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01:20:42
一段琵琶开场,一位身怀绝技的“刀客”惊艳亮相;刀锋随着音乐快节奏地游走,一段兰花莴苣便拉出犹如“兰花干”般优雅的花纹;再取一条鱼,将刀从鱼背切入,刀锋在鱼的身体内快速变换着角度;很快,鱼身中便抽出整个鱼骨,而鱼完好无损;再取一只宰杀好的鸭子,刀锋探入鸭子体内,剔骨、切肉、翻转,动作犹如事前设计好的一般精准,一只完好的去骨鸭子便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场景,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中。
镜头里的这位神乎其技的“刀客”,就是扬州淮扬菜大师周晓燕。他是一名厨师,也是大学教授;他是淮扬菜的继承人,但又是一个地道的革新者。年过五旬的周晓燕如今是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餐饮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式烹饪国家一级评委,全国餐饮业名店名师认定师,中国烹饪大师,淮扬菜烹饪大师,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对于周晓燕来说,当厨师,或许只是一个机缘巧合。周晓燕家有个关系颇好的邻居高考没考上,便去了淮安商业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在邻居的影响下,信奉“一艺在身,胜如田庄在手”的父母,决定让周晓燕去读烹饪。于是,刚读了一年高中的周晓燕,便随这位邻居进了这家技工学校。
在学校学习一年后,周晓燕被派到当时扬州著名的饭店“菜根香”实习一年。周晓燕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每天蒙蒙亮,他就提前到店里“抢食材”,“就是学切菜,练刀功,去迟了就没有,都被别人切完了。”刀功,是每一位厨师的基本功,切、片、剁、劈、拍、剞,每一种刀法不过关,都不是一名合格的厨师。
毕业后,周晓燕被扬州大学的前身扬州商业技校聘为“助教”。当时的扬州商业技校烹饪专业隶属于商业部,商业部从全国各地抽调名厨来此轮流授课。扬州一时名厨荟萃,年轻的周晓燕如同观看名厨擂台赛。而此时,周晓燕正好又兼任学校实习餐厅的厨师长。于是,他把从大师那里学来的技艺在实习餐厅运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再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周晓燕迅速成长。在此期间,周晓燕参加了不少餐饮比赛,斩获了多项大奖。他的冷菜拼盘作品“荷塘月色”,把芦笋、火腿等十几样食物,巧妙拼成一幅生动的“荷塘月色”画面,其中用黄瓜拼起来的半立体荷叶,似乎还在荷塘中迎风摇摆,令人赞不绝口。这件作品获得了“亚洲餐饮大赛”的金奖以及“世界餐饮大赛”的特别金奖。
在周晓燕看来,淮扬菜讲究“含蓄之美”,老少皆宜,南北皆宜,与川湘的泼辣霸道相比,多了些温柔;与鲁菜的爆炒酱烧相比,多了些素净。周晓燕认为淮扬菜大有可为。高端餐饮越来越强调美食文化与格调,这与淮扬菜的内涵不谋而合,淮扬菜讲究刀功火功,有着很深厚的美食文化,特别适合品菜,工序复杂,工艺精致,哪怕一块简单的豆腐都能做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细菜品。正由于对淮扬菜持续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周晓燕渐渐成长为淮扬菜烹饪大师,并成为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当今扬州淮扬菜的一个代表人物。
在厨师界,周晓燕绝对是一个“另类”,因为他既是一名厨师,也是一名教授,他既要进厨房,又要上课堂。1993年,周晓燕回校任教,之后扬州商业技校并入扬州大学,周晓燕一直在学校任教,主要授课项目是烹饪工艺学和冷拼工艺,经常亲自掌勺,一招一式教学生。
在厨艺界,周晓燕早已是“明星”。早在2002年,周晓燕便出任央视烹饪节目“满汉全席”评委,先后参与40多场,并且每年总决赛都受邀出任评委。出身学院的优势,使得他点评起来既有实践又有理论,非常到位,颇受观众喜爱。
周晓燕如今把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在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上。金龙鱼负责出产米面粮油等基本食材,研究院负责对其精加工,整理菜谱,深度研究,每年举行几次发布会。同时开设总厨班,选择厨师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短期培训,比如红酒搭配中餐、分子美食、创意中餐,总之把时下最流行的风尚传递给全国各地的厨师。
从2004年开始,深圳的一家公司找到扬大烹饪学院,要求合作开发一种“烹饪机器人”。用机器人炒菜,很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周晓燕坚持,项目得以开发。刚开始,这种机器人完全仿造人的手臂来炒菜,效果并不理想,在周晓燕等人的建议下,改为用一种“毛刷”来取代,食材得以均匀搅拌,效果非常好,能炒出200多种淮扬菜。目前,这种“烹饪机器人”已经在不少大型企业食堂中应用。
有人调侃周晓燕:“你这个做厨师的,去研究机器人来炒菜,这不是为自己培养掘墓人吗?”周晓燕很不以为然。“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厨房设备的智能化,是一个大趋势,淮扬菜实现标准化生产,是一个降低成本,走向大众化的渠道,未来我们的厨师所要做的,就是对菜品进行创新、设计。未来的厨师,应该是一个脑力劳动的高级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