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23:24:40
有道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狗猫不待见。如今中年人也讨人嫌了,被贴了好多标签,什么“保温杯”、“枸杞”、“啤酒肚”、“手串”、“油腻”、“猥琐”等等,满满的都是嘲弄与不屑。
保温杯的梗儿来自黑豹乐队自成立至今一直未变的鼓手赵明义,大家想象中的摇滚乐手应该是时尚且叛逆的,怎么会用保温杯喝水,应该喝啤酒或烈酒才对,至少是可乐。用保温杯喝水,说明人到中年,身体开始出问题了。我就纳闷了,难道年轻人不用保温杯喝水吗?外出旅行的时候看到年轻人也都带着保温杯啊!经常还是大号的。国人的肠胃比不得西方人,可以一辈子喝凉水。我们的体质需要保暖,需要喝热水穿秋裤。此梗一出,当事人赵明义也很是无奈。
中年油腻大叔的梗儿来自网络大V冯唐,或许还要给他加上著名作家或投资人的标签。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个人。此人有点自恋,本是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博士,放着好好的医生不做,偏要去写些乌七八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小说,收获了一堆有点文艺情怀的女粉丝,著名的女粉丝里貌似有柴静。许是经常锻炼,冯先生身材保持得不错,所以就瞧不上跟他同龄的那些发福的中年人了。类似冯先生这种人,其实也有个标签,是北大教授钱理群给的,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的特征有“三高”——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作为“中年妇女的偶像”,冯先生如此这般嘲弄中年大叔,是要让中年妇女们梅开二度还是红杏出墙?居心不良啊!绝大多数中年大叔怎比得了你冯先生?你有钱有闲有情调,可他们在忙着养家糊口,且上有老下有小,容易吗!
我们的某些弱智的年轻人也学着人家的腔调去嘲弄中年大叔,长点心行不?下次别再无脑地刷朋友圈了。有篇文章说得好,那些个中年油腻大叔是你们的爸爸叔叔大爷啊!人不能忘本,好好想想你吃的用的穿的,你的一切,都是从哪里来的?此时我大约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网络大V们引领的所谓时尚或潮流,做个旁观者就好,他们一天到晚琢磨的,就是想如何掏空你的腰包。看到时下流行的网上知识付费,类似“逻辑思维”搞的那些,据说卖得非常好,用户多是有点闲钱的所谓中产。花钱买到的不一定是真知识。想学习充电,为啥不自己买书来看呢?
还有,新年伊始的李小璐出轨,好多人刷朋友圈,不是心疼他亮哥,就是心疼小甜馨。年轻人,还是多疼疼你自己的闺女吧,想想明天的奶粉钱、入园费、各种培训班的费用从哪里出吧。
赵明义也好,冯唐也好,基本和我是同龄人。我们大约有些共同的记忆。区别在于,人家是中年明星时尚大叔,我是中年油腻猥琐大叔。去年有一次在电梯里,帮一个小朋友扶了下自行车,人家奶奶说:“快谢谢爷爷!”我听了很是郁闷。想想也对,若是在农村,我这个年纪是有可能做了爷爷的。大叔很快要升级成爷爷,人与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前两年,有人拍到窦唯在地铁上的照片,完全符合冯唐归纳的中年油腻大叔的特征:秃顶、大肚、邋遢、老土……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用今天的标签描述就是“小鲜肉”)让王菲肯以第三者的身份横刀夺爱的窦唯去了哪里?
我的电脑硬盘里一直存着1994年魔岩三杰及唐朝乐队香港红磡演唱会的视频,年轻人可以网上搜来看看。不要嘲笑这些中年油腻大叔,当年摇滚的时候,疯狂超出你们的想象。就是那场演唱会之后,王菲不顾一切地爱上了窦唯,而当时的窦唯已与姜昕同居5年。两个女人窦唯居然都想要(他咋想的呢?才疏学浅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可只能二选一,窦唯选了王菲。仅仅3年后,窦唯出轨高原又被王菲撞破。后来因窦唯生活窘迫,高原也选择离去。姜昕和王菲对窦唯是真爱,高原就不好评价了。高原和姜昕都是最早追随那批摇滚乐手的女粉丝,姜昕因此从大学退学,而高原是圈内专用的摄影师,曾与唐朝乐队的主唱丁武关系相当密切。高原离开窦唯,窦唯认为是丁武在背后捣鬼,曾在公开场合大骂丁武是流氓,说他糟蹋了不少黄花闺女。姜昕曾写过一本自传体小说,细数当年摇滚圈内的人和事,有些剧情相当狗血。咦,我怎么也如此八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总有很多传说。
无论国内外,摇滚常与性、暴力、毒品联系在一起,公众形象极差。但撇开这些,单就音乐本身而说,不能否认有些人才华横溢,比如披头士的约翰列侬,比如我们可爱的窦唯大叔。在私生活上,也有严格自律的好榜样,比如许巍。出轨、离婚,包括吸毒,这些事情,普通人一样有。人性不分人种、人群。著名演员陈道明曾说:“我们这一行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就不错了。”文体明星或者某些网络大V的认知水平、道德水准不见得比普通人高。而所谓价值观、人品等似乎与文化水平又不是正相关。我们对公众人物严要求高标准,只是期望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这也没错。期望太高多半是失望,因为公众人物在出名之前也是个普通人。人性方面,大家学者都经不起推敲。
