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老师教给我一个很形象的集中气息的练习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初学者吹筒音会有困难,有手指按孔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口风原因。口风控制不好。现在就给菜鸟们分享一下老师告诉我的方法训练。
一、吹箫时
想象你面前的是一杯刚沏好的茶,上面还漂着一片小小的茶叶。你要喝茶,可水很烫还有漂浮的茶叶,所以你要把它吹冷点,秀气的人会轻轻的吹,同时你也要吹开那片茶叶。萧的气息也是这样的——微笑,上下嘴唇形成很小很细的逢,控制你的嘴部肌肉,把气息集中到那一片小茶叶上(这个茶叶就是萧的吹口)轻轻的吹开它,把它吹到茶杯的另一端去。并且不要把水吹得水花四溅(水是烫的哦)这样筒音就很容易吹响了。不能急,不能紧,越急越紧音就吹的越不好
“心乱则音噪,心净则音纯. 心慌则音误心安则音清”
想象一下古时吹箫者,竹林深处,踏着清晨的雨露,沐浴着一缕缕阳光。。。抑或是煮酒沏茶,和朋友抚琴吹箫。。。想象一下那样的意境,吹箫的时候就能多了几分泰然与逍遥。这是我的想法,呵呵,不对指出请前辈们指正
二、平时练习
找一个碗,盛满水,把水放到嘴下,想象自己在吹箫,吹水。你所要做的就是把气息集中到一点,在水中吹出一个“坑”为不要吹成像机关枪扫射一样,那个“坑”在碗中飘忽不定。根据物理的一点知识,我个人认为碗口大点,效果更好点,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自己吹的气息是不是集中了。(因为水波反射回来会影响你的视觉)
经常这样练习,我想会有一定帮助的,呵呵。我就是这么练习的。
菜鸟只要有飞翔天际的渴望,总有一天会和蓝天相拥的,大家加油~!
口型与口风是决定箫音色的关键,有人以为吹箫的口型是“呜”的口型,也有认为是“于”的口型,我以为用“嘘”字说明更恰当。
“呜”和“于”的口型,“呜”偏圆,“于”偏扁,风门高度都较大,比较费气,不利于吹长音。而“嘘”字,类吹茶的口型,风门可以收得很小。我是赞同口风要“细如针”的,“细如针”的口风唯“嘘”字口型方能达到。
有人说风门要成“椭圆形”,我以为风门最好是“一条缝”,缝隙越短越好。我试过,吹低音的缝隙可以短到与吹口等宽,吹高音的缝隙可以短到吹口宽度的一半甚至更短。
许多人吹箫觉得气不够,其实是风门过大,造成气息浪费所致。如果善于用缝隙式风门吹奏的话,吹长音就轻松了。
所以,长音不是练出来的,是靠风门控制节省气息所达到的。
当然,并不是“椭圆形”风门就不能用,在实际演奏中,风门的形状是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变化的,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尽量使用缝隙式的小风门,以节省气息。这样,吹箫就不会觉得累了,只会感觉到轻松自如,浑身舒畅。
我用的是“呼”。感觉这样吹箫味足
马迪老师的口型?这种口型吹笛箫,音色好,饱满、浑厚。相对来说,吹起来比较费气、费力。这是箫艺提高以后该用的口型。
F调箫筒音作2,1=降B
筒音作3,1=降A
筒音作6,1=降E
筒音作1,1=C调
文章来源俞逊发先生教材
--------------------------------------------------------------------------------
这两年来,我在一些学校给笛箫协会的同学们讲课的时候,经常会强调“徒手操”这个问题,因为对于业余练习者,尤其是住校的学生来说,能够有大块大块的练习时间是十分奢侈的事。因此,我向大家力荐一套由俞逊发先生开创的徒手操,俞先生谓之“不用笛子练笛子”,练习效果真的相当不错,相信会对大家有一定帮助!感谢俞老师的伟大发明,让广大练习者受益,功莫大焉!!
