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 23:18:28
做了什么?
吃了什么?
准备干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把自己的行程发在朋友圈里
就是这样随意的行为
竟然给家人带来了危险!
近日,吉林公主岭市十屋镇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居民刘梅(化名)在家中被人抢劫,十屋镇派出所所长孙新宇迅速带领民警出动赶赴现场,。
网络图片
到达现场后,受害人刘梅仍惊魂未定,经过安抚后民警得知,当天早晨,她正在家中熟睡,突然有一名男子闯进其家中实施抢劫,抢走了她随身佩戴的彩金项链一条、金戒指一枚,刘梅在挣扎厮打的过程中将嫌疑人所带的物品打落。
民警经过初步侦查获悉,受害人刘梅的丈夫在案发前一天晚上临时去玻璃城子镇帮亲属去打苞米,当晚10点把自己出门这件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里。并且刘梅回忆说,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始终戴着口罩遮掩面容,并且一言不发。
网络图片
民警综合这些情况分析,这起案件很可能是熟人作案,极有可能是刘梅丈夫朋友圈中的“朋友”所为,戴口罩、一言不发都说明犯罪嫌疑人怕通过这些细节暴露自己的身份。
经过民警的精心部署、缜密排查,刘梅同村居民任某进入了警方视线。38岁的任某单身离异多年,具有作案时间,并且他也是刘梅丈夫的微信好友,知晓其丈夫的行踪。警方遂准备提取任某的检材,在物证鉴定中心有关人员指导下进行技术检验。
当得知警方要对其进行检验时,在公安机关行动的巨大压力下,最终在亲属的陪同下,任某走进了十屋镇派出所,并承认了自己入室抢劫的事实。
经讯问,任某交代,他在朋友圈得知刘梅丈夫外出,便产生了抢劫谋财的想法,最终铤而走险。
目前,任某已被依法刑拘,此案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909君提醒各位!
除了发朋友圈暴露行踪会导致危险以外
这些内容
也千万不能发!
1、身份信息、机票、火车票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但这些票据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都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借助特殊软件,便能轻易读取。
日程安排、行踪等信息不要泄露,不然容易让他人钻了家中无人的空子行窃。外出期间,能够显示姓名、身份证号的车票、护照、飞机票等,尽量不要“晒”。
2、具体位置
微信上的“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如果你旅游、出差了的话,也等于告诉别有用心者、小偷“这人不在家”,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3、晒靓照引来色狼
在哈尔滨市爱建地区某酒吧工作的杨小姐平时常在朋友圈里晒照片。前不久,她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添加网名为“感觉”的男子聊天。两天后,杨小姐感觉该男子说话粗俗,不怀好意,将该男子拉黑。
杨小姐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几天后,一名陌生男子在杨小姐工作单位门前拦住了她。过了几天,杨小姐出席一次商演活动时,该男子又出现了,对她进行纠缠。无奈,杨小姐报警。
摆脱纠缠后的杨小姐心里总有个疑问,“他是怎么找到我的?”原来,该男子之前在杨小姐微信朋友圈见过她在酒吧工作时与同事的一张合影。后来,他见杨小姐漂亮,不想放弃,又换了一个微信号加了她。当天,杨小姐演出前又“秀”了一下演出场地的布景。男子得知她在一家商场演出,最终找到了她。
4、晒娃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杨姓女士跳舞时将4岁的孙女带到广场。趁杨女士不注意,一个年约40岁的陌生女子走到女孩身旁,喊着女孩的名字,并表示“是你妈妈让我来接你的”。幸亏杨女士及时发现,陌生女子随即离开。事后,杨女士儿媳分析,有可能是因为她经常上网晒“萌娃”,对方才能说出女儿的名字,知道女儿在哪。经过这次教训,这位妈妈删除了微博上所有跟女儿有关的内容。
很多妈妈每天更新的内容大多都与孩子有关,有些妈妈甚至还公布了孩子的姓名和幼儿园名称。特别是那些使用了微博、微信定位功能的家长,还显示出“××购物中心”、“××大厦”等字样,这等于直接告诉别人自己和孩子现在在哪。
家长们要谨记关掉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可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除我的位置信息并停用,必要时再开。因为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获取被害者的个人信息。
5、各种测试链接
在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类似性格测试、情商测试、心理年龄测试等小游戏。系统会提示你输入姓名、出生日期、手机号码、甚至职业,输入后你的信息也随之被泄露!
这类测试不仅测不准,反而会将你的个人隐私泄露出去,所以看到这类链接不要去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909君最后提醒大家!
❶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添加之前一定要先核实对方的身份。
❷不要乱点链接,很多木马程序会通过链接侵入你的手机,盗走你的信息。
❸晒朋友圈要谨慎,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行程,该打码的一定要打码。
❹朋友圈的消息鱼龙混杂,大家要理性选取,切勿盲目转发。平时多学习一些防范知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