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18:04:03
文/黛二
第一次看到傩舞是在若干年前的一次介绍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电视片里,第一眼就被它牢牢的吸引。舞者身着兽皮,一手挥戈、一手持盾,舞姿激烈诡黠,奔放跳跃,音乐简约粗犷,充满原始的诱惑。特别是舞者脸上形态各异的面具更让人过目难忘,与舞台上一贯精美、华美、柔美的舞蹈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只是惊鸿一瞥,却一直令我耿耿于怀,与其说是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打动了我,不如说是它所传达的原始的神秘和威严力量震慑了我。
南丰傩舞,图片来自百科
第二次再看到傩舞是在余秋雨的文章里,知道傩舞堪称中国舞蹈"活化石",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各地,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旨在祈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由于流传年代和师承关系不同表演风格各异,既有以写意为主,动作舒展,舞姿优雅,古傩韵味犹存的"文傩"流派,也有以写实为主,动作强烈,节奏鲜明,融合武术技巧的"武傩"流派。其中,傩面具约400多种3000多个,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因地域不同而各异,萍乡傩面的古朴浑厚,婺源傩面的夸张奇异,南丰傩面的色彩亮丽,是傩面具三大特色。
南丰傩舞,图片来自百科
第三次看到傩舞是某年在阳朔,这是从舞台、书本到生活中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也是感触最深的一次接触,阳朔傩舞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如今以民间舞蹈的形式在景点为游客表演。这种表演已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驱鬼逐疫、祭祀功能,而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因为我所知道的傩舞是不允许女性参与的,甚至不允许女性接触任何表演道具。而阳朔的傩舞则是由四个年轻女性表演,音乐仍然粗犷朴拙,可擅长轻歌曼舞的腰身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原始的那种粗砺和威严,面具依然恐怖狰狞,可轻灵的舞姿如何也演绎不了人类与邪恶最残酷的对抗与撕杀。
石邮傩舞,图片来自百科
从原始图腾的膜拜,到驱鬼逐疫、祭祀天地的仪式,再到如今的娱乐表演,傩舞在通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离其本意越来越远,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在搞笑、快餐文化盛行的时候,还有谁肯静下心来研读《论语》、《庄子》?于是《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水煮三国》类的通俗读物便欲罢不能,层出不穷,然而这种解读究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误读?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还是对大众读者的误导?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傩舞作为一种信仰的仪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娱自乐的功能,难道通俗化、商业化是一切传统文化唯一出路?
傩舞,图片来自百科
尽管知道狰狞面具背后是一张张柔美的脸,但当它挥舞着利爪迎面而来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挪动脚步躲闪。突然想到所谓傩舞不过是教人在灾难来临的时候稍稍挪动一下脚步适当的躲闪而已。原来傩即挪也。是啊,若我们无法抗击厄运就学会躲避,若我们不能改变命运就学会变通,人生的大悲与大喜不过是挪动一下角度而已,或许,这是几千年前的神灵以傩的读音告诉今天的你我最浅显的人生道理。
瑞鸣音乐《蓝调&中国》专辑内页
文中这首《兴国山歌》来自瑞鸣音乐专辑《蓝调&中国》,这种以嘹亮而悠长的声调而著称的客家山歌,在被世人所知晓前,如同傩舞一般,已经在江西中南部的丘峦溪涧之间,默默流传了上千年的时间。而如今,瑞鸣制作人远赴美国,与多次获得过格莱美音乐大奖的音乐人合作,用布鲁斯的方式演绎它。山歌与傩舞一样,布鲁斯与中国民歌共通,苦中有乐,看透人生悲喜。
《蓝调&中国》
从美国小酒馆中的恣情欢唱
到中国千里山河的引亢高歌
制作人叶云川汇聚美国西岸布鲁斯黄金班底
众位格莱美艺术家倾情巨献
打造瑞鸣音乐史上最传奇的跨界音乐里程碑
编曲创意妙趣纵横
丰富乐器应答轮奏
自由即兴氛围融洽
欢迎关注瑞鸣音乐官方微信号:rhymoi2017
分享你的音乐故事
-音乐《兴国山歌》选自专辑《蓝调&中国》-
部分图片来自瑞鸣,其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CD、DSD、HQ、蓝光CD、黑胶
Q:我们在哪里?
A:试听独家合作·网易云音乐
Q:如何购买瑞鸣唱片
A:微店、官网、网易严选、网易云音乐、京东
Q:合作、投稿?
A:rhymoi166@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蓝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