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音乐丨哈巴涅拉的韵味

2020-09-02 02:38:41


世界的音乐

哈巴涅拉的韵味


说到哈巴涅拉,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会是歌剧《卡门》中那首久负盛名的《爱情像自由的小鸟》,这一首哈巴涅拉是《卡门》第一幕第五场中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市广场,吉普赛姑娘卡门一边扭着性感的舞步走向烟厂,一边对“尾行”她的男人们唱起了这首曲子。音乐富有强烈的戏剧性与西班牙风情,更是凸显了卡门豪爽、奔放而又富有神秘感的魅力形象。


哈巴涅拉舞曲原是非洲的黑人舞曲,先由黑人传入古巴。后来哈巴涅拉传入西班牙,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又将其哈巴涅拉的特色进一步进行深化。这是一种中等速度的二拍子舞曲,旋律常常包含附点节奏和三连音,节奏富于弹性,并且哈巴涅拉在第一拍中带有附点节奏,与探戈的节奏很是相似。



1873年,比才接受了巴黎喜歌剧院的委托,着手西班牙题材的喜歌剧《卡门》。在创作过程中,比才曾写过一版咏叹调“爱情是一个流浪儿”,当时已基本定稿。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比才把第一稿完全废掉,换成了如今脍炙人口的《哈巴涅拉》。


他在街头听到一首哈巴涅拉风格的民谣,如获至宝一般记录下来,一挥而就,将主题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进自己的歌剧。不过,他误以为是“民谣”的这首哈巴涅拉其实“名花有主”,就是当时已经去世八年的伊拉蒂尔,而这首《哈巴涅拉》也正是参照了伊拉蒂尔的《El Arreglito》。伊拉蒂尔以写作哈巴涅拉歌曲闻名,他最出名的哈巴涅拉歌曲并非《El Arreglito》,而是连国人都曾传唱的《鸽子》。


而比才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哈巴涅拉》乐谱上注明,此曲源自伊拉蒂尔的原版。



这首《哈巴涅拉》自从歌剧《卡门》首演以来,已经成为了西班牙音乐的正宗代表。而令人感到滑稽的是,歌剧《卡门》的作者乔治比才却从未到过西班牙。其实,这首比才的创作最高峰的作品《卡门》,在欧洲的首演却以失败告终。而比才也在三个月后抑郁而终,享年36岁。更没想到的是,《卡门》在他的出殡日当天重演,获得了音乐届极大的肯定,而比才却没能见证这一刻,令人唏嘘不已。


哈巴涅拉作为一种极具西班牙色彩的舞曲风格,直到现在也是最能代表西班牙风情的作品形式。在西班牙,每年都会举办哈巴涅拉合唱大奖赛,当地著名的音乐家们也会专门为大赛谱写哈巴涅拉合唱曲,并邀请全球各地的合唱团参加大赛,让哈巴涅拉在全球唱响。



说起哈巴涅拉,诱惑感、自由性、异域风,从来都是独具哈巴涅拉风格的标志。至今记得2011年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中,女高音嘉兰查唱到《哈巴涅拉》的尾声时,入戏地向指挥杜达梅尔抛的那一个媚眼,那正是哈巴涅拉的韵味所在啊。


- End -

我猜你看出来了

你又学到了些什么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