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除了惊爆眼球的视觉特效外,音效也是一大重头戏。
从清新治愈的《风吹过的街道》,到点燃血液的战歌《弥撒》,音效越来越被重视。
之前说起音效,很多人会先想起主题曲或BGM,但真正的电影声音远不及此。
《听见天堂》
上天给了我们五个世界,可惜很多人都只是用了一个。
豆瓣8.9。
米可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爱看电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有一天,趁父亲在楼下修车,他摘下挂在墙上的火枪,楼下伙伴叫他一起去玩,着急中他从板凳上摔了下来。
火枪因碰撞走火,当父亲闻声赶来时,米可满脸是血。
因为这次意外,米可失去了大部分视力,医生推荐他去一所寄宿制的盲人学校。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意大利有规定:盲孩子不能在普通学校就读。
学一门手艺糊口,对此时的米可已是定局。
在学校里,他认识了小胖墩菲利。
菲利从出生眼睛就看不见,对色彩一无所知的他问米可:颜色是什么样子的?
蓝色就像骑脚踏车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棕色是树干,红色的火,米可回忆着过去那些很平常的回忆。
可是这些菲利永远也感受不到。
课堂上,唐老师带来一些松枝松果,让他们用手去感受这个世界。
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季节的作文。
怕米可不适应失明,老师还鼓励他: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
米可在物品柜里摸到了一个录音机,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季节。
配乐已经成了仅次画面剧情最重要的板块,影片的配乐是它的最大亮点,也是最为出彩的部分。
米可拉上菲利,录下很多奇怪的声音。
风吹过窗户,拿起金属板不断晃动,把淋浴头开到最大,手沾上水食指拍打。
通过剪接,米可把这些声音连在一起,取名“雨过天晴”,送给学校帮佣的女儿。
呼啸而过的风是雨的前奏,金属板晃动声是雷鸣闪电。
淋浴是倾盆的雨,手指击水是雨后的水滴打在花叶上。
还有最后菲利用嘴唇模仿的蜜蜂嗡嗡。
一组骤雨过后有花有虫的夏季,被米可用声音表现了出来。
交作业时,校长却指责他不学无术,破坏公物,没收了他擅自使用的录音机。
米可一连几天没去上课,唐老师来安慰他:其实没有那么糟,还把自己的录音机借给他用。
米可准备搞一个大事情,录一个很长很完整的故事。
另一面学校也在积极准备年度汇报演出,选几个表现优秀的盲孩子站在舞台上给父母演一出舞台剧。
落选的米可安慰菲利:我们的表演一定会更棒,用我们喜欢的方式。
鞋子踩在落叶上,老水井的吱吱呀呀,铁链哗哗上拉,他们到处搜集素材,只为表现主人公走过森林,回到城堡。
为了找可怕的声音,他们来到炼钢厂,找同样是盲人的学长。
钢铁融化成液体,流过沟槽,巨大的金属设备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熔岩山上有一只巨大的火龙,故事音效素材得到。
太酷了!效果一级棒。
同学们震惊于听到的声音,纷纷要求加入。
电影只听也可以懂,因为有声音和对话。
米可惊讶于伙伴们从未踏足明眼人的世界,一天深夜小女孩带着他们偷跑出学校,进了电影院。
电影的情节对话,观众的笑声,让后排的孩子们乐不可支。
视觉从未让感受止步。
还记得年少时,一副耳机就能让我们与世界隔离。
最后的汇报表演则把感情推上了最高点,迫于社会压力,固执的校长选择了默许。
唐老师把大家聚在一起,这次要来真的了,我们来一场现场音乐会。
赴约的家长们每人都领到一个眼罩,老师请他们带上眼罩,仅凭听觉去触碰另一个同样精彩的世界。
幕后的孩子们手持自己的“乐器”,根据旁白和台词,击打出自己的声音。
冷兵交锋,龙吟虎啸,风雨交加。
这不亚于任何一场舞台剧,唐老师看着眼前这群孩子不禁的露出笑容。
是他们带我们听见「声音的艺术」。
落叶虫鸣,风吹花落,美好的声音来源于自然,同样也留存于科技。
在《海上钢琴师》中,从1900指尖流走了众多音符乐曲,只有一段保留在了留声机里,让多年后小号手可以重见旧友。
配乐渲染了视觉效果,增强了感官体验。
宫崎骏的画面配上久石让的音乐才更能焕发电影的魅力
阅读原文,直接看片
点个赞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