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21:19:44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这个广告台词的影响「学乐器的孩子不会变坏」,台北市曾经学过或正在学各种乐器的孩子将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么高的比例实在令人非常吃惊,到底有多少父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要送孩子去学乐器?想来应该不会是因为孩子未来可能当个演奏家吧?相信也不是作为自己孩子将来进入音乐班或专业的学校吧?
因为据调查,八成以上的老师只知道是在「教人弹奏乐器」,并不是在从事什么音乐教育。因此,老师也不会有责任感去引导学生去认识音乐、欣赏音乐,而孩子去上课,也只是照着乐谱操作,就像学打字一样,不停地击打着这个会发出声音的东西,孩子虽然可以演奏出音乐,但不见得懂得乐谱上的曲子。因此,许多的孩子的技术不管多好,还是无法享受音乐的乐趣。
总觉得在学乐器之前先学什么是音乐,在学音乐之前,先会欣赏音乐。欣赏音乐与弹奏音乐是两码子事,乐器是表达音乐的工具没错,但是心中若没有音乐想表达,弹奏只不过是手指头的运动而已,而且这样的运动量还真是不足呢!
而且,在孩子对音乐还没有感觉之前,就强迫孩子练习,把可以陪伴一生的美妙音乐变成孩子痛苦的来源,甚至避之危恐不及的梦魇,岂不是罪过?我相信这种可能性非常高,因为作为练习的音乐,一般都是名曲,这些曲子就像语言一样有特殊的文法,而初学的孩子,就必须学这些文法,可是要一个小小孩反覆弹奏这些枯躁的练习曲,孩子那里有可能会喜欢上音乐呢?
有许多孩子会边学边问老师:「有没有错误?」「这样可以吗?」就像日剧「交响情人梦」里的天才野田惠小时候练琴没照着谱的速度弹,就被老师打,留下一辈子的阴影。若是以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音乐根本没有所谓对错,只有喜不喜欢,能不能表达自己的心境罢了。这种是否有标准答案的对错观念,简直是想从小就打坏孩子的胃口。
因此,在学任何乐器之前,先让孩子听音乐,玩音乐、发现音乐,除非孩子要求,否则不要「教」他音乐。
不过,在体会到这一点之前,我们自己还是曾经犯过错误。因为太太会弹钢琴,因此在知道怀孕之后,家里就买了一台电子钢琴(体积小,但是弹出的声音和钢琴很像)孩子上小学后,就送去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的连锁钢琴教室,每个星期一晚上参加团体班学习。
可是没多久,我们就发现,AB宝平常根本就不会主动去弹,往往都是星期天晚上被强压着练习隔天要验收的进度。
后来实在搞得每到星期天晚上家里气氛就很差,于是就甘脆把课给停了,不再要求她们弹钢琴。神奇的事发生了,当她们不必去上钢琴课后,她们反而常常会在做完功课时,自己跑去弹钢琴。看完「歌剧魅影」的电影之后,要我们找谱子给她们弹,看了「交响情人梦」后,其中好几首古典乐也看她们自个儿弹得很高兴。
后来几年,随着AB宝自己的要求,参加了许多学校及社区开办的乐器演奏课程,从打击乐器,弦乐小提琴,管乐直笛邦笛,到手风琴都学过,也都能有模有样的表演几个曲子。
音乐本身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丰富生命经验的工具,而不是成为炫耀比赛的工具,我们很高兴AB宝从弹乐器回到弹音乐的正确方向。
我想,那句广告词是有问题的,因为学乐器的孩子会不会变坏,其实是不一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乐器一旦被孩子学过,就很容易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