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我们的生活——走进音乐的世界(五)

2020-08-01 20:44:29


Tell


讲座主题: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音乐的表现机制和理解活动的特征、再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体验音乐、再分析一下为什么严肃音乐难以接受,最后谈谈艺术在人类生活当中的作用


讲座目的:希望通过这个讲座,希望大家对音乐最基本的属性有所了解;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让大家从此终生地享受伟大的音乐艺术;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能使大家从此更加重视艺术



主讲人 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教授




乐与我们的生活


--走进音乐的世界(五)


第二个试验,司机在实验室模拟开车。

一组有音乐,一组没有音乐,检测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结果证明有音乐伴随的反应速度更快,尤其是长时间持续差距更加明显。

音乐通过片刻地吸引人的注意力,降低了神经的张力,减缓了神经的疲劳,间接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以音乐提高效率,其实是通过改善环境氛围,让你高效率的工作保持时间长一点。

大致原则,智力投入越高,听的音乐要越柔和;智力投入越低,听的音乐可以越激烈;智力投入越高听的音乐要越统一,智力投入可以反差大一点。

这是大致的原则,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可以有音乐。

在座的很多都是领导,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很紧张,有的人已经到了精神减压的程度了。

我还告诉大家,音乐还是最佳的精神减压的办法。为什么说音乐最佳呢?

很多东西都可以减压,旅游减压,一年去不了几次。

运动减压?


可是当你身体很疲惫的时候,强体力活动并不是好的减压办法。(见PPT)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杨迈下飞机去锻炼身体,猝死在健身房中。当人的身心很疲惫的时候,强体力活动不是好的减压办法。

找人倾诉也可能减压?


可生活当中很多东西不变说,即便你想说也不能随时随地抓到一个好的耳朵来听。

音乐就是随时随地抓在每个人手中的精神减压办法。

有人说不爱听音乐,心情不好听了闹得慌。

你选错音乐了,你忧郁、沮丧,能听通俗音乐吗。

我们有一个专业叫《音乐治疗》的课程,是通过音乐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专业,在音乐治疗当中有一个原则叫做—同步性,你选择的音乐要和你当前的心情保持一致,逐渐逐渐地把你带到你想要的情状之下。

比如说我给得到选一个音乐,一开始是非常阴郁、安静、深沉、舒缓,你专心地听了,就觉得音乐像是你内心一种诉说,你有一种灵魂被按摩的感觉。

不知不觉地音乐开始活跃、兴奋、上升、提速、变强,最后达到高潮,然后再缓缓地下来。你觉得心情好多了,你的情绪被宣泄出来了。

减压两种办法,一种是宣泄,一种是放松。


我们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音乐美学家叫青竹(音同),他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

在繁杂和喧嚣的社会生活当中,人类需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

音乐正是这样一种艺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音乐一样给人如此自由、如此广阔、如此自我的精神活动,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喧嚣、太烦燥了。

上次在讲座中,有人讲,周老师在你放放松音乐时,我突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在生活当中我已经有很长很长时间内心没有这么宁静、这么平和,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喧嚣了,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需要多种多样,仅有通俗音乐是不够的。

在严肃音乐门类当中有些伟大的作品,它们超越了简单的感官愉悦,触发你心灵深处的感受和全身心的震撼,这是通俗音乐做不到的。

如果你现在还没去听这样的音乐,不是你本身没有这样的需要,而是因为你还不知道音乐的力量!

有人说没时间听音乐,大错!因为在人类所有的生活享受当中,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的享受相对来说是最不需要专门时间的。

上班坐车、走路、跑步、买菜、做饭、刷碗、擦地…,脑袋空下来都可以听。现在很多人大量时间在车里,碰到堵车、跑长途,不去听音乐那不是浪费生命是什么?

