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和中央民族乐团的青年琵琶演奏家于源春在音乐虫聊天室来了解琵琶和经典琵琶作品,并欣赏她演奏的琵琶独奏曲《海青拿天鹅》《火把节之夜》。她也为学习琵琶演奏的朋友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于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最早的记载
《海青拿天鹅》是元代即以流行的一套大型琵琶曲,也是现今所能知确定创作年代最早的琵琶演奏曲,技巧高超独特,曲风新颖,在文人学士界颇有影响,流传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时间。
在元代杨允孚的《滦京杂咏》中有这样一首诗:“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诗后注有:“《海青拿天鹅》,新声也,”“新声”是指当时新创作的乐曲。
明代李开先在《词谑》提到明代著名的河南琵琶演奏家张雄表演时,说:“张雄更出人头地,有客请听琵琶者,先期上一副新弦,手自拨弄成熟,临时一弹,令人尽惊:如《拿鹅》,虽五楹大厅中,满厅皆鹅声也。”五间门而开阔的大厅中弹奏《拿鹅》且能计听众只觉得满厅都是鹅声,可见她惊心动魄的效果,亦可看出这首曲子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
目前所知,《海青拿天鹅》最早的曲谱在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33年(1694年)的笙管曲抄本中,其中有《放海青》《拿鹅》二曲,相当于琵琶曲中间部分,其次是嘉庆19年(1814年)荣斋编《弦索备考》中收录了此曲,曲名《海青》是胡琴,三弦,筝等弦乐器合奏的分谱;再次是受灾嘉庆24年(1819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曲谱,曲名改为《海青拿鹅》,有的题为《平沙落雁》。虽然各种谱本的曲名不尽相同,曲谱也互有出入,但通过对照不难看出,这些曲谱实乃是同一首乐曲再留传中产生的各种变异形态的记录。
创作背景和描写内容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逸,想查明作者,是相当困难的。
杨萌浏先生认为:据现在已经掌握的一些历史材料来看,,一部分蒙古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以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手段之时,又再公园十三世纪前。
古代的蒙古人民,以雄健著称。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受到骑马·射箭的技术训练,等到长大就是打猎的好手,一年四季以打猎为生。
海青,又称海东青,雕的一种,体小善飞。古代的蒙古人民把它用于打猎。他们相当诊视海东青。后来元朝的统治者虽然已不再靠狩猎为生,但仍有打猎为娱乐的生活习惯为了打猎,他么为海青专门盖了屋子派人调养它们。元朝宫廷对获天鹅者,定有极高的物质奖励,但要捕获天鹅,就必须用到海青。所以“海青拿天鹅”,就成为蒙古人民在狩猎生活中特别高兴的一件事;而反映到音乐创作方面,也成为最能引起群众兴趣的一个重要题材。
为何有极高的价值?
1·它是蒙古族人民的优秀作品。
2·它有生动地描写海青与天鹅的追逐和斗争的场面之中,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狩猎生活和胜利的愿望。它是现实主义的也富有浪漫精神。
3·它有高度的艺术性。它主题鲜明,特点显著,组织完整的大型乐曲。在表达上,它要求演奏者掌握一定高度的技术。
4·它历来受到群众相当广泛的爱好。
5·本曲有着高度的古典价值,可从而说明十三世纪时,我国蒙古人民的音乐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何等的高度。在目前可以肯定创作年代的琵琶大曲中间,本曲至少暂时是一个最最古老的曲调。
一个曲调,若能具备上述几个条件的某一个,就可以视为有相当的价值。现在《海清拿天鹅》有着这么许多的优点。所以,我们说,它有极高的价值。
于源春《海青拿天鹅》
若喜欢,欢迎点赞转发。公号转载请直接联络作者。
音乐诞生在语词的尽处。文遇知己,琴遇知音,皆源于造物有灵且美。音乐为道,让我们一起发现与分享天人合一的自在,内外通达的自如,聆听你内心的天籁。
微博:@于源春 | 微信:y_y_chun
长按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