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19:07:53
"大碗大碗的马奶酒/大块大块的手把肉/跨上马背就不知/不知什么是忧愁//好暖好暖的胸膛/好硬好硬的脊梁/千里草原任我/任我驰骋飞扬//草原人的性格生来豪爽/草原人的夜晚琴声悠扬//草原人的胸怀生来宽广/草原人的心灵纯洁善良/草原人的歌吆唱醉了夕阳/草原人的舞蹈跳羞了月亮."
当您打开内蒙古音乐网,点击一下"潘浩东"三字.这首悠扬.悦耳.动听的<草原人>,就会把你带到美丽的草原.潘浩东,一个土生土长在乌拉特草原牧民家的儿子.他1976年1月8日出生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一位牧民家里,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为潘浩东,母亲则为他取名为“布日古德”意思为“雄鹰”,也许正应了“雄鹰”之喻意,所以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向一只展翅的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浩东小的时候与其他草原上的孩子一样,是在歌声里泡大的,由于父亲是草原上的一位歌手,所以当浩东咿呀学语时就跟父亲在马背上对苍天、四季、草原、河流喊唱着,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小时候,浩东生活的草原、文化生活单调,加之牧民们住的分散,平时很少见面,只有在逢年过节,儿娶女嫁开“那达慕”时才会聚在一起,伴着蒙古长调,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这时浩东的父亲总是伴着他的马头琴,被草原上的牧民邀请来为他们献歌,由于浩东从小受父亲歌声和马头琴的熏陶,十多岁时在乌拉特草原就小有名气了。
从小学到初中,浩东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学校一有活动,他就踊跃参加,而且每次都会捧着大奖状回家向父母报喜,可母亲对他的奖状不是很关心,而是关心他的学习,但父亲却不同,每当他捧着奖状回家后,父亲总是在他母亲不在是给他鼓励。
浩东初中毕业后,由于对音乐的痴迷,于是悄悄的报考了巴彦淖尔师范学校学习音乐,一考竟考中了,当他从学校把录取通知书拿到,高兴的回到牧区向父母报喜时,父母高兴的邀来亲戚朋友,为浩东祝贺。毕业后浩东回到乌拉特后旗的一所小学任音乐老师
世上有了水草便有了逐水草而居的的人,也有了游牧这样很生态很环保并且极简约的生活方式,草原上的白云空旷寂寥,苍茫无羁,白羊黄马,落日长河 。奶酒长歌,浩东在这里长大,心也像草原一样宽阔,于是1998年浩东又报考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声乐及理论作曲,在这里他找到了乐园,他十分珍惜这次升造学习的机会,也是在这里使浩东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于是他开始寻求有利于释放他天性的环境。
2000年,浩东考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名主持人,主持“娱乐百分百”和“一路同行”两档栏目。2003年,浩东又调入乌拉特后旗电视台当上了新闻播音员。2004年,他又重返内蒙古广播电台,在“音乐之声”主持“休息一会儿”和“闲话60分”节目。
2005年9月浩东放弃了眼前的一切,毅然做了专业歌手,进北京发展,因为他觉得只有在歌声中他才坦然,只有在旋律中他才自在,接着他南下广州,用他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和自己作词,自己谱曲:自己演唱独具草原的韵味的歌声和充满激情迎来了掌声、鲜花、钞票。浩东为了不使妻子、孩子受罪,他毅然决然的在北京定居了,目的是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可是正当他在广州凭自己的努力打拼有了一点名气后,他那颗心再次躁动不安了,因为他知道只有草原才能容得下他那颗渴望弛骋的心,只有草原才是他的归宿。因为在南方的大都市嗅不到青草里裹着牛粪味儿的熟习气息;听不到缥缈的牧歌;看不到草原的蓝天晚霞;感受不到草原上特有的味儿。
现在他又回到了草原,此时他的心有所安,情有所依。创作的冲动油然而生,2007年5月录制推出个人单曲《敖包下的思念》、《感觉塞努》、《心中的巴彦淖尔》这些歌曲全都录选于内蒙古音乐网,《敖包下的思念》在内蒙古“音乐之声”电台歌曲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并被多家网站转载播出。
2007年7月创作的歌曲《我的内蒙古啊,我爱你》被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选为献给”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献礼歌曲,内蒙古文联主办的杂志《这一代》及《呼和浩特晚报》分别对其做过个人专访报道,内蒙古新闻网也有相关评论文章。
现在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广袤土地上,浩东在用心去体味,用情感去丈量,草原上的牧民用美酒和歌声接待他,而浩东就用一次又一次的大醉和一支又一支的歌去回敬和感激,愿浩东在音乐的殿堂上走得更好,更远,为乌拉特,为巴彦淖尔,为内蒙古用歌声去喝彩吧!
王燕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