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点击上方samsumusic马上关注
文:苏立华
昨天我看到上海交响乐团微信公众号发出的一个报道:[看点]主要看气质-唐俊乔:用笛子吹出中国水墨。文中对唐俊乔的采访很有读头,今天在此转发,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这里插嘴一句: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近年推出的演出节目真的可谓是场场精彩,更难得的是对中国作曲家作品和中国音乐家的竭力推广,并且这些演出和推广都是建立在很高的艺术标准上进行的,而不是靠音乐家之间的交情和关系,这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大赞的一点。
2015年12月12日在上海交响乐团交响音乐厅的这场音乐会真的值得一听,曲目的搭配很有创意,上半场是郭文景的《第二竹笛协奏曲“野火”》(竹笛演奏:唐俊乔)和莫扎特的《第20钢琴协奏曲》(钢琴演奏:李仲欣),下半场是普罗科菲耶夫《三橘之爱》组曲和陈其钢的《乱弹》,乐队是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是余隆。从曲目和演奏家看,这是一场很有份量的音乐会。
唐俊乔多年来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音乐家和竹笛演奏家。这里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2000年开始,我与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合作,合作条件是我在中国推荐和介绍Channel Classics旗下的音乐家,而该公司为我推荐的中国音乐家录音,在全球发行他们的唱片,宣传中国的音乐家和中国音乐作品。那时,刻录光盘和盗版CD已经开始猖獗,录唱片基本是亏本的事,但我和该公司的创始人、老板和录音师Jared Sacks还是坚持做。Jared说他要成为西方第一位用最好的录音录制中国音乐的录音师,而我则是想给那些很有才华,刚刚从音乐学院毕业,没有知名度的优秀音乐学子录音,为他们的事业起步推一把。Jared担心给没有知名度的音乐家录音,再优秀,出了唱片也帮不上忙,自己还得亏钱,让我找水平高而知名度大的中国音乐家录音,并且是要演奏中国民族乐器的,他不想大老远跑中国来再录钢琴和小提琴这些西方乐器。于是,我推荐了三位才貌俱佳的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家,琵琶演奏家章红艳、二胡演奏家于红梅和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在先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为这三位著名女性演奏家出版了专辑,录音得到了音乐家的高度认同,出版后,唱片从演奏到录音也获得很多好评。当我陪Jared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录音时,唐俊乔精彩的演奏让我看到和听到了中国竹笛还可以演奏到这等水平。我对Jared说:“她简直就是中国的魔笛!”(She is the only magical flutist in China!),在制作出版文案时,我和Jared都在为这张专辑的名称发愁,Jared说:“为什么不就用你对她的评语作为专辑名称‘中国魔笛’。Jared还为出版中国音乐家录音系列创建了一个品牌Channelof China,中文我没有用对译,而是取名“聆听中国”,心想也该轮到你们老外听我们中国音乐的时候了。Channel of China迄今出版了7个专辑,都是用最先进的DSD录音技术、最好的录音设备,在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厅 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以及荷兰的音乐厅里精心录制的。所有在这家公司出品的中国音乐家专辑全部是DSD录音制作的SACD立体声/多声道与CD一体化的唱片。用DSD多声道录音,SACD出版的中国音乐家专辑,即便是在今天,也很罕见。
唐俊乔在Channel Classics公司出版的专辑《中国魔笛》
章红艳在Channel Classics公司出品的琵琶独奏专辑《十面埋伏》
于红梅在Channel Classics出版的专辑《闲居吟》
我(戴眼镜,半秃头的)和录音师Jared Sacks在录音过程中
Channel Classics2015年荣获唱片界最高奖:英国《留声机杂志》年度最佳唱片品牌。该公司出版的专辑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但是CD市场濒于灭亡,所以公司转向在www.channelclassics.com和www.nativedsd.com上销售下载(从MP3到DSD母带原文件,都可以购买下载)。
我是因为2005年给唐俊乔录音,才第一次听她演奏的。之后,她的音乐会我也听过好几次。转眼,10年过去了,她依旧不变的是对音乐和对生活的激情和事业的执着,活跃在舞台上,演奏越来越精彩!