如果你要说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听音乐,你基本上等于在说“你根本就没有时间享受生活”,那你基本上就不需要活着了。(观众笑)

大家都跃跃欲试啦,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从今天下午开始、从今天晚上开始听音乐,放松地听,你的欣赏能力自然提高了。

人的听觉能力和味觉非常像,小时候大家不吃辣椒,怕辣,但有人终生都不吃辣椒,一辈子吃辣的能力都不能提高。

作为一个人,来到地球上就一次,一辈子没有尝过川菜的美味就离开世界,你的人生是遗憾的。

不要拒绝辣,先吃微辣,慢慢吃,越吃越辣,从怕辣到不怕辣,最后变成怕不辣。

有人说过了30多岁以后就越来越没有音乐听了,原来爱听轻音乐了,理查德.克瑞德曼的东西上大学那么上瘾,现在为什么觉得这么松垮垮、软塌塌的,一点都没劲。

轻音乐没意思了,通俗音乐又闹哄哄的烦人,严肃音乐又听不懂,都没音乐听了。

我告诉大家,超越了“懂”和“不懂”的观念障碍,在座的各位正是到了该听严肃音乐的年龄了,如果现在还不去听,你后半生声的耳朵就是寂寞的,人生就有遗憾了,到了关键时刻你的灵魂就少了一块避难的场所。

如果说今天讲座的上半场是引领大家进入音乐大门的话,下半场是告诉大家进了大门以后会遇到哪些感觉层面的障碍,会发现哪些音乐当中的精彩,剩下的修行就全靠你个人了。

有人说,周老师,你能不能推荐点合适曲子啊?

我的讲座讲了七、八年了,今年终于要出版了,除了收了两张讲座的DVD之外,还专门选了八张音乐CD,里面全都分好了类,有让你睡觉的音乐、有让你起床的音乐、浪漫的、宣泄的等等背景音乐一共八张,所有的曲子都不太辣不太苦,现在完全可以听,当然也不太甜,不像轻音乐那么容易听,你要仔细去听。

当你把这些全听完,全听烦了,你就发现自己发生变化了,你再听通俗音乐就觉得没意思了。

你想听更多的时候,套装里面有一本小书,我推荐了100位西方最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全都标了星级(三星级、五星级),你从高往下听。还标了难度级,谁比较容易听,谁比较难听,你从下往上听。

按图索骥,等你把这些音乐全听完,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观众笑),你就基本上“登堂入室”了,音乐就成了你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的伴侣,那时候我的讲座的最终目的也就实现了。

下面我要抓紧时间开始讲最后一个话题。

为什么我要讲最后这个话题,因为在我的讲座后面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更核心的目的,为了这两个目的,我把自己的讲座当作使命到处去讲,我来谈谈“艺术在人类生活当中的作用”

我有一个学生,他从小跟我学钢琴,但是这孩子不仅仅学钢琴,他妈还同时让他学小提琴。大家知道学一种乐器已经够累了,这孩子他妈既让他学钢琴,又让他学小提琴。

不仅如此,他妈还给他报了奥林匹克数学班、外语班、书法班等,一点也不夸张,我们那天统计了一下,他同时上六个班。学两样乐器加上平时的作业,把这个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

每到周六周日,这娘俩就像赶场一样满北京飞。那天我就问我学生他妈,你为什么这样逼你的孩子啊?

每天除了学习啥也不让他干,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凡是跟学习没有关系的,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不许做。

这个孩子他妈说,还不是为了将来上名牌大学啊!

我说,上名牌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他妈说,将来才能有好工作啊。

我说,有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他妈说,那将来才能有出息、挣大钱。

我说,有出息、挣大钱的目的是什么?一点都不夸张,孩子他妈想了半天才说,孩子将来生活不就幸福了吗?

我说,归根到底,溯本求源,我们对孩子做的一切,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一生幸福,但是像你这样每天除了学习,别的啥也不让他干,他将来能幸福吗?

大家注意我的问题,我问的不是他现在童年快乐不快乐、自由不自由、幸福不幸福,因为在我们的家长当中普遍有一种观念叫“先苦后甜”、“吃完苦中苦,再当人上人”。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珍惜生命、享受生活”这个观念太复杂了,我跟她说不清楚。所以我的问题是,你将来让他幸福的目的能实现吗?

