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可以这样感知音乐(滋养于无形)—音乐篇

2022-05-09 03:50:47

          

     今天刚走到一楼就听到了好欢快的音乐,仿佛还带有民族色彩。走近看到四年级的同学在音体美教室上音乐课,这节课的课程是竹竿舞。

黎族的竹竿舞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宋代就流传有竹竿舞。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竹竿舞的种类多样,最常见、又简单的是两边各蹲四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竹竿者会高升地呼喝出“嘿!呵嘿!”;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趣味性很浓。      孩子们学得特别开心,不管是敲打竹竿和跳的同学,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掌握了节奏和韵律,提高了学习兴趣。

老师带领着,孩子们节奏把握得越来越好,跳的越来越熟练。

课下跟音乐老师沟通,他告诉我通过这节课他想达成的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与舞蹈、体育的特点,基本掌握竹竿舞的简单跳法。

2、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大胆展示,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3、通过学习《竹竿舞》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平衡等反应能力。

    真的很赞叹老师的用心


     他们跳的兴致很高,同学们看到我在饶有兴趣的看着,说:老师,您也来跳跳吧。我往那儿一站,心里有点紧张,节奏没跟上,果不然被夹了一下。看来这是一个多方面的教学,乐感、节奏、心理、体能、协调性、配合等多方面的作用下才能达成。


其实每一门课程都非单一,都在同时训练和提升着很多方面。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用心教好每一节课,德智体美劳在从每个课程中去落实和达成。加油!              

咨询电话:15032854319(孙老师)         

          13582332672(杨老师)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