当然,一定要注意,如果有条件有时间“真刀真枪”地持笛吹奏练习,那当然是最好的。
以下为练习内容——
1、气练习操
双脚略为分开,与肩保持齐宽。双手放于大腿两侧,全身放松。先做八拍吸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接着做十六拍的呼气,把吸入的气全部吐光,如此循环做吸气呼气,每天做八到十六次,坚持下去会对你的气息的增长大有益处。
2、唇练习操
有时候到了冬天许多人会发生嘴唇干裂的现象,这样容易使吹出来的气变得不稳定,听起来发毛。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练习,既可预防唇干裂,又可增加唇的控制能力。
(1)上下嘴唇贴紧闭住,然后嘴唇一起向前、向后,如此循环练二个八拍或十六个八拍。
(2)用下颌的牙齿刮上面的嘴唇,再用上颌的牙齿刮下嘴唇。
(3)闭合嘴唇,向口腔内充气,然后吸气,循环进行。
3、舌练习操
以每分种270次的速率念“得哥得哥”,初学者达不到这个要求可适当放慢节奏。然后以同样的速率把舌头相对往后缩念“都骨都骨”。练熟之后,还可将上述方法交叉进行,以每分钟135次的速率念“得哥得哥都骨都骨”。以加强舌的灵活性。
4指练习操
在四个练习操中,以指练习操练得最多,有时候到了冬天我们会感到手指僵硬,不灵活,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双手手心放在一起夹于两腿之间并相互摩擦,可有效解除手指僵硬或用左手手心按摩右手手背,然后用右手手心按摩左手手背。
(1)掰手指:就象舞蹈演员的阁腿一样,把每只手的手指分别手背方向或左右掰开,使指尖的韧带变松,使手指灵活。
(2)抛手指:抛手指其实就是甩手指,但用抛手指可以更加形象地说明练习的窍门,就是用腕部的抖动带动手指的抖动,不断练习,练到抖起来时没个手指看起来像是没有骨头只有一层皮连在一起似的,这个徒手操相对难练,可先五个手指一快甩,练成后,再四个手指一快儿甩,直到每个手指都练成能抛了为止。
[原创]巧练洞箫(三)练指
吹好洞箫,气息控制固然重要,手指的灵活也不可忽视。优美的乐曲就是气息与手指协调配合所表现出来的。
初学者,手指往往不能随心所欲,特别是下手小指与上手拇指在表现指颤音时,速度快不起来。这就要平时多练习了。
但,业余爱好者不能与专业人员相比,都是忙里偷闲的吹箫,没有那么多时间练习,所以,手指的灵活性不会很快提高。那么,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我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单练手指的。比如,看电视的时候,开会的时候,只要不用手的时候,我就会把每个手指依次单独颤动。开始速度很慢,练习久了,速度就会快起来。有时候,某个手指颤动时连带其他手指也动,这时,我就用另一只手把其他手指握住,久而久之,这个手指就能单独颤动了。
总之,手指的练习不必等吹箫时,只要手指闲着就可以练习。
口风也是如此,不吹箫时可以吹口哨,用口哨吹歌曲,也是在练习气息、口风、口劲。
再议颤音
颤音,又称“打点”。其效果与弦乐器上的颤指相似。
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紧接着均匀、迅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快速,均匀的交替出现。这种快速、均匀的交替出现的音即为“颤音”。颤音记号用“tr”或“tr~~~~~~”来标记。
二度颤音:开闭本音的上方二度音孔。除了常用的二度颤音外,还有三度颤音、四度颤音(不常用)等。
三度颤音:开闭本音的上方三度音孔。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如内蒙古、西藏等民间音乐中常用三度指颤音。
颤音的快慢(手指运动的频率)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颤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练习颤音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三度颤音是两个手指同时动作,要求迅速而均匀,不得忽快忽慢。颤音的练习要求一次能达到十五秒钟之久,相当于慢板的八拍左右。在实际演奏中,颤音有由慢渐快的,也有由慢渐快再渐慢回到本位音不颤的。箫的颤音技巧和笛子颤音技巧是一样的。