去年有部电影——《缝纫机乐队》,导演大鹏,是个80后。这部片子他要表达的就是摇滚情怀,90年代摇滚盛行的时候他还小,按说不应有如此情怀。这部片子上映后,票房不佳,他很失望。我看了这部片子,虽然粗糙,但大鹏拍得很用心。结尾还请来了当今依旧活跃在摇滚界的不少乐队、乐手,都是久违了的一些面孔。水木年华的卢庚戌也拍过一部怀念摇滚时代的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他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拍得有感觉。类似这种讲情怀的文艺电影,一般不会有好的票房。毕竟当年喜欢摇滚的,只是小众。
我大约是1992年的时候,看过一场摇滚音乐会,演出的乐队有唐朝、眼镜蛇、指南针等,好像没有黑豹乐队,记不太清了。给我震撼的是唐朝乐队,这是一只重金属乐队。当年他们一出场的那个画面,我记忆深刻。四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全留着披肩长发,往那一站,有人形容是如四把长布条的拖把立在那里,比喻很形象。自那以后,我喜欢上了摇滚。即使现在,隔一段时间不听听当年流行的那些摇滚歌曲,就感觉生活不在状态。其实我也知道,除了情结之外,有时候我需要一种力量来激奋自己,又或许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
我喜欢听的,基本就是早期大火的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张楚,还有唐朝乐队和黑豹乐队,代表着当年昙花一现的中国摇滚乐的巅峰。现在,这些人基本远离了大众,远离了主流媒体。其实他们也一直未曾登上庙堂。2016年的中秋节晚会,难得一见唐朝乐队,也是因为他们唱的那首《梦回唐朝》迎合了现在的大国复兴梦。然而,他们已经唱不动了。
最早离开摇滚圈的是魔岩三杰。前几年有人说,“张楚死了,何勇疯了,窦唯成仙了。”张楚没死,只是有一段时间隐居了,他现在更像个民工大叔。何勇有一段时间倒是真疯了,点火烧了自家的房子,据说还去精神病院住过,还因捅人而被捕过,现在是一个温和的胖大叔。窦唯是第一任的黑豹乐队主唱,他唱的《无地自容》是最经典的版本。1994年12月的香港演唱会之后,1995年他就转变了音乐风格。后来他的音乐,越来越个人化,大众已是无法共鸣,后期如同“仙乐”。所以有窦唯成仙了一说。那张地铁上的照片,在我看来,颇有仙骨道风。窦唯的个性也很火爆,当年也曾大闹报社,点火烧人家的汽车。
在摇滚乐盛行的90年代,一度曾有几百只乐队,组了散,散了组,其实活跃的都是同一群人。摇滚乐衰落之后,好多人离开了,留下的大多过着窘迫的生活,情怀真的不能当饭吃。这一群中年大叔里,最风光的是汪峰,现在还经常上个头条什么的。还有我喜欢的许巍,他赶了摇滚乐流行的末尾,很快就被逼转型。除了《两天》、《在别处》等几首歌,许巍的大部分歌曲,不能算摇滚乐,只能算民谣,摇滚乐之后流行校园民谣,最经典的代表作就是高晓松写的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
2010年8月27日晚,北京工体,“怒放”摇滚音乐会,约5万名观众到场,跟随摇滚“老炮”们一起呐喊怒吼。崔健、黑豹、唐朝、张楚、何勇、郑钧、许巍、汪峰、朴树、BEYOND……这是一次罕见的“摇滚英雄”聚会。还有多少人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过一段摇滚乐的光辉岁月。
摇滚乐产生的文化背景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本质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欧美摇滚乐,类型众多,形式多样,什么朋克、重金属,我也整不明白。但无论中外,摇滚乐给人的印象总是太前卫、另类,甚至有些萎靡颓废,且总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
去年我曾说——
“英美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诞生了以披头士、滚石乐队为代表的摇滚乐。台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怀念乡村田园的台湾校园民谣。奈何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啥也没有?或许有人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不也有摇滚和校园民谣的昙花一现吗?我觉得那是鹦鹉学舌,没有自己的东西,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一无所有》,然后《无地自容》,意淫《梦回唐朝》,都不知几个‘轮回’(轮回乐队)了。校园民谣全是爱情,从《同桌的你》变成《流浪歌手的情人》,最后与《睡在上铺的兄弟》搞成好基友。这尼玛都是什么跟什么?”
我是调侃而已。其实摇滚乐负载的信息量巨大,几句话说不清楚。我不狂热,我只是那个摇滚年代里喜欢听摇滚乐的少数人之一。
年轻人,请别歧视那些中年油腻大叔,他们跟你一样,也曾有过怒放的生命!别埋汰广场上那些跳舞的大爷大妈,他们穿着喇叭裤提着录音机招摇过市的时候,你或许还没出生呢!谁不是打年轻时走过?谁还没有过几年青春?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每一代人的芳华。
我是中年油腻大叔,我不自豪,也不骄傲。“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写于2018年1月8日(所有图片均来自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