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你--“星星王子”成长记⑲ - 音乐点亮人生

2022-04-18 22:32:59

点  孤独症支援网 关注我们哟!

☀ 自闭症家长的知心朋友,从业者的同行伙伴家长和从业者学习提升分享互助精神家园

小编有话

  一个14岁星儿的成长纪实!


  一个细心妈妈的真爱记录!


  每周五连载,敬请关注


  如果你也想与大家分享你的育儿故事,请联系小编:ini111(注明投稿)

感谢有你--“星星王子”0-14岁成长记

点击查看往期

星星王子成长记前言

第一章 孕育生命的喜悦 

第二章 不同寻常的出生

第三章 初次灿烂的微笑

第四章 玩手的百天宝宝

第五章 顽固湿疹的折磨

第六章 腹泻烫伤的摧残

第七章 莫名其妙的大哭

第八章 十月孤独症状显

第九章 走来走去的周岁

第十章 不厌其烦叫妈妈

第十一章 可怜可爱一岁半

第十二章 两岁的倒退行为

第十三章 会“说话”的两岁半

第十四章 可怕的“黑色风暴”

第十五章 不信确诊孤独症

第十六章 普教特教相结合

第十七章 各种方法来尝试


第十八章 音乐点亮人生


来源:孤独症支援网 宝妈投稿

  
宝妈绘图,愿天下所有星儿都能够自由地在天地间呼吸、成长!


  宝儿从两岁多开始,就固执地喜欢听音乐,包括现在14岁了,依然在我下班回家后就吵嚷着让给他放他喜欢听的歌曲,一段时间总是固定那么一两首歌曲,并且按照他的既有顺序来放,尝试教他怎么从手机里将音乐调出来,怎么选择自己要听的曲目,一遍遍教他用手指滑动频幕,总是不能成功,小妮儿早就手机玩得很溜了,而他,我怎么就教不会呢。宝儿七岁多时曾经写过一篇和他相处的文章,调出记忆的宝库看看,那个时候的心情如果能够保持,是不是就可以改变一些什么呢?还是看看吧。


  时间:2009年5月27日  年龄:7岁5个月


音乐点亮人生


  前两日晚饭后应宝儿要求,打开电视,随意翻弄着频道,如万马奔腾的乐章让我不由自主地定格在那个频道,,钢琴家郎朗和一群人在弹奏莫扎特《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


  从屏幕上看郎朗弹奏的双手,简直不是在弹奏,而是在舞蹈,手指的舞蹈,人类第二心灵之魂在舞蹈。


  他不是在弹奏,而是在借助钢琴这个外在媒介进行心灵之舞。心灵之舞,听众的心灵也随着他灵动的手指而向美妙的清明之镜飞升。


  我天性愚钝,没有音乐细胞,幼时家贫没有学钢琴的条件,自身更不具备学习弹奏的天赋。而在听到郎朗弹奏的瞬间,竟然有了妄想学琴的冲动。当然,也仅止于想想而已,几近不惑之年竟要学琴,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何况俗事缠身更兼小儿无依无靠无助之极亟需帮助孩儿自理自立。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论是梦中、醒着、坐着、卧着,还是如当下样听音乐家们演奏,心中魂里都念念不忘看似聪明实则不通人事的孩儿,竟然还说想要学琴,岂不笑话?让孩儿学琴还差不多,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儿童,更何况他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儿。如果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儿,或者我要强加给他的人生梦想非常之多。可是,只因他是一个在常人眼里不健康的孩儿,所以,对他,除了日常吃喝拉撒睡的辅助自理之外,我还能奢望什么,更遑论学琴?


  一曲终了,郎朗开始独奏。伴随着抑扬顿挫的琴音,我饱含热泪跪倒在客厅地毯上,我的七岁孩儿依然在沙发间跳来跳去,他也在听郎朗的琴音,但他无语,他不说话,他在听吗?


  “宝儿,你在听吗?”他不理我。


  “来,妈妈给按摩按摩。”他依然不理我。


  “来,背背驮驮。”他终于跑了过来,背靠着我,等我反向把他背起来摇晃。我背起他来,郎朗正在接受全场热烈的掌声,然后又演奏肖邦的圆舞曲。我一边背着宝儿摇晃,一边看着郎朗丰富的面部表情随音乐节奏而起伏。欢快的圆舞曲,仿佛澎湃的海潮在郎朗的脸庞上、手指间起伏,又仿佛清凉的晨风吹过层层金黄的麦浪,更像一群海鸟在蔚蓝的海面上自由地翱翔。


