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英国被分离,音乐家用独特作曲“求合作”

2020-12-31 04:48:30

想要进行欧洲巡演的音乐家很多,但想要依靠巡演“治愈”脱欧后英国与欧洲裂痕的,也许只有马修·赫伯特(Matthew Herbert)了。这位坚决拥护留欧的音乐家甚至还获得了英国国际贸易委员的赞助。一场以脱欧为主题的音乐会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它远比你想得有内涵。



劈砍《每日邮报》、

用第50条例谱曲的脱欧音乐会

马修的音乐团队就叫做“Brexit Big Band”,简单直接。他们刚刚在伦敦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在那场演出中,开场曲目就是《The Only Word Left is Goodbye》(最终的词是再见),而乐队演奏的配乐是用第50条例转换改编的音符。《You’re Welcome Here》、《Be Here,Be still》等歌曲以及用劈砍数百份《每日邮报》——媒体中的脱欧拥护者——当做打击配乐的表演都获得了台下观众的掌声。当然,99%的观众都是留欧派,这样一场音乐会,给了他们一个情感的发泄口。除了音乐会,当2019年3月英国正式脱离欧盟时,马修还将同步发售“脱欧音乐专辑”。


▲马修脱欧音乐会片段。


今年年初,马修开始了自己的脱欧乐队计划。而他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改变脱欧阵营打造出英国形象——一个固执己见自造围栏的小领地。而他想要向欧洲传递的讯息是,“我们仍在倾听,我们仍然想要成为朋友、我们仍然想要合作”。马修称,“我希望创造一些和脱欧相反的事情,关于合作、关于创造、关于爱而不是恨。”


和乐队一起成立的,还有一个名为“脱欧声音交换”网站。在那里,所有人都可以上传3秒钟以脱欧为主题的声音:尖叫声、破碎声、警报声等等。这些声音最终被集合成为一个“声音请愿书”。在这个网站上,马修这样写道:“脱欧阵营宣传的理念是英国作为一个国家,独立更好。但我完全不认同这一观点,因此将自己有关合作的观点具象化。”


▲马修“脱欧声音交换”网站。



不走寻常路的音乐家

马修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一名自由电子音乐制作人,他制作的电子音乐遍布英国各地。再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对特有声音的研究,并将音乐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比如说:马修曾在一张专辑中收录一头猪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声音,以此影射现代肉类生产的问题;记录摇动咖啡时的冰块撞击声,对消费文化进行控诉。


去年,马修是BBC电台第三频道的做客主持。而他表演的节目叫做“拆解贝多芬”。和想象中依靠音乐知识的解析不同,马修真的在直播中拆解了演奏四重奏需要的乐器,火烧大提琴,砍断小提琴等等,并利用这些声音对贝多芬的音乐进行了重新演绎。




凭实力拿下政府赞助,虽然后者并不请愿

据BBC报道,马修的乐队不仅从英国议会获得资助,还刚刚获得了英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官方赞助金。马修和其他12名艺术家一起,共享约19万英镑的资金。而有意思的是英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主席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正是2016年脱欧阵营“Leave Vote”中的核心宣传力量。



英国国际委员会的职责是推动英国国际贸易发展,并在脱欧谈判中争取与欧盟在自由贸易领域达成一致。这其中自然包括艺术类演出的国际推广。到目前为止,这一部门已经从自己的预算中掏出了接近240万英镑,用来资助那些英国艺术家们,希望他们成为下一个“阿黛尔”或者“黄老板”(艾德·希兰)。据英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示,谁能入选都是由实力决定的,,重点在于将英国魅力传递给全世界,并取得国际性成功。可见,Brexit Big Band的人气所在。



这些艺术家中除了马修,曾两次获得英国水星奖提名的说唱歌手Ghostpoet和2人电音乐队“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都在最新的“音乐出口推动计划”的资助名单上。

?点击下图订阅季度杂志即可获赠丰厚礼品,6重好礼限时任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