每年我的金秋十月,我都愿意跟我爱人去北京的香山植物园去玩,香山植物园的金秋特别漂亮,我们经常能在那儿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有。

很多学校都带着孩子们去郊游,在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当中不看景、不玩,一人拿个小本本,全趴在那里抄树名。

大家知道干什么吗?为了写作文。

家长高兴,老师也高兴,看咱这孩子旅游也不耽误学习,这将来得多有出息!我的问题是,当你要求你的孩子凡是跟学习没关系的事情一律不准做,当你的孩子在旅游的时候还被要求去掌握知识,你有没有意识到他失去了什么?

我的回答是:你剥夺了孩子感性能力的发展机会。

什么是感性能力?

视、听、味、嗅、触、情绪、情感等所有感觉的总称。

人身上所有的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才会发展的,我们的头脑因为思维而敏锐,我们的肌肉因为劳作锻炼而强健,我们的感觉也因为感受而敏感,如果从小不重视一个人感性能力的发展,你就会使他的一生枯燥乏味。

我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这样的人,他有好工作、高工资、有房、有车、有数码相机等等,总之生活当中该有的基本都有了,但是你看他每天的生活,他对什么都没兴趣。

下班就在家里待,你让他听音乐?听不懂。看电影?(他认为)都是瞎编的。旅游去?太累了。吃饭?腻透了。找朋友聊天?烦死了。

这老婆想,我嫁给这么个老公生活也太枯燥乏味了。(娶了这样的老婆的人会想)我娶了这样的老婆,日子过得也太没劲了。

大家想想,生活当中该有的东西基本上都有了,你说他幸福吗?不幸福!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幸福感,为什么没有幸福感?

因为他没有感觉,他是麻木的。

所以我们说,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能力,作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不仅要有获得幸福条件的能力,还要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


要想获得幸福的条件,你必须要有理性的能力,要特别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特别到位,解决问题特别坚决果断,这样你就能拥有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

但是要想体验幸福,还必须要有感性能力,要有敏锐的感受、细腻的体验和丰富的需要。

可以这样说,同等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的生命质量要高得多。

感性能力低的人是不会享受生活当中的美好的!比如旅游的时候,来到一个湖光山色的地方(见PPT),你一下车,扑面而来清新的空气,深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湛蓝的天空、碧蓝的湖水、碧绿的草原、苍翠的青山,有感觉的人就能够享受这份大自然的恩赐,没感觉的人,下车撒泡尿又回去睡觉去了。

同样都是旅游,但质量差远了!

这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小朋友,穿着红夹克,“万绿从中一点红”大自然骤然地活跃起来了,有感到的人操起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生活当中精彩的瞬间,没感觉的人不会注意这些东西,(他认为)旅游有什么意思?

都是山水、草木、建筑,到哪儿都一样。因为他麻木了,所以他觉得都一样。

请大家继续看,如果小朋友走到这儿的时候(见PPT 图中小朋友跑到1/3的地方)就按下快门,是不是比小朋友跑到这儿时(见PPT 图中小朋友跑到1/2的地方)才按下快门,这个照片的效果好一些?这就叫构图啊,这就需要感觉啊。有的人照相能把人框进去就不错了(观众笑),有的人照相人都框不进去,有时候说“来,我给你俩照个合影”,他晃半天“咔嚓”,真不放心,回来一看脑袋就一半,照片上全是菜。(观众笑)

所以说,体验幸福生活是需要能力的。

去年八月份我刚刚去了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活了40多岁,头一次去桂林,我觉得相见恨晚,大家如果没有去过的话一定要去,要不然会后悔的。

从桂林上一个大油轮,沿着漓江三个小时到阳朔,沿途风光美不胜收,那天眼睛都不够使,拿起相机霹雳啪啦,我拍了好几百张照片,拍得漂亮吧。(见PPT 阳朔风光)可是三个小时的旅途,这两个人从头睡到尾啊。(见PPT )现在流行什么,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回去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体验人生的幸福是需要能力的,感性能力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家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还没有把这种能力(感性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不仅如此,我们往往还剥夺这种能力发展的机会。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如果停课的话,先停什么课?音体美!

