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04:34:07
自從2012年EDM與音樂季在全球爆炸性的成長後,周邊產業產值已經從該年的20億美元暴增到62億美元。而2013年的唱片產業產值也才不過15億美元。半隨驚人利潤的是人們的質疑,在這一年來爭議從未停止。以下我們將針對幾點圍繞著EDM產業的論戰做個總整理。
根據Pete Tone 5/
暴增的產值,理論上代表業內人士收入增加。今年福布斯公布的音樂人收入排行,除了有更多人進榜,榜首Calvin Harris的收入更成長了將近1/2。去年還有人質疑頂級DJ的收入與EDM熱潮不相稱,今年這種質疑則完全消失。
產業統計網站Statista日前將福布斯公布的世界D
我們也看到某些DJ單場表演出現令人咋舌的收入。
跟據最新外電消息透露,芭莉絲在Ibaiza四個晚上的表演,合計拿到兩百六十萬鎂。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讓我們打開去年的DJ收入排行。將三人組Swedish House Mafia去掉以後,收入前四名分別是(以下計算單位全部都是鎂):
1. Calvin Harris ($46 million)
2. Tiesto ($32 million)
3. David Guetta ($30 million)
4. Deadmau5 ($21 million)
(資料來源:Forbes)
這些收入包含了他們的演出、唱片、代言等。但我們姑且先將這些收入全部當成是因為表演產生的。此外,我們假設他們週末都在表演,偶爾會休息一下。每年就當成演出80場吧。
如此可以換算得到:
1. Calvin Harris ($575,000)
2. Tiesto ($400,000)
3. David Guetta ($375,000)
4. Deadmau5 ($262,500)
最後我們將希尔顿在Ibiza表演的收入除以四,可以得到:
2,600,000/4=650,000
請注意其他四個人的每晚單價是用全部收入去除的。
恭喜希尔顿。今年初她曾說她是「全球前五大DJ」。她真的辦到了。
只不過爆炸性成長下,這些利益並非雨露均沾。絕大部分的DJ並未因此獲得較高收入,只有巨星DJ(Rock Star DJ)們才是真正的獲益者。當然,如果搖滾明星能拿天價演出費,沒道理巨星DJ就不行。但是演出費水漲船高,確實夜店生態產生影響。
舉例來說,當演出費快速拉高,代表能夠付得起錢的夜店越來越少。這會使得小夜店面臨更大的競爭威脅。而大夜店也不見得好過。在光鮮的外表下,據聞賭城許多舞廳因為演出費高漲,也必須開始反應成本。但只漲票價當然是不行的,因為舞客付那麼多錢,當然期望看到奇觀等級的製作。這個循環拉高了經營風險。
在一個成熟多元的市場,有足夠的類型分流各種喜好。地下與主流共存共榮,以上狀況不見得會構成問題。對於發展中、類型又單一化的市場就很難說了。
相同的問題困擾著音樂季產業,瘋狂的成本上升循環正不斷推高風險。以行業龍頭SFX為例,儘管他們在今年的旺季收入成長三倍,但季度結算也不過小賺近三百萬美金。面對年度將近九千萬美金的虧損,這樣的收入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明年會更好嗎?從SFX不斷擴增的營業額,似乎能看到一些希望。但現在音樂季已經熱到現在連醬油食品產業都來參一腳,看到明年美國竟有600場與電音相關的音樂季,又覺得實在不太能樂觀看待。
在美國聖荷西市即將展開的一場EDM音樂季~Elect
Electronic Sriracha Festival預定日期是8/
儘管對於公司前景Sillerman依舊信心滿滿,但對於投資人來說,連年虧損終究會動搖信心。去年風光上市的情景恍若昨日,現在SFX股價已經由13美元狂洩到4美元。如果這還不夠糟,Live Nation的步步進逼恐怕才真讓Sillerman如刺在喉。若明年SFX依舊無法扭轉嚴重虧損,不要說Sillerman一統江湖的夢想將成泡影,透過併購誕生的王國恐怕都會動搖。
提到DJ的收入,就令人聯想到今年DJ作假的指控。這原本是一直存在行業的問題,或說「行業秘密」。近年因為音樂季拉高製作費用與規模,加上大型音樂季需要的種種同步演出需求,使得這個話題重新被人重視。
今年爆出最大爭議的應該就是這個影片。在這個影片中,當事三人被指控在台上胡亂轉旋扭,根本對當下播放的音樂毫無影響。在沒有明確證據下(儘管有人認為影片已經說明一切),這些被指控的DJ到底在台上做些什麼,也只能說是羅生門。
除了塞CD 爭議,圍繞著數位器材的爭議今年也未見止息。數位器材存在已經將近十年,相關議題大多圈內人都已有定見。但由於EDM現在是媒體新寵,這個老爭議自然也被搬上檯面,狠狠的嘲諷。
賭城真的在改變嗎?「After」是位在賭城Tommy Wind Theatre,於二月一號開始營業的舞廳。這家舞廳如同其名主打續趴,營業時間是在其他舞廳準備休息的時間。為了吸引音樂上癮趴不夠的核心族群,他們主打地下類型音樂。該舞廳的管理夥伴Thom Svast並為此直接訂下嚴格的規定,要求來此放歌的DJ照辦。這張照片就是「After」對DJ的要求:-不可放嘻哈、Trap與Dubstep
-不可放任何和Lil John或T-pain沾邊的歌
-不可以放以下任何藝人的歌:
~硬而威
~恰吉
~Calvin Harris
~David Guetta
~Bob Sinclair
~Swedish House Mafia (包含個別作品)
~鼠爺
~艾維奇
~Afrojack
~Dimitri Vegas & Like Mike
~Wolfgang Gartner
~LMFAO
~Tiesto
~Martin Garrix (腦殘)
