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忆:十大经典摇滚纪录片 Rock Documentaries

2020-11-15 00:21:40

记录

一张专辑,一次巡演,一个乐队,

我们热爱,所以好奇所有背后的故事,

我们热爱,所以想把他们的此刻变成永恒。

这就是纪录片之于摇滚的意义。

今日盘点十大经典摇滚纪录片,

重温你曾经历或错过的摇滚故事。

Here comes the coolest 10 rock documentaries.


国外篇


《没有方向的家》× 鲍勃·迪伦



一部纪录片,一位艺术影响力历久弥新的游吟诗人鲍勃·迪伦,一位曾拍摄多部著名影片的世界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一群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的弄潮儿,一本“60年代文艺青年百科全书”。这部影片并没有讲述鲍勃·迪伦的整个职业生涯,而是截取了他1961-1966年间的故事来记载。



影片从1961年他来到纽约参加演出开始叙述到巡演结束的“退役”,再到1966年发生的摩托车事故,记录了一个民谣英雄经历的辉煌,争议与苦难。此外,影片中还穿插多段从未曝光的访问片段,首次真实地披露很多他鲜为人知的画面。


《顺其自然》× 披头士乐队



披头士乐队最后一张唱片《Let It Be》的同名记录电影。1970年,The Beatles 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开始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整部纪录片的构想都标举“反璞归真,原汁原味”的精神,但却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The Beatles的岌岌可危和成员之间已经无法弥补的裂痕。



1969年1月30日,他们踏上公司屋顶,唱了42分钟,直到脚下的街道被驻足围观的民众挤成交通阻塞,警察才来勒令他们停止。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团体最后一次的公开表演,也是后来留在《Let It Be》纪录片里的摇滚史经典段落。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 》



本片是导演迈克尔·沃德利镜头纪录下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音乐节——1969年伍德斯托克。1969年,美国被笼罩在越南战争的沉闷和怀疑中,而影片中的这些年轻人,他们放弃了温文尔雅的举止和循规蹈矩的教育,在滂沱大雨的泥泞草地上,随摇滚乐一起疯狂摆动;他们嬉戏,冥想,裸露,做行为艺术;他们以这样的形式表达着对战争的厌恶,。



今天,中国的音乐节文化也从小众文化逐渐成长,普及起来。作为商业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然而少有人了解,作为音乐节的鼻祖和里程碑,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被历史赋予的意义。它纪录了美国社会历史进程中那些宣扬“爱与和平”的嬉皮士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段史诗,一场以音乐为桥梁构架起的真实的乌托邦。


《关于一个孩子》× 科特·柯本



影片由美国导演AJ Schnack根据著名音乐记者Michael Azerrad在1993年创作传记《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时所留下的采访科特·柯本的珍贵录音磁带为基础进行创作用诗意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被全世界至今谈论,却始终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的孤独的艺术家形象。



影片以柯本第一人称的角度回顾了他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童年到青春期,再到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以及成名后不得不面对的公众和媒体制造的巨大压力。影片中的多段对话,在此前从未被公开发表过。穿梭在这些与时间,音乐以及生活对话的片段中,仿佛柯本从未真正离开过。



片中的背景音乐并不是Nirvana,而是各个摇滚艺术家的作品, 配合着画面,天衣无缝。 片子在柯本的声音中慢慢流浪着我他和,和你,和我一样,追求的只是一种普通,充实,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永远的齐柏林飞艇》× 齐柏林飞艇



这部1976年的纪录片是齐柏林飞艇乐队唯一正式的现场纪录片。虽然今天看来这部影片的质量不是那么高,而且在2003年乐队重新发行了演出的DVD,但这部电影的价值依然无可比拟。



影片记录了齐柏林飞艇乐队从1973年至1976年的精彩演出片段,对于一支非常经典却又过早解散的乐队来说,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我们便再也无法看到风华正茂的Robert Plant和Jimny Page。这样的影像,因为稀少,所以超越了其本身的价值,变得弥足珍贵。


国内篇


《摇滚多多》× 中国摇滚人



纪念中国摇滚二十年的纪录片,由黄燎原出品,高巍执导。影片拍摄了中国各阶段摇滚艺人的访谈,生活片段,及他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的青春。



崔健,唐朝,黑豹,张楚,何勇,超载,子曰,瘦人,谢天笑,二手玫瑰,痛仰,液氧罐头,夜叉,重塑雕像的权利,黄燎原,迷笛,摩登天空,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名字如此真实的出现在镜头里,太多故事,太多心潮澎湃,太多积淀。


《再见,乌托邦》× 魔岩三杰



盛志民导演以摇滚乐迷的率性,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对中国摇滚时代做了一次大回顾。“魔岩三杰的前世今生”可以说是是本片最大的噱头。



崔健,窦唯,张楚,何勇,大陆的第一代摇滚乐手创造出如流星闪耀的理想年代。他们经历过商业化大潮,经历过理想破灭,经历过背弃与遗忘。但如今,他们依然是不折不扣完整的音乐家,依然被供奉在神坛。乌托邦并没有消失,他们把它搬入了自己的心中。


《后革命时代》× 扭曲机器,冷血动物,舌头



这部纪录片由导演张扬与其好友罗拉历时五年完成,是关于中国当代地下摇滚最为知名的纪录片作品之一。以2001年与2003年的迷笛音乐节为起止,中间穿插了乐手们在树村的生活,开心乐园内的演出以及音乐之外延伸出的绘画与行为艺术创作。



扭曲机器,冷血动物,舌头,夜叉,那个时代的他们贫穷而悲壮,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片子的最后,舌头在2001年的迷笛现场说:摇滚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自己。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谁还关心你的思想?但当看到那些舞台下挥舞的手臂,扭曲的面孔,你会感到他们还在表达,不管怎样,我们的理想还在。


《自由边缘》× 痛仰乐队



仍旧是发生在树村的故事。导演孙志强超越了普通纪录片工作者的身份,作为地下摇滚场景中一员拍摄到地下音乐原生态最从容和平淡的面貌,对于一切煽情的期望,给予了最默然的拒绝。



痛仰乐队是整部纪录片最重要的记录对象。十年前的他们,灰暗的画面,粗劣的音质,却无法掩藏真诚的,向往自由的心。


《一首摇滚上月球》× 睏熊霸乐团



由台湾导演黄嘉俊执导,真实记录了六个平均年龄超过52岁的热血老爸组成的“睏熊霸”的乐团,从对音乐一知半解到登上音乐祭舞台的过程。影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六个老爸之聚集在一起的原因,是他们家中都有罹患罕见疾病的孩子,为了心中某种不灭的信念,老爸们付出最大的努力,周旋于工作,排练和照顾家人之间。



导演对六个罕病家庭的“病”着墨很少,不刻意煽情,将影片的基调从“消费痛苦”转向“苦中作乐”,正是这样一种纯粹,这样一种尊重与克制,让这部纪录片承载了生命的重量。与大陆不同,台湾摇滚纪录片更多的是让人热泪盈眶的正能量。由四分卫乐队创作的同名主题曲获得了2013年第50届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记忆

摇滚纪录片,

是导演通过客观记录和少量加工进行的艺术创作,

更是所记录的摇滚乐队想讲述的故事,

想传达给乐迷的一些思想或理念。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记录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并对后辈的摇滚爱好者持发生着影响!

摇滚的精神,不再囿于歌词与旋律中,

也从纪录片的每一格画面中溢出。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