搞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这叫小三门,就是不重要的课。

为什么这些课程不重要?因为高考不考,为什么高考不考?因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感性能力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是多么地重要!

现在生活好了,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很多人已经小康富裕了,衣食无忧以后人们开始享受生活。

现在很多人是怎么享受生活的?除了吃饭就没有别的,过年——吃、过节——吃、生日——吃、朋友——聚会吃、拉关系走后门——吃;吃完了家禽走兽,吃山珍海味,再尝尝珍稀动物,连珍稀动物都吃过了,还在吃上下功夫,又推出了人乳宴、金月饼,为什么整这些东西?为什么整这些东西啊?

因为他其他感觉器官不发达!(观众笑)

大家吃完了开始搓脚、按摩、洗澡,我不反对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很舒服,我也很喜欢,但我要强调的是,这些东西都是简单的感官愉悦,简单的感官愉悦容易腻。

上次在广东认识一个小伙子,32岁的房地产界亿万富翁。

他跟我说,周老师,我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上班一杯茶一泡泡一天,下班一待待一晚,他得忧郁症,从来不带笑,真的,我从来没见过他笑。

大家想,一个亿万富翁想要什么没有?但是他不快乐!

上次在山东讲课时,一个女老板跟我讲,周老师,我们家资产过亿啊,我跟我老公说,你想买奔驰就去买奔驰,想买宝马就买宝马,想要啥就买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可他成天就不想活,说活着没意思。

大家想,亿万富翁要什么没有?怎么会活着没意思?

我估计那些简单的感性欲望早已经腻透了,但在他生活当中缺少了高品位的感性生活,缺少文化艺术的享受,他生命的质量没办法进一步提高。

这还算好的,吸毒、赌博本质上讲也是增加了人生感受的,缺少高品位的感性生活,就在这些地方找出路。

告诉大家一个心理学的道理,一个人生命的总能量是一个常数,不花在这个地方就花在别的地方。

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做什么不行,赌博去,甚至挪用公款、铤而走险,为什么?

记住,一个人必须要把自己成就转化为感受,必须要把自己的财富还原成体验,当经济发达人们富裕了以后缺乏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文学艺术享受,会滋生出很多贫穷社会没有的社会问题,“穷极无聊”固然讨厌,“富极无聊”才是真正可怕!大家应该听说过,“穷得只剩钱”了,什么意思?这个钱不能转化成感受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感性需求,没有高品位的感性生活。

周海宏: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漫画,朱德庸的《一无所有》,特别贴近我们今天讲课的主题。

(现场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内容:我有一个成功的事业,但我觉得一无所有;我有一个贤慧的妻子,但我觉得一无所有;我有一个聪明的儿子,但我觉得一无所有;我有一个妖艳的情妇,但我觉得一无所有;别人都认为我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但我还是觉得一无所有。有一天我决定辞了工作、弃了老婆、丢了孩子、离开情妇,现在我真的是一无所有,这时我才明白,当时我确实拥有了一切,只是我没有感觉。

所以,生活当中大家拥有的很多。有钱人拥有很多,没钱人拥有很多,地位高的人拥有很多,地位低的人也拥有很多,但是感觉麻木使我们失去了本来有可能体验到的幸福生活,要想获得幸福的人生需要良好的感性能力,这是从个人角度来说。

(未完待续)




来源:网络,特此感谢!

本刊编辑:Anglers



本公益平台部分素材来源于期刊和网络,转载只为交流和学习,实现原文的文化增值,以达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对原文作者我们深表谢意,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我们当及时处理。




尚音爱乐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或轻点后右上角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投稿&推荐 shangyinaiyue@163.com.

将音乐推向更深更远处,我的意义

感谢支持专业化、人文化的音乐学习和交流平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