(1)吹奏高音4颤音有两种颤音指法:
第一种是按闭第四、五两孔,颤动第二、三两个孔。(中音4颤音按闭第一、四、五孔,颤动第二、三孔)。
第二种是开放第一至五孔,第六孔按半孔,颤动第四、五两个孔。
(2)吹奏高音5颤音时敢有两种颤音指法:
第一种是按闭第二、三、五、六孔,颤动第一、四两个孔。
第二种是按闭第一、五、六孔,颤动第四孔。
(3)吹奏高音6颤音的颤音指法如下:
第一种是按闭第一、六两孔,颤动第五孔。
第二种方法是按闭第三、四、五、六孔,颤动第二孔。
打音
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记号是“扌”。
打音与叠音不同的是:叠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是在本音孔打动发音。它的实际音高是本音与下方二度音的急速重复。如在演奏中遇到“1”音时,用打音所得到的实际上是“71”的效果
打音的用途和色彩与叠音大致相同,特别在江南的一些乐曲中,打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内蒙古或西藏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不过手指动作较慢,类似倚音。
在练习打音时,手指要“灵、准、稳”。所谓“灵”是指法要灵活,发音才能不死板;“准”是手指要打在音孔上,不能有虚音;“稳”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打音时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响原曲速度,打音的时间要恰如其氛。
长音练习方法:
长音练习方法:
(1)练习力度不变的音。
要求:弱起弱收,强起强收,音要直,干净,不能有颤音或杂音。每一音换一次气,开始练习时可能吹不到八拍,以后逐渐延长时值,要超过八拍。所以,练习长音时,包括渐强渐弱的练习,可以不管拍子,以自己一口气所能控制的最长时值为准。通过此项练习,达到能够掌握腹式呼吸技巧。
(2)练习由弱渐强的长音,强收
要求:气息要平稳,渐强时注意口风及风门的变化。实际上弱音吹出来后,要保持一段的时值,然后做渐强,达到最强时也要保持一段时值再结束。要做到音量从小逐渐加大,由弱逐渐加强,千万注意音准,不能越吹越强音越高。此项练习是为下一项练习做准备,进一步完善腹式呼吸技巧。
(3)练习由弱渐强再渐弱的长音,弱收。
要求:每一次呼吸都要将气吸足,由弱渐强的要求和第二项相同,此项练习主要练习由强渐弱,所以每一个长音的时值,由弱渐强占三分之一,由强渐弱占三分之二。尤其要注意音准,既不能由弱渐强时越来越高,也不能由强渐弱时越来越低。
箫的基本演奏技巧——指震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在音孔上的震动分为“本位指震音”,“下位指震音”。
(1)本位指震音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下半孔进行上下震动。
第二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旁边,还可以加上其下方各指同时在本音孔的旁边快速均匀的震动。只接触音孔边缘,接触的面积越小越好。
第三种是如果在音孔上方震动,则手指不接触音孔。
(2)下位指震音:
按发音本孔的手指抬起后,不做任何动作,而其下方音孔的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或音孔旁进行震动。
由于手指震动的快慢速度不同,它起到的效果和用途也有根本的不同。当手指震动快时(约每秒钟五次),所得到的是一种微妙而柔弱的效果。它常常是伴随着特长音或弱音出现,江南丝竹乐常用指震音技巧来表现江南美景。当手指震动慢时(约每秒钟两次以下)所得到的是类似气震音效果。但它没有气震音那样舒展和内在,又因为它只能在本音的音高以下发音,音强的震动幅度较小,所以实际应用不多。
热门文章推荐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莫错过人生的每一堂精彩课程。
1、按号码添加微信:13974999553杨斌
2、查找微信公众号:西湖夜雨
3、长按二维码添加
(我需要您的点赞留言支持)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