在中国,从事民族音乐的演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民族音乐在国内和国外的市场,客观地说,几乎是靠演奏家们自己开拓出来的。没有哪位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家不是最优秀的中国音乐推广者。就推广民族音乐而言,我们这些热爱音乐的痴迷听众应该感到内疚和不体面,如此热爱音乐,却对自己的音乐推广没有尽力,起码应该从积极购票听民族音乐的音乐会开始做起。
中国作曲家学习西方作曲,应该是为了能写出超越国度与跨文化的地道中国艺术音乐,有那么一批作曲家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12月12日的这场演出中,郭文景的《第二笛子协奏曲》和陈其钢的《乱弹》就是用西方作曲技术发出地道中国音乐的例子。如他们这样的中国作曲家就是用西方丰富的作曲技法呈现中国音乐文化,中国爱乐者(包括本人)应该积极支持和欢呼。
作为听众的我们,学习和欣赏了大量西方音乐,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欣赏自己的音乐。有时自己看自己看不清楚,站在别人的角度用别人的观察方式看自己也许就能看清楚。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如此,听和学习了大量西方音乐和西方文化后,再来重温自己的文化和音乐,收获就很大。文化也好,艺术也罢,音乐也好,只有在交流和比较中才能让我们产生新的思考,从新的思考中得到有趣和深刻的认识,这种思考和认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目的和收获之所在。
1985年,我还在四川外语学院读书时,通过今天的音乐学者傅显舟老师认识了郭文景,第一次接触到了郭文景的音乐,因为听过和了解了梅西安的《图兰加利亚交响曲》而迷恋上了郭文景的《僰人悬棺》(应该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用微分音(Micro tone)和音束(tonecluster)技术写的音乐作品)。1986年,我从重庆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复试时,郭文景还帮我介绍同学找了很多资料,给予各种帮助和支持。遗憾的是,我没有考上,“沦落”成了中国较早一批的翻译导游,去大自然中去听音乐了。
郭文景和唐俊乔都是我无意中邂逅的中国优秀音乐家,他们的学识、才华和人品都给我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乐如其人,人如其乐,郭文景的音乐拥有深厚的人文特性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永远有那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唐俊乔的演奏潇洒自如、直截了当,没有丝毫虚和假的东西,如生活中坦然真诚笑看一切的她那样样,听她的演奏就是两个字:真!爽!。我因为他们的音乐认识他们,又因为他们在艺术上的特立独行和人格魅力更加欣赏他们的音乐。这对中国音乐界的传奇伉俪真的值得我们关注和倾听。认识和了解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他们的音乐,全都在音乐里。
认识郭文景老师是1985年,第一次听他夫人唐俊乔老师演奏是2005年,转眼一个是30年前的事,一个是10年前的事。有太多的有趣回忆。我热音乐的回报就是与很多优秀音乐家成为了音乐上的知音和朋友,好多我听过的音乐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每张我参与制作出版的唱片都有一段佳话。音乐的美好与神奇就是在于它总是那么逼真和鲜活地记载和传颂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不过就是一个乐迷和听众,音乐却如此宠我,给我那么多美好的记忆和难忘的经历,感谢音乐,庆幸自己爱上音乐。
希望12月12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这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也能给你带来一个难忘的经历,成为你人生中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请欣赏我为大家挑选和推荐的三个唐俊乔演奏视频录像!
罗西尼歌剧主题变奏(根据罗西尼歌剧《唐克雷蒂》中的唱段I Palpiti改编)
郭文景竹笛协奏曲《野火》 (12月12日上海交响音乐厅演出的就是这首协奏曲)
笛子独奏《牧民新歌》(中国上世纪60-80年代家喻户晓的音乐)
请点击本文最末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上海交响乐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精彩报道:[看点]主要看气质-唐俊乔:用笛子吹出中国水墨!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其他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若欲转载请注明转载来源,否则视为侵权,我们将给予举报。感谢配合!(读者之间转发分享,此不在侵权之列)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