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宁波姑娘小伊
分享了自己在国外就医的经历
刷爆朋友圈
小伊在美国读书时
胆囊结石发作
疼痛难忍的她
来到医院后却被告知
要等四个月才能做手术
并需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
疼到崩溃的小伊
选择了坐飞机回国
结果半个小时就做好了手术
而且医疗费用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
看到小伊的事情后
网友们纷纷晒出了
自己在国外的就医经历
▼
近期要去拔牙的小编
吓得赶紧查了下银行卡余额
如此任性
我还能说什么?
你跟楼上看的是同一个医生么?
这是阿莫西林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心疼你们三秒钟……
经常有这样一种声音
在国内看病难看病贵
医生没有良心只认钱
这种论调
就像一种社会顽疾
迁延日久,难以治愈
患者对医生的抱怨渐成习惯
医患关系也愈发紧张
难道真的是这样的么?
此前有媒体采访了
十多位在华生活的外国朋友
在他们的眼里
备受争议的国内医疗环境
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
中国患者真的很幸福
挪威植物学家毕昂松·奥尔森说,在中国看病比挪威方便,有时候不用预约,到医院排个队就能挂上号。“在挪威,即使急诊,有时也需要等1~3天,其他慢病,预约到1年以后也很常见。”
已到北京生活5个月的日本留学生珊瑚说,相较于中国的三甲医院,日本大医院预约等待的时间会更长,如果当天排队挂号,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以上,预约挂号一般是在三个月内。
加拿大音乐人国子玉在北京生活了8年。提起在中国医院的看病经历,子玉想起几年前的一次外伤。那次她撞破了头,伤口较深,需要紧急处理,她记得,当时急诊医生接诊很快,动作也非常麻利,几乎没怎么等,缝好伤口就回家了。
中国人口数量大
纵然
医疗环境还不够完美
但希望大家
都不要忘了
医生辛勤的付出
为了锻炼手术时手指的灵活性
两年多来
他坚持用棉签吃饭
他
是一名外科医生
哈尔滨一名102岁老人
因骨折住院需要手术
为了减少手术风险
决定采取坐式方法进行麻醉
这张“抱式麻醉”的图片
当时曾温暖了无数人
为保护患者不受伤害
他
跪地2小时做手术
他说
“姿势怎样并不重要,
把病治好最重要”
他
身着手术衣,戴着蓝色手术帽
依靠在手术室冰冷的墙上和衣而睡
让人不忍心打扰
通宵持续作战
6台高强度手术
他
太累了
为了抢救一名道路工人
整整半个多小时
他
一直跪着施救
心脏按压没有一刻松懈
因为他知道
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她
怀孕已经六个月了
挺着大肚子连做了两台手术
最终累倒在手术室外
而在前一天
她刚值了一个夜班
2岁多的小姑娘
即将进行心脏手术
她很害怕
一直在哭
他
为了安抚她的情绪
抱着她一起看卡通视频
他叫
医生
他们不是超级英雄
有时候生命在他们眼前流逝时
他们的痛苦
不比患者家属少
但他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转过身
继续做下一台手术
继续跟死神搏斗
医者仁心
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
请对他们
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对他们说一声
对不起,
谢谢你!
来源:新华网(ID:newsxinhua)
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