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钢琴很多时候成了一项赚钱的“工具”,别忘了音乐本身的美感!

2021-09-23 20:21:06


学乐器这一件事,很多时候成了一项“工具”,而忘了音乐本身的美感拿到检定级数证书或是比赛奖状,可以增加申请学校推甄或私立初中入学的积分,经济不景气之下,利益挂帅,对于一般人而言,吃好睡好有得玩比心灵层面更重要,君不见,往往一件小事却逼的青年才俊挥刀相向或自寻绝路。


当一向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按这自己的戏码走时,一切的挫败扩大到再也无法面对,忘记人心灵裡还有“爱与美”,只记得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挫折,忘了人生的路上,有好多选择,而音乐艺术的美,可以缓和那短暂的钻牛角尖,可以闭上眼,让那一份美流过心灵,再张开眼,也许会发现在悬崖旁边还有小径。


家长送孩子来学琴时,最常说只是弹兴趣就好;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忍受”孩子只是弹兴趣的,只有百分之一,多多少少到最后,总免不了比较与计较,而最重要的是,一旦在孩子面前说:弹兴趣的,那就毁了。


这一句话,无疑在告诉孩子,“不用太认真,因为只是培养兴趣”,孩子对于学琴这件事,态度上相对的不免随便轻忽,而不是以一种认真与努力的态度来面对。


音乐,毕竟是一项专业,与艺术文学生活相连,如果不能深层去感受和表现,如何与心灵相接呢?而这样的专业,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与练习;而有多少家长真的曾坐在孩子旁边,陪著孩子渡过练习的“痛苦”呢?


还记得,小时候,据说我练琴很快,一下子就上手了。但是,好动贪玩的我,一向无法“久坐”在琴旁练习,无法做到“完整的表现”。


于是,我的母亲经常得坐镇在旁,听不懂哪里错了,但是,知道要求我一次再一次的练习某一个段落,有时,闹情绪时,早年的教育是不打不成器的,家法就在一旁等候,含着泪眶的我,一遍又一遍的弹著,但是,在完成时,那一份享受音乐字自己手中流出的感觉,每每让人忘记练琴的苦楚!(说来,真的还蛮感谢我的娘咧~)


而现在,家长通常只会叫孩子去练琴,而自己却看电视,就如读书一般,叫孩子读书,大人自己却从不读书一样,是不会有效果的!


但是,在功利社会与个人主义盛行里,多少家长会陪著孩子呢?


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果碰上了,真是家长与老师之福,曾有一个学生,就是乖乖的遵守我的要求:每天练至少一个小时,分段练习,....等等,爸妈不懂音乐,告诉她:我们不懂,所以要靠自己努力与上课认真听!


就这样一路念到音乐班、出国,丹麦念博士,她常说感谢当年我教她的一切,但是,其实.....我只佔了百分之一啊,她的认真与努力才是关键。这是我最喜欢跟孩子说的例子,靠自己和努力,唯二法门。


1、体验音乐的形式美

对儿童来说,音乐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节奏美和旋律美,学生体验出了这两种美,就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潜能。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节奏。德国杰出的音乐教育改革家奥尔夫提出“节奏第一”,他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这就说明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我在教学时,不只通过拍手、拍腿活动去掌握,更注重创作练习。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