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9 02:45:16
元杰带听众走进钢琴博物馆。
文 | 孟绮
7月8日,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这个东方小岛再次令世人瞩目。
近百年来,这座面积仅1.88平方公里的小岛,诞生了众多各个领域蜚声中外的大家:林语堂、林巧稚、李嘉禄、殷承宗、许斐平、胡友义、舒婷……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教育家、文学家、医学家、收藏家从鼓浪屿走向世界。
鼓浪屿文化中最绚丽的风景线是什么?首先是音乐。
中国音乐界的特殊符号
鼓浪屿这个富含文化底蕴的小岛,总是处处充满惊奇,就在大家仍然沉浸于“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喜悦之中时,2017鼓浪屿音乐节也随之开幕。本次音乐节由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厦门市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和厦门市鼓浪屿钢琴艺术研究会承办,于7月12日至7月17日如火如荼地展开。本届音乐节秉持公益与民享的理念,节目内容多元化,名家荟萃,中方与西方并重,讲座和音乐会同步,传统经典与原创作品齐亮相,男声四重唱与乐队携手一起奏响美妙的音乐。
除了外在的成熟条件,音乐节的各种内容都含金量非常高。音乐会包括俄罗斯卡累利阿国立爱乐交响乐团开幕音乐会,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的世界著钢琴家拜瑞·道格拉斯钢琴独奏音乐会,“La prima”男声四重唱音乐会,由台湾管风琴家蔡纯慧、陈相瑜、打击乐家陈哲辉、竖琴家陈欣意等带来的管风琴闭幕音乐会以及传承弘扬闽南传统音乐的集美大学古厝民乐团音乐会。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的专题讲座“贝多芬的三层人生——风格境界: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为例”,青年钢琴家元杰带你走进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中心主任林淑真的专题讲座“舞动鼓浪屿的文史——让想法歌咏成真”以及陈相瑜的“打开管风琴演奏之门”大师班等丰富活动。
杨燕迪表示:“本届鼓浪屿音乐节是为鼓浪屿申遗成功送上的一份丰美大礼。今年是贝多芬逝世190周年,钢琴又对鼓浪屿而言如此重要,因此我特别量身定做了本次的讲座内容。鼓浪屿可谓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个特殊符号,我们应该珍惜鼓浪屿。”
创新、卓越、开放、包容
开幕式音乐会
此外,音乐节秉持着“创新、卓越、开放、包容”的精神,创造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邀请俄罗斯的乐团,第一次邀请柴科夫斯基大赛金奖得主登台演出,第一次在管风琴音乐会上首次展现管风琴的多元演出形式,也第一次在音乐节推出三部原创新作品。三部作品均由台湾“四度获金曲奖”的作曲家许雅民所谱写,分别为《为管风琴而作的鼓浪屿主题变奏曲》《王者之声——为管风琴四手联弹而作》和《上行之诗——为管风琴与小鼓而作》。三首风格迥异、精采万分的管风琴作品,体现出许雅民对鼓浪屿的真诚关怀。
此次音乐节也充分体现出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如杨燕迪专门为本音乐节量身订做了一场学术讲座;少见的闽南音乐会显示出鼓浪屿对于本土文化保护传承;钢琴家元杰带听众走进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活动,生动地介绍了钢琴发展的进程与音乐家的故事,并由施坦威艺术家谢承峯讲述了羽管键琴的发音原理,二位钢琴家一起在古钢琴和羽管键琴上演示,重现钢琴年代的风华岁月;林淑真对鼓浪屿文化今后发展给出具有实质性的建议,尤其是以“华文原创音乐剧”“观光剧场”等作为未来建立品牌的可能性,这些都是音乐节给鼓浪屿所带来的无价宝藏,让鼓浪屿能在今后沉淀下来思考未来的方向。
音乐教育家李未明是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本次音乐节的成功举办,也离不开他的精心策划。李未明告诉记者:“申遗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大家要懂得鼓浪屿的价值所在。认识它,保护它,不仅是音乐上的保护,更多是文化上的保护。时代在变迁,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挖掘传统,让多元文化结合,从而更好地展现鼓浪屿的历史价值,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鼓浪屿。”
30年精彩历程
“30年的历程,30年的精彩”,迎来这么多非凡成就的鼓浪屿,离不开陪伴着人们共度30年的鼓浪屿音乐厅。30年来,鼓浪屿音乐厅邀请了数不清的音乐名家,承办了众多重要的国际比赛,开展了42个国家的四季音乐周,举办了8届鼓浪屿钢琴节以及无数场的“天天演”和家庭音乐会。鼓浪屿音乐厅承载着传承鼓浪屿音乐文化的使命,不管春、夏、秋、冬,总是在背后默默地耕耘,成为鼓浪屿的无名英雄。
鼓浪屿原本就富有天时地利的优势,这样一个小岛可以孕育出数量如此惊人的各领域人才,显示出鼓浪屿所具有的独特人文素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包容性。音乐更是鼓浪屿最具有魅力之处,它用音乐让全世界认识鼓浪屿。2017鼓浪屿音乐节,为原本就丰硕的音乐土壤,洒下更多的种杍,期待未来的音乐节,继续滋润这片大地,以音乐文化触动你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