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9 18:00:29
还记得《泰坦尼克号》中的那支乐队吗?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他们演奏的那首“天鹅之歌”,是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乐队在船长的指示下,在甲板上演奏赞美诗,尽量安抚乘客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眼看着船体倾斜得越来越严重,乐队领队华莱士·哈特利不得不解散乐队,让他们各自逃命,而他自己则选择留在原地,继续演奏那首著名的《与主更亲近》(Nearer, My God, to Thee)。乐队其他成员听到队长的琴声,也纷纷调转回来,重新加入演奏。伴随着背景音乐,镜头对准了仓皇奔命的乘客,以及船长、设计师等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
《泰坦尼克号》试图还原的,是在这一生死攸关的关头,船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出来的众生相,以及种种复杂、幽微的人性。那一幕中演奏家们的表现,无疑是整部影片的高潮之一,音乐与剧情共同把观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
但是你知道吗?影片中的这个乐团并不都是演员,他们在现实中也是一个乐团,名字叫做沙龙乐团(I Salonisti)。下面这段视频很有意思,它把电影中的场景和 15 年后这个乐队的演奏画面拼贴在一起。15 年过去了,这些乐队成员和电影中相比,都已经变了模样,头发和胡子都已花白,但是音乐一响起,时间仿佛瞬间回到了 15 年前,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一切又在眼前重演。
I Salonisti 是室内乐团,一个钢琴五重奏小组——一架钢琴,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他们最为知名的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中的演出,只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名字,他们只称呼它为那个“船上的乐团”。
I Salonisti 成立于 1981 年,这个乐团成立的初衷,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以演奏“沙龙性质”的音乐为主,也就是在泰坦尼克头等舱里演奏的那一类音乐。
I Salonisti 的演奏曲目非常广泛,既包括原作曲家的作品,也有后人改编的作品,音乐类型包括传统的古典音乐作品、过去年代的流行音乐、电影音乐、世界各地的舞曲等等。在音乐会上,I Salonisti 总是给出一些特定的主题,在其之上构建起音乐,而且经常穿插一些诗歌和其他文学篇章,算是该乐团的一个特色。
一开始,电影剧组找到 I Salonisti,想要请他们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录制背景音乐,他们同意了。但是,他们任何一个人也想不到,这次提供配乐的,竟是如此大制作、并且将在影史上留下经典地位的《泰坦尼克号》。
I Salonisti 在瑞士的一家录音室录制了 26 首曲子。几个星期后,他们又一次接到了意外之邀——《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邀请他们扮演电影中的乐团角色。乐队领队华莱士·哈特利的人选已经敲定,由英国电影演员乔纳森·伊万斯-琼斯(Jonathan Evans-Jones)饰演,琼斯本身就是位音乐家,而且之前已经接过两部戏。
左一为扮演乐队领队的乔纳森·伊万斯-琼斯,其他五位是 I Salonisti 乐队成员,左三为小提琴手托马斯·费里
接下来,就有了我们开头的那幕场景,为了这场戏,他们排练了三个小时。ISalonisti 的乐队成员们,在三个小时内摇身一变成为了演员,出演了《泰坦尼克号》中的关键一幕,而且这一幕,会被历史永远记住。
▼ 乐队在甲板上演奏的第一支曲子
历史上真实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是 1912 年 4 月 15 日凌晨 02 点 20 分,那是号称“永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巨轮的处女航。当时,船上载有 2200 多人,最终只有 700 多人生还,由英国小提琴家华莱士·哈特利(Wallace Hartley)领衔的八人随行乐团,就在那张上。
就像电影中的场景一样,事后,许多幸存者证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哈特利和他的乐队还在演奏。后来,一位二等舱的乘客回忆说:“那天晚上,发生了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没有一个比那几个人更勇敢。当船一点一点沉下去的时候,他们演奏的音乐,像是给他们自己的不朽的安魂曲,也借此留名青史,供后人凭吊。”
▼ 华莱士·哈特利纪念视频
他们演奏的到底是哪首曲子,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最后一首乐曲就是那首《与主更亲近》(Nearer, My God, to Thee)。因为,前乐队成员Elwane Moody曾经说,当被问道如果船沉了,他会演奏哪首乐曲时,哈特利说:“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演奏《与主更亲近》或《千古保障歌》(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更好的了。”不久之后,哈特利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人们发现,他的穿戴依然整齐,乐谱夹子还被牢牢地绑在身上。今天,在他位于英国科恩的墓碑上,刻着的就是那首绝唱的开头几个音符。
I Salonisti 在电影中演奏的音乐,全部出自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的歌曲集。白星航运是一家英国海运公司,曾经在 20 世纪初订购了三艘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奥林匹克级游轮,泰坦尼克号就是其中的第二艘。这三艘邮轮,用的是同一本歌曲集,它由 352 首乐曲组成,每一首乐曲都有编号。所以,在游轮上演奏的音乐家,必须把曲集上所有音乐的乐谱按照编号记下来,这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
这些音乐的受众,都是豪华游轮头等舱里的那些最富有、地位最高贵的上层阶级,所以挑选原则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大众审美趣味。这也是这本歌曲集有趣的地方——这个歌单中的曲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音乐品味和作曲家及作品的流行程度。
这 352 首乐曲被分成几大类,第一部分是歌剧序曲,作曲家包括罗西尼(6 首)、奥柏、埃罗尔德、苏佩(3 首)。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就只有罗西尼了,但是可见,其他几位作曲家在当时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第二部分是 Selections 精选部分,包括很多歌剧咏叹调,知名的作曲家包括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比才、圣-桑、沙利文等等。除此之外,歌曲集上还有大量的华尔兹、波尔卡等舞曲,这当然非常适合作为舞会的背景音乐。
▼ 蓝色多瑙河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听到的,正是当年在泰坦尼克号头等舱中,为那些上层阶级的人们演奏的音乐。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气,在下午茶时分闭目欣赏,或者伴随着《泰坦尼克号》上的餐会、舞会场面,遥想一百年前上流社会的生活情调。
* 7月23日, I Salonisti 成员之一,瑞士小提琴家,带领伯尔尼室内乐团(Camerata Berne)长达 14 年的托马斯·费里(Thomas Füri)去世,前一天,他刚刚过完 70 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