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8:20:44
你能否想象,一位钢琴家在六十一岁的高龄复出,演奏难度极大、极为耗费体力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你能否想象,有的音乐家精通七国语言,或者出任过?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这些音乐家的传奇人生被历史铭记,也许其中确有天赋、运气的因素,但不变的是,他们终其一生不懈的努力。
-❶-
化学专业的业余作曲家
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鲍罗丁
Alexander Borodin
Music Notes
他被安葬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公墓中穆索尔斯基的墓旁,
墓碑上刻着他音乐作品的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
鲍罗丁1833年11月12日生于圣彼得堡,是一个格鲁吉亚公爵和一个俄罗斯平民女子的私生子,作为公爵家的农奴之子出生登记。他由母亲抚养成人,从小就表现出多方面的非凡才能,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三门外语,醉心于音乐和化学,学过长笛、钢琴和大提琴。他的墓碑上刻着他音乐作品的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
-❷-
当过总理和议长的音乐家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政治家
伊格内西•简•帕德雷夫斯基
Ignacy Jan Paderewski
Music Notes
他曾到美国巡演,并在演奏会上举行三百多次演讲,将全部收入作为波兰战俘救济金
帕德雷夫斯基1860年11月18日生于库雷卢弗卡,自幼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音乐。1909年,他出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1919年,他出任波兰独立后第一届政府的总理兼外交部长,但因与其他政治家政见不合而于一年后引退。1922年,他恢复举行钢琴独奏会,1936年在英国影片《月光奏鸣曲》中演奏。1936年至1938年,他参与编辑了《肖邦作品全集》。,他再次投身民族解放事业,1940年在巴黎当选为波兰流亡政府议会议长。
-❸-
学识渊博、命运多舛的音乐大师
法籍瑞士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学家
Alfred Cortot
Music Notes
科尔托逝世后遗留的收藏品被大英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摩根基金会图书馆等收藏。
科尔托1877年9月26日生于尼翁,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瑞士人,两人均是钢琴家。科尔托1887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师从路易斯•杰梅学钢琴,1896年获巴黎音乐院钢琴比赛一等奖。1905年,他与小提琴家蒂博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组成钢琴三重奏团,驰名欧洲乐坛三十年。“二战”期间,科尔托任法国傀儡政府的艺术总监,,1943年与蒂博、富尼埃组成“法兰西三重奏”。1944年,,1946年获准重返舞台,但不受欢迎。科尔托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戏剧人生和渊博学识的音乐大师。他逝世后遗留的收藏品被大英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摩根基金会图书馆等收藏。
-❹-
风流才子变身一代高僧
中国音乐家
李叔同
Music Notes
他创作了许多像《送别》一样耳熟能详的歌曲,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他在杭州出家,法名演音。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一个盐商家庭,1906年,他在东京编辑出版印刷的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在上海发行,内收他选曲填词的《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的五线谱;1913年至1918年,李叔同创作了歌曲《送别》《忆儿时》《西湖》《归燕》《采莲》《春夜》(均为作词配曲)。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❺-
三起三落的大师
美籍乌克兰钢琴家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Vladimir Horowitz
Music Notes
1965年,霍洛维茨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复出,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霍洛维茨1904年10月1日生于基辅,1914年考入基辅音乐学院,1928年,霍洛维茨在纽约施坦威公司与拉赫玛尼诺夫相识,演奏了作曲家的《第三钢琴协奏曲》。1935年,他在世界各地举行了近一百场音乐会,1936年至1939年因病中断演奏。1953年,他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暂别舞台,仅为录制唱片而演奏。1965年,霍洛维茨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复出,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1966年和1968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1969年至1974年再度告别舞台。
-❻-
精通七国语言的琴坛学者
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
亨利克•谢伦格
Henryk Szeryng
Music Notes
精通七国语言的出众才华成为名副其实的琴坛学者。
谢伦格1918年9月22日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肖邦也诞生于此),父母都喜爱音乐,他五岁时随母亲学钢琴,两年后在哥哥的影响下改学小提琴,师从弗伦克尔。1928年,他在华沙登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技惊四座,同年到柏林拜当时欧洲最有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师弗莱什为师,技艺大长。后来他对外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以精通七国语言的出众才华成为名副其实的琴坛学者。谢伦格的小提琴演奏融会了多种学派的风格,精细严谨,雅致灵秀,既有辉煌华美的技巧,又擅长演释内涵深邃的作品。他一生录制了大量唱片,包括墨西哥作曲家的作品,令人称道,闻名遐迩。
-❼-
迷恋爵士的“怪杰”
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
弗里德里希•古尔达
Friedrich Gulda
Music Notes
他曾到美国巡演,并在演奏会上举行三百多次演讲,将全部收入作为波兰战俘救济金
古尔达1930年5月16日生于维也纳,被誉为“钢琴演奏大师”。1951年,他创建了古尔达维也纳古典小交响乐团,1955年收玛塔•阿格里奇和克劳迪奥•阿巴多为钢琴学生,同时开始迷上爵士乐。1956年,他参加了美国纽波特爵士音乐节,在亚特兰大举行爵士乐演奏会。他在维也纳组建爵士乐队,1966年创办维也纳现代爵士乐比赛,亲自担任首席评委,还学吹萨克斯管、创作爵士乐。1970年,古尔达拒绝接受维也纳音乐学院为表彰他对古典音乐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贝多芬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指环,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遂有了“钢琴怪杰”的雅号。古尔达的古典钢琴演奏具有新奇独特的风格,擅长演释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并运用爵士乐的一些演奏技法,使古典音乐更贴近现代听众的审美情趣。作为一位作曲家,他还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和一些爵士乐曲,甚至把维也纳圆舞曲改编为布鲁斯风格。
·部分素材来自《音乐爱好者》20161月刊 金建民
·编辑:夜祷
- END -
用音乐发现隐藏在心灵深处丰满却不可见的感情
用音乐证明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传达生命的意义
用音乐宣扬执着的音乐精神成就非凡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