-不可預錄
-用Serato的人不可在軟體內混音
-用Ableton Live的人不可在一軌內預排完
-用Traktor的人不可完全不用外接Controller
-別他爹的用麥說話(除非先經管理同意或是現場演唱)
-不要在機器旁擺飲料
-不要接受點歌
-就降,祝放得開心
*違反以上規定,除了會被立刻請下台,而且我們不會付錢喔揪咪。
但若要依此否定數位DJ的技藝高度,卻也失之偏頗。諷刺影片「Too many buttons」看似好笑,其實也反映數位演出可比傳統演出更加複雜難解。現在已經有很多標榜Turntablelism 的DJ會在表演融入手指鼓,看過手指鼓的人就知道其難度根本不下於擦唱盤。所以演奏傳統樂器的無需嘲笑玩唱盤的,玩唱盤的也無需嘲笑使用數位器材的。
若你還沒看過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中,諷刺EDM巨星DJ的影片,就先看一下吧~這影片很好笑(還有,老實說,最後Bass殺掉所有舞客的片段,深深諷刺了整個舞廳/藥物生活方式。無論如何請注意安全,孩子們。)。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影片針對 EDM 巨星DJ「國王新衣」式的主題~這些DJ做的事誰都能做。我知道並非所有DJ都能像我一樣,能輕鬆無視這類諷刺。
酸民到哪裡都是酸民,他們永遠愛酸場景裡的大咖,我覺得這很健康。此外,我也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新的就是爛的」這種概念甚至比數位DJ都還老,即使數位DJ已經廣為接受,它都會繼續存在(譬如我還記得放CD的DJ被黑膠DJ說「不是真的DJ」,而現在CD DJ們也這麼說數位DJ。未來平板DJ大概也會被筆記電腦DJ唸…這真的沒完沒了。)。
但我先把話說清楚:倒也不是這些是必然出現的閒言冷語,就表示你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事實上若你今年剛開始學放歌,你很容易被某些成見影響~我說的就是影片裡的成見。先不管你得加倍努力,來說服舞廳經營者你值得這個問題,更深層的問題是作為一個新入行的DJ,你說不定也真的相信某些成見。你也許會想下載Beatport Top 100、學著用Sync、買些臉書粉絲、逢迎某些舞廳經營者或在DJ台上蹦蹦跳跳等,這時你其實就變成這些人的一員。金錢、藥物、性、雜誌封面就在轉角等著你。即使你覺得以上就是你想要的,也還算可以體諒。
希望讀者可以了解,在詮釋這件事情時,我自有獨特的位置。在我學DJ時,器材經常放在一個用毯子包住的大箱子裡,而且多半都是自製的。它們多半是簡單的皮帶傳動錄音帶、混音器以及用蛇管架著的麥克風。那台機器的狀況你從裡到外都了解,所有人都在玩的時候你得一個人躲在角落默默練習(但我很喜歡這樣,因為我是個討厭社交的阿宅~至少我15歲開始放歌時是那樣的)。
在那時起,我就專職放歌了:有時是隨機派對,有時是在酒吧或是舞廳。我見證了對拍成為業界標準,見證了CDJ誕生,也是英國第一個公開評論DJ Controller的人(我相信沒有其他人敢跟我爭這個位置)。在2005年起,我將表演方式完全轉換到數位上。現在我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DJ訓練網站經營者,很顯然地我並不以使用數位科技為恥。所以當我說「這種事我早見過」時,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我對自己的話都很有信心。如果你覺得自己被這隻影片傷到,但依然願意繼續磨練DJ技術,我現在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雖然本站向來愛戴鼠爺,但若今年要選一個論戰風雲人物,應該是Seth Trolxer莫屬。去年大家對他的印象可能只有浴缸和香蕉,今年他像吃了火藥似的,不斷開砲轟擊音樂季過度浮濫的問題
有趣的是他去年的死對頭Nina Kravitz也發表了對音樂季的評論,而後被人斷章取義扭曲成幹譙文,引起不小風波。
Techno先鋒Jeff Mills日前至澳洲巡演,接受In the Mix與Broadsheet等媒體專訪時,力挺今日蓬勃發展的EDM文化。
在這些訪問中,Jeff Mills明白的表示音樂都是一樣的,他「並不討厭任何類型,包括EDM」。即使Theo Parrish和Calvin Harris的音樂使用不同的方式製作,聽起來也非常不同,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談到EDM商業化的現象,他說:「這些音樂即使是為某些目的存在,也沒關係,終究人們喜歡它。EDM絕不是電音圈裡第一個替死鬼(笑)。在十年前,Trance也揹過這樣的罵名,再更久以前還有其他的。」
在這些談話中,商業化顯然對他來說,並不是太值得擔心的問題。他認為這樣的演化是健康的,限制反而才會危害音樂發展的前途。
Jeff Mills強調音樂沒有對錯,也不存在「正確」的製作方式,只有聽眾喜好的問題。他鼓勵音樂人若感到自己的音樂好聽,就應該堅持下去,讓大家都能聽到。
/'在平台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价值内容
回复"大牌台风"DJ演出偏好的手势或招牌动作
回复"团队"夜店团队是好是坏?一张图识破
回复"模式"DJ转型模式发展路线
ika大掌柜,微信:djjieka
ikadj 夜店杂志 - 名流人士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