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03:47:33
(键盘乐器)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围从A2(27.5Hz)至 c5(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需定时的护理,来保证它的音色不变。
起源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演进而成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一开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家们并不欣赏钢琴的音色。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当Mozart(莫扎特)、Brahms(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投入钢琴的怀抱之后,热情便瞬时被引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新锐钢琴家就如同“摇滚巨星”一般,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可谓给音乐创作锦上添花,为钢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皇室和贵族纷纷把钢琴这一乐器纳入他们的乐队中,民众可以围坐在钢琴四周,聆听最新创作的优美旋律。工业时代的兴起衍生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钢琴在这一群体中大为流行。其中三角钢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通常用在与正式的独奏演出或与乐团的协奏里,而立式钢琴则更受家庭的欢迎。
二、小提琴
小提琴(意大利文:Il violino )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谈到小提琴的起源,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设计者的艺术观点和技术方法。现代的数学是技术学的工具,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是艺术的启蒙。比例和序列是美学研究的要素,并且为所有的艺术家所采用。大师级的小提琴制作者,不仅仅是个方法学家,而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小提琴的整体协调和一致主宰着整个设计。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认为是由许多弧形线条构成的,用圆弧可以近似地画出小提琴轮廓的草图,但也并非都是圆弧。原始设计者先用圆规画出各段相联的弧,再用艺术的眼光修正和弯曲成最终形状的弧线。用笔和刀在制作时修改图样,修光修滑一条由足够数量的圆弧所构成的曲线。小提琴顶部和底部的曲线,就是采用经典的设计桥拱的方法设计的,也有人认为像篮子提把的形状。琴板弧度的形状像垂链线,旋首则是仿照古希腊柱子上优美的螺旋形设计的。当然,除去使用圆弧之外,也可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线条。
圆规和直尺既是古代几何学家又是中世纪建筑学家的工具,也是设计乐器的工具。一般的乐器设计者,试着在不同的位置处安放圆心和圆弧,经多次试验画出乐器的轮廓。但大师级的乐器设计者是经过缜密的构思后,才设计出既美观而又符合演奏要求的外形,同时还周密地考虑到内外的一致性,以及声学的谐和性,使制作的提琴不仅外形优美、演奏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动听而又感人的音色,洪亮而又丰满的力度,极具穿透力的音量和抑扬顿挫控制如意的品质。
三、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得名。与竖琴、鲁特琴同属西洋弹拨乐器(古典式弦琴)。古典吉他此名称并不表示其仅限于演奏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古典音乐、弗拉明戈、爵士乐等皆能以古典吉他演奏。
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和竖琴、鲁特琴等同属古典式弦琴大类。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与琴箱结合处是12品格,指板较宽,使用尼龙弦,音质纯厚,音色丰富,没有防护板。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触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是吉他家族中艺术性最高,最具代表意义,适应面最广,最有深度,最受艺术界肯定的一类。
古典吉他是一种根据200多年前式样成型的以尼龙弦(100年前为羊肠)发声的乐器。古典吉他的构造与其他乐器(民谣吉他、电吉他等)有明显不同;古典吉他以独奏为主、兼顾一定量的重奏、协奏等;手指直接弹奏并结合各种特殊演奏技巧;从音乐的表现来讲:古典吉他以演奏古典乐为主,兼顾一定量的现代经典乐曲。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
发展历史
“吉他”是古典式弦琴中把式弦琴下属的一大类目;早在八世纪和九世纪时就有了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最早的吉他音乐是由十三世纪时卡斯提利亚国王阿尔风索十世开始萌芽的。到了十五世纪,把式弦琴的另一下属类目鲁特琴体系开始崛起,使原先的阿拉伯吉他逐渐被淘汰,而拉丁吉他进化为比维拉琴。在十六世纪,比维拉琴改用手指直接触弦拨奏,在王室贵族民间广泛流传。在西班牙最盛行的时期是1535-1578年间。鲁特琴亦于十六世纪奠定了古典音乐的基础,至今依然在把式弦琴的下属类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艺复兴之前,把式弦琴的发展较为薄弱。随着音乐家的不断创作、改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十六世纪,鲁特琴和比维拉琴的推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了一批音乐家、作曲家。进入巴洛克时期,由于西班牙吉他的易弹奏性,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流行。鲁特琴在这个时期仍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伟大的“音乐之父”巴赫与怀斯。他们两人对鲁特琴音乐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鲁特琴、比维拉琴以及随后崛起的吉他都是把式弦琴中的重要种类,它们一直在曲目、弹奏技术与制作工艺等方面相互促进并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吉他”既有四根复弦、五根复弦,复弦的缺点是弦数多导致调音较麻烦,因而很快五根单弦的改进形式开始流行。1790年(庚戌年),德国人加上了第六根弦,使现今吉他EADGBE的六弦式定音首次出现。古典吉他硬件工艺的定型源自十九世纪中页西班牙制琴家进行的改良,确立了沿用至今的65cm国标弦长。1946年,美国科学家伯特·奥古斯汀开发研制出了尼龙弦,并应用于古典吉他、竖琴、鲁特琴等的琴弦材料改良。尼龙弦不仅能承受更高的张力与更剧烈的物理环境变化,而且寿命也更长,对古典吉他的音色、音量也能有极大的改观,从此几乎完全取代了较脆弱的羊肠弦。
以上介绍的就是乐器界的三巨头乐器,是学起来最麻烦的!!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人最喜欢的乐器:
民谣吉他
民谣吉他(steel-string acoustic guitar,即原声钢弦吉他之意),是种弹拨乐器,形状与提琴相似,通常有六根弦。最早是美国西部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通常作为歌曲的伴奏形式出现,以美国西部乡村音乐为主要演奏题材。
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中被视为常用乐器。也被用于古典音乐,有大量的独奏曲,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偶有使用。近年来出现的电箱两用民谣吉他给舞台表演者带来莫大的帮助。
发展历史
民谣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的最显著特点。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特点
民谣吉他是吉他家族中最“平民化”的成员。缺角吉他是其中一种现代改良形式。2009来出现的电箱两用民谣吉他给舞台表演者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吉他可以分为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弗拉门戈吉他、爵士吉他、夏威夷吉他及电吉他几个大类。民谣吉他可细分为Acoustic guitar(圆角琴)和Cutting down(缺角琴),前者适合演奏和弦,后者适合演奏高把位Solo。民谣吉他琴颈比较细,上指扳宽42mm,从弦枕到琴身共14个品格,琴箱上有一个月牙形的护板,使用钢丝弦演奏。吉他家族中最“平民化”的成员。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与琴箱结合处是14品格,指板较窄,使用钢弦,琴尾有背带钉,面板上一般有护板,可用指甲或拨片弹奏。民谣吉他音色圆润亮透,音质深淳厚,演奏姿势比较自由,主要用于给歌唱者伴奏,适用于乡村、民谣及现代音乐,演奏形式较为轻松、随意。草根味比较重,是众多吉他中最平民的一种。
最后献上一张我的御用吉他yamaha的照片!!!!!!!
谢谢各位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