果是表演孩子的家长,你的心里会作何感想? 何况我们的小表演家年龄尚小,有一点点干扰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打击孩子稚嫩单纯的心灵。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我们的爸爸妈妈们靠言语教育孩子不如用自身的行为展示,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还是那句话,音乐会不是看电影更不是派对,孩子的表演更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仅仅是穿着上的尊重。我们不但要明白音乐会鼓掌的时机,更该明了对台上表演人员支持的意义。


话虽不中听,但是无比中肯,如果有耐心读完,那么我们代孩子们从心底感激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来自恩慧音乐教室,作者enhui,“英国养娃那些事儿”综合编辑(微信号:ukkids),喜欢就转发朋友圈吧!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