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安:弹中阮和琵琶的法国人,在中国做原创音乐

2023-05-25 17:04:50

# 台下的观众一边欢呼一边跳舞,台上的法国音乐人忘情演奏,他投入地弹拨着手里的乐器——不过这乐器即不是吉他也不是贝斯,而是一只中阮。





这样的组合多少会让人有些意外,更让本来就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从某种角度显得更加难得。只一场演出的时间,就让我记住了这个弹电中阮的法国人——张思安



演出中的张思安



张思安 - 戈壁滩


16年前,还在上大学的张思安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的他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法国大学生,按照父母的期待学着商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不确定和小迷茫。在熟悉他的人眼里,他还是来自法国波尔多的Jean-Sebastien Hery。


原本只是为了来探望在中国工作的姐姐,谁想后来Jean-Sebastien却移居北京,成为了“张思安”。




在前往中国之前,张思安就在学校学习过中文,但这次旅行却让他真正开始着迷于中国文化。在姐姐朋友的介绍下,他结识了许多本土乐队和音乐人:野孩子、二手玫瑰、小河、布衣、冷血动物、王娟、万晓利......他还创作了第一首属于自己的中文歌。


这些似乎都为他之后在北京的音乐创作生活埋下了伏笔。




在接下来的几年来,张思安在中国各地旅行,从北京到上海,兰州到新疆……不同的文化地域都为他带来新的灵感。


2003年回到法国后,他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莲花》。在这张专辑里,你可以听到有着中文歌词的音乐、甘肃莲花山民谣的重新混音以及他用新疆乐器“热瓦甫”作曲的乐曲。




在之后的几张专辑里,张思安尝试了更多与中国经典、传统音乐相关的元素:借鉴古诗词创作歌词、与中国音乐人合作…..他开始将传统乐器应用到摇滚和爵士里,并且尝试改造了中阮和琵琶


录制于2015年的专辑《桥》展现了张思安自制乐器电子中阮的多样性,这种拥有2500年历史的传统乐器,出现在了车库、民谣、实验、爵士、电子、朋克等多种音乐风格之中。 


正如专辑的名字一样,张思安说他想用音乐建起一座文化的桥,让听众可以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东西方之间自由穿梭。




从《莲花》到今天为止,张思安已经创作了38张专辑


最近,这位充满创造力的音乐人刚刚结束自己在法国的休假。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他又有什么打算?


YT云图独家对话张思安,今天让我们聊聊音乐与文化~




Q: 最近正在进行怎样的音乐创作项目?

A: 十月的时候我会前往韩国表演。会在首尔的一个音乐节和其他一些场馆表演“One man live orchestra”。十月前我可能都不会在北京演出。八月的时候我和鼓手 Carlo V Fuentes以及贝斯手 Clancy Lethbridge曾一起在日本演出。明年,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可以在不同国家表演。当然我也会继续录制专辑,目前已经有几个项目在进行中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会发布更多的相关消息。



张思安和 Carlo V Fuentes,Clancy Lethbridge一起在日本演出


张思安说在日本的演出是他这几年最难忘的一次


张思安,鼓手Carlo V. Fuentes和贝斯手Clancy Lethbridge


Q: 平时会有多少时间投入到音乐创作当中?感觉你很高产,而且经常一边旅行一边创作。

A: 我会在音乐创作上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我总是在写歌——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完成了38张专辑,写歌和录制音乐对我来说变得很容易。我总是对新的声音和想法感到好奇,时刻聆听周围的世界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任何事物、声音都有可能成为灵感的来源、成为音乐,甚至是街上的声音、人们间的谈话等等。



张思安与乐队在日本的演出海报


Q: 音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 音乐一直都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它。在我的家庭中有很多“失意的艺术家”,还有一些能够通过艺术在社会中创造出新事物的人。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曾学习小提琴,在中断了一阵子之后在15岁又开始唱歌,16岁时开始弹吉他。实际上我在青年时期和音乐的互动十分频繁,进入大学之后虽然有所减少,但一直都在写歌、录歌。




Q: 你还记得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件传统乐器是什么吗?

A: 第一件遇到的乐器就是中阮、然后是热瓦甫(一种维吾尔乐器),接着是琵琶、葫芦丝、唢呐等等。小的时候我曾在南美生活,因此我总会被来自不同文化的乐器吸引。在我看来人类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让一些人事将我们分隔开,通过音乐,我们能很好的了解这一点——实际上我们能够理解相同的事物,并渴望相同的事物。



张思安最新的专辑


Q: 为何会想到改造中国传统乐器?在你之前,有很多中国人去欧洲、美国学习音乐,也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却从没人把中阮改造成“电中阮”。你觉得你和其他音乐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A: 在我生命中的某刻,我突然意识到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每个人、每件事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


电吉他是从一种民间乐器发展而来的,而吉他本身又是从一种叫做乌德琴的波斯乐器发展而来。其他乐器也有类似的变化历程,没有谁说我不能用传统乐器弹奏不一样的或者奇怪的声音,这正是创造新声音、新音乐的方法,它可以将过去、未来和不同的文化连接在一起。


我不想将自己和其他音乐人放在一起比较,我更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创作音乐的方法。生而为人,我们谁都可以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感官来实现进化、改变。



张思安在表演葫芦丝


Q: 你的音乐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国,从他们的音乐和文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A: 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演奏当然会拓展我的思路。在法国之外的国家生活了那么多年,我已经习惯和不同背景的人一同工作,而且也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当人们持有足够开放的心态,可以用包容的去看待世界不同的文化和视角,那么和任何背景的人一同演奏都是可能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进步。我们都从彼此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否则,我们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呢?



演出中


Q: 你觉得在中国做独立音乐困难吗?和法国相比呢?

A: 在中国做原创音乐很难,进行翻唱要容易很多。有时,想要让人们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并不容易,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可以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机会。而且,在中国外国人也不多,很多从来没有出国旅行过的中国人对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很多误解。


法国的音乐氛围非常好,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很支持文化发展,经常会有不同规模的文化活动。但我不太喜欢近些年法国的流行音乐,通常它们的歌词写得都不太好,音乐听上去好像香肠或者酸奶之类的加工制品。其他国家的流行音乐发展也差不多。所以说,如果政府可以支持、鼓励独立音乐人与众不同的创作,那么这将可以帮助艺术和音乐发生改变和进步,并且传播远方。


,但我相信,如果是好的事物,每个人都不会有异议。



思安今年5月新专辑发布时演出的海报


Q: 你会将中国的古诗词用到音乐创作中,那么你最喜欢的中国古诗词是?为什么?

A: 白居易的《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我最喜欢这首诗,因为它关于一切又关于虚无。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学习和进步会让我们的想法发生怎样的改变。我将这首诗用到了歌曲《什么是》里。



除了音乐,其他与文化相关的事物也让张思安感到开心


Q: 你最喜欢北京和不喜欢北京的一点是?

A:最喜欢:文化。最不喜欢:污染


Q: 你的梦想(dream)是什么?

A: 我不太确定梦到底是什么,不确定是到底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到时候再说喽 :-)






以上内容来自:


YT云图-全球视觉文化媒体

www.yuntoo.com


各大应用商店下载“YT云图”APP

中国最大视觉艺术图库限时免费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