  郎朗将专情投入演奏演绎到了极镜,我难以形容。他那种专心全情的投入,那种忘我的演奏技巧,让我和背上的宝儿共同陶醉其间。


  宝儿快乐地在我的背上摇来晃去,我又把他放在地毯上说:“来,按摩按摩。”他乖乖地躺着,很享受地让我给他捏脊背。


  乐曲结束了,我关了电视,和宝儿一起洗漱准备睡觉。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依然会是一遍遍“妈妈、妈妈”的呼唤而又什么都不说吗?还是复杂冗长的睡前仪式之后不让关灯的哭闹?总之,只要我回到家中,宝儿便时时刻刻地黏着我,生怕我离开。


  最近在读印度圣哲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他说:“只要父母亲及我们都不认定那些脑部受损的孩子将永远停留于残障的阶段,他们就具有出众的潜力,而他们大多数也已证明的确如此。”


  一直不能从心理上认定我的宝儿是残障的孩子,然而和同龄小朋友渐行渐远的距离,和同龄小伙伴说话时笨拙古怪的表情都在证明着宝儿的问题。我没有勇气承认宝儿的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他时,又总认为他是有问题的。就这样,在矛盾中,从三岁多到七岁多,宝儿在幼儿园混着,每天早晨都说着同样的一句话:“不去幼儿园。”


  宝儿,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宝儿喜欢唱歌。尽管他有问题,但他也有快乐的时候,比如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时的快乐模样,比如在唱《一分钱》时的自信,又比如,今晚,安安静静地和妈妈一起玩着游戏听着郎朗的演奏。


  多么和谐,多么安逸,为什么一定要和其他的孩子相比,为什么看不到孩子身上许许多多的闪光点?


  伴随孩子成长的,除了爱,还有什么,能有什么,作为父母,除了无条件的爱,还有什么。


  我应该时时刻刻警醒自己:“除了爱,我没有要求。”可是,我的要求太多,我甚至还妄想宝儿和郎朗一样学习弹琴,可能吗?不可能吗?


  我又想起《一生的学习》里振聋发聩的声音:“一个真正希望了解孩子的父母,并不通过某种理想的幕布去看孩子。假如他爱孩子,他便会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倾向、性情和他的特性。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某种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如此一来,由于要求孩子成为这样的一种人或是那样的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如果,一个人爱的不是理论,而是孩子,这时,才有帮助孩子了解他真正自己的可能。”对孩子,除了观察他,研究他的倾向、性情和特性,作为父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除了爱与尊重,我们无法去做别的。


  可是抽象的爱与尊重,并不是理论上说说那么简单,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需要我们用心、用头脑去辅助孩子自理和自立。就像郎朗弹琴一样,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时时刻刻变换方法去辅助孩子成长。


  告诉你的孩子他有多棒,你有多爱他,常常告诉他这些话。一个被爱与尊重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不会成长为一个卑劣的小怪物的,不管他的大脑是如何的残障不全,教育,能够产生奇迹,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像郎朗弹琴一样全情投入。


  突然想起昨晚睡觉前的一幕,宝儿一遍遍喊妈妈,我无可奈何之下,突然抖擞精神,说:“宝儿,妈妈给唱歌好不好?”“好。”宝儿开心而小心地应声。


  我开始唱了,从《一分钱》、《采蘑菇的小姑娘》唱到《康定情歌》、唱到《常回家看看》、、唱到《把根留住》、唱到《月儿弯弯》……。尽管我五音不全,很多地方唱不标准,尽管都是一些老歌,但我用心在唱,同时伴随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宝儿看到我没有敷衍他,听到我开心热情的声音,他不再喊了,也不再闹了,两只眼睛清亮清亮。


  我突然明白,尽管我每天都陪伴着宝儿,但我大多数时间在敷衍宝儿,我没有真正用心走入宝儿的世界,我没有仔细揣摩宝儿在想什么。我甚至只是在打发时间,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在抱怨中得过且过。我自己做事情都不投入,还指望宝儿注意力集中吗?!


  引导宝儿前进的路漫长漫长,我,应该从郎朗弹奏钢琴的全情投入中体悟到:爱、尊重、全情投入陪伴宝儿成长,他一天天会好起来的。


  宝儿对音乐的热爱应该算是他唯一的兴趣,我们应该着重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然而,我们做了什么?受经济能力所限,我们没有专门为他请音乐老师,也没有专门上过音乐课。他唱歌的调儿很准,却总是记不住歌词,因为理解能力有限,歌词自然难以记住,每首歌只能唱那么一两句,或许应该着重培养他的歌唱能力,或许最近一两年我们会启动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爱、尊重、全情投入陪伴宝儿成长,唱歌不唱歌又有什么要紧呢?!


——写于2016年7月7日


原创作品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未完待续 下周五见】

【点右下角“写留言”与宝妈交流】


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微信号 | autismhome

自 闭 症 家 长 的 精 神 家 园

从 业 者 的 学 习 园 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