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02:34:31
好久没写推文了
我先清清嗓
昨天,搁浅已久的《中国乐队》再度发声
这档从年初发布的
在夏天跳票三个月的
备受滚圈男女老少关注的
国内首档针对“乐队文化”的综艺
终于要上线了
11月8日,中国乐队官方公众平台截图
从四年前,电视综艺造就了民谣热
到今年的嘻哈热潮
综艺节目不断消费着“小众音乐”
在传统主流的流行音乐不断走低的局面下
“小众音乐”似乎撑起了国内音乐的文化大局
那么,这档被大家期待已久的《中国乐队》
是否能像《中国有嘻哈》一样
在这个冬天掀起一阵乐队热呢?
如何让综艺选秀走得更远
在国内有史可考的综艺选秀能追溯到80年代央视的“青歌赛”,那应该是国内起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综艺选秀,新千年后“快男”“超女”为大众开启了音乐选秀热潮,10年后“好声音”“好歌曲”又掀起了各类模式化选秀的浪潮,在过去的近20年里,选秀成了音乐人快速成名的基本方式。
虽然选秀对于音乐人和作品本身来说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20年不管是内地还是港台,甚至放眼全球,多数耳熟能详的艺人发迹基本都是靠选秀,在传统唱片行业崩盘之后,电视屏幕和网络成为文化作品传播最高效的途径,选秀也在音乐单一的基础上,融入了视觉感受和剧情式发展等诸多元素,让音乐人看上去更立体,所以备受观众追捧。
30多年前的选秀
在网络时代,电视选秀面临着新的问题和难点,不管是“快男”“超女”这些“始作俑者”,还是“好声音”这种独树一帜的行业新类型,都逃离不开在三五年内因形式雷同、内容单一和选手短缺而造成的质量下降,进而从行业领军迅速衰败成鸡肋节目的命运,直到今年《中国有嘻哈》挖掘出了更新的内容、更新的市场和更具戏剧性的节目编排,一举将选秀推回了历史巅峰。
“有嘻哈”是第一个针对小众圈层的选秀,此前的选秀节目,不管是否蹭了民谣和摇滚热潮,都是针对传统大众文化的产品,而这种中庸和平淡的内容很难刺激到当代消费者的G点,于是在说唱被搬上荧幕后,节奏明快的音乐、怪异华丽的着装、不断地矛盾和冲突,以及选手背后被扒了又扒的过往,成功的吸引了新时代的年轻人,从内容上来说,“小众音乐”为电视综艺提供了更新鲜带感的内容,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有嘻哈”创造了网络时代运营选秀的新模式,在过去20年里传统选秀不断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依赖于单一媒体的原因,在15年前单靠电视还可以走进千家万户,靠收视率就可以收获大笔的赞助资金和广阔的关注,而近十年互联网异军突起,3G、4G迅速迭代并普及,造成更多人对网络的依赖大过了对电视的依赖。举例来说,现在占据文化消费主流的年轻人,更多时候信息来源依赖于网络,而非传统的电视,而网络也更容易打破壁垒实现多方联合,比如“有嘻哈”借助爱奇艺的内容输出平台,联合新浪微博的话题传播平台,网罗腾讯音乐旗下三款流媒体为音频传播平台,并联动抖音等诸多直播平台和诸多自媒体平台做以深度传播,形成了完整的“输出-话题发酵-热点爆破-日常维持”式的传播链条,这是传统电视媒体做不到的,可以说“有嘻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一整个传播链条的搭建,这让节目在短时间内以霸屏式的存在占据了市场。
扯得有点远。。。
说回今天的主角《中国乐队》,在此前节目发布的信息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节目以“无海选,不PK,不淘汰”为亮点,以介绍乐队,展现乐队作品为形式,最终改变观众对乐队的认知,推广乐队文化,这几点从昨天节目官方发布的几张动图可以洞悉。
可以说节目选择了非常好的立意和观点,只是这种“类纪录片”的综艺形式,究竟是否能真正刺激大众对新锐文化的需求,这点有待可观,毕竟在综艺节目里你很难单靠作品本身这种过于严肃的话题提起观众的兴致,如果没办法用优秀的故事和戏剧性的剧情刺激观众的感官,很难在短期内搭建起观众对节目和乐队之间的情感线,也很难维持观众粘性。
另外,《中国乐队》由江苏卫视一手操刀,在今天刚更新的官推里显示直播联动了腾讯、优酷、爱奇艺、土豆、搜狐等几大网络视频门户,但尚未看到这档节目官方合作的全部媒体阵营,所以是否能像“有嘻哈”一样全面造势,在传播上超过前者很难说,今晚过后看疗效吧。
11月8日,中国乐队官方公众平台截图
节目开播前的一些小疑点
在反复阅读昨天的官方通告后,细心地小编留意到了一些小疑点。
年初节目组发布的视觉形象是这样的。
而在昨天的官推里,视觉形象变成了下边这样。
其实节目因为延期或者更改内容,而更换赞助商、节目形象甚至节目调性都很好理解,但重点是三大制作人只剩下了谭维维和陈伟伦,那么老崔去哪了?在昨天公布的宣传片里同样没有老崔的身影,十分让人担心。
此前,在9月份拖更后,网络上传出了老崔在录制现场因言论问题与节目组产生纠纷,导致节目不得不重新剪辑,推迟上线。对于这样一档针对乐队文化的节目来说,老崔在其中的分量和作用不必多言,但如果上文的八卦确有其事,也不排除老崔在节目中的重量被削弱,甚至完全减掉,希望今晚节目上线后我们依然能看到老崔的身影,毕竟在三位导师里,老崔可能是唯一的专业保障了。
一切疑虑今晚见吧~
这是一个赌局
回想起今年年初,《中国乐队》和《中国有嘻哈》几乎是同时发布曝光,一时间在“小众音乐”圈层被广泛议论,似乎小众音乐之春马上就来临了,两档节目同时发布,有同样规划在2017夏秋季上线,同时主打定位“小众”,难免会被比来比去。
相信不管是“嘻哈”还是“乐队”,两档节目的背后制作团队同样面对着巨大的风险,面对空白的市场,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熟的样本可以参考,基本是赌博式的尝试。诚然,《中国有嘻哈》已获得全面成功,《中国乐队》作为综艺媒体进军“小众音乐”的第二次尝试,令人充满期待,但在繁荣过后,独立音乐圈层是否能借势完成整体产业细化和持续性发展,这是非常重要和需要探求的,如何将短期的热潮变成持续性的常态,如何将“一日粉”转化为消费主力,如何整合包装艺人适应更高更大的舞台,如何保持来自地下的精神之根,如何应对可预见的资本注入,这些都是在节目之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要让热潮褪去,希望明天会好。
- end -
—————— 文案 / 视觉 / 平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