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01:47:03
早晨,打开手机。一排未查看的信息。都是一个人发来的。我点开看,重点内容如下:
小脆老师,你好抱歉深夜打扰。但是我这个实在是很纠结。想问问你。
我们家孩子最近刚开始去幼儿园,我给送到门口,孩子哭着不愿意进去。
结果这个时候老师就过来拉着孩子的手,跟孩子说,昨天老师刚刚在那边的院子里种了一棵小花,小花现在很想喝水,你和老师一起去给小花浇水好不好。
孩子就跟她走了,把我晾那了。
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回头想想,这不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吗?孩子注意力很好转移就被她带走了。这在P.E.T.里不是绊脚石吗?
这个老师真应该学学P.E.T.,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是应该倾听吗?怎么可以转移注意力呢。
我现在对这个幼儿园充满了不信任。脆老师,你说我应该怎么跟老师沟通一下,让她不使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
这是我考察了很久的华德福幼儿园,别的地方都是觉得还可以。但是入园的时候这个事让我太纠结了。
除了这个吧,还有几次,我们家抱着我哭,老师就让我直接把孩子交给她,之后说我不应该倾听孩子。
我心里这个郁闷。孩子处在问题区不是就应该倾听孩子吗?难道你转移注意力就对了!?
我现在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和老师说。
…………
扑面而来的强烈情绪,即便是隔着手机屏幕,还是震得我一闭眼。
类似的问题,在群里依稀也是看到过的。有的人因此而认为,P.E.T.和华德福在这个问题上是相悖的。甚至也听说过,发生过一些争论……
持P.E.T.观点的某些妈妈,如文首的妈妈一样认为,某些华德福老师过度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结果。
而某些华德福的老师认为,某些学习了P.E.T.的妈妈,过度的使用倾听这一技能,过早的唤醒了孩子对于情绪的认知,是不恰当的做法。
最后大家各持己见,不欢而散,还要强忍住给对方白眼的冲动。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
妈妈们和老师们,到底在表达什么呢?我们来一层一层扒开看看。
首先,我们来捋捋P.E.T.里的知识点。
P.E.T.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绊脚石”,指的是:当孩子处在问题区,也就是说,当孩子被某个事件、感受、情绪、需求……困住了时,我们和孩子沟通中采用的某些词汇或语言,可能无法协助孩子走出困境,反而是加深加重了孩子的困扰,并且让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而“转移注意力”,是其中一块石头。
这个“转移注意力”我们其实常见。孩子在哭,抱着TA的家人可能会说,哦哦哦不哭了,你看你看,那有个鸟儿~;走走走,咱们去看看小鱼~小鱼有没有游来游去啊;来来,你和我一起去看看,某某东西怎么回事啊……孩子因为年纪比较小,很容易就会被这些新鲜的实物吸引走,不再哭泣。但据说~~~长此以往,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破坏掉的。
P.E.T.里讲到,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家长应该倾听,积极倾听有一个公式:事实+感受。事实:你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把你送到幼儿园来。感受:你很伤心。在最初,倾听还并不熟练的时候,让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用语言形式的表达才可以称之为倾听,而面对孩子的哭闹非常束手无措时,能记住句型已经是很不错的家长了!
如果在沟通中,过多的使用绊脚石,而不是倾听孩子,孩子会逐渐对大人关闭心门,情绪受阻,感受切断,不和家长正常顺畅的交流,亲子关系充满荆棘障碍……艾玛,后果好严重。这可不是一个努力学习亲子沟通的妈妈想要看到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华德福关于唤醒的观点。
什么叫唤醒呢?字面意思就是指你睡着呢,结果被叫醒了。引申的含义指,本来你是“沉睡”的,也就是对于某些事情、观点、说法、知识……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就是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结果在别人的提醒、教育、指挥、引导……下,你知道了有这么回事,也就是“醒了”,称为唤醒。
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在年幼阶段,是需要被梦幻氛围保护的。孩子本身就是处在梦幻的阶段,如果过早过多的带给孩子们不是这个阶段可以接受的东西,就是过早的唤醒孩子。比如,情绪。而过早的唤醒孩子,说轻了,是损害孩子本应有的发展的部分,说重了,有时候是可以带来创伤的,而这个创伤,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补救的机会……我的天呐~这个听上去也不好过啊。这绝对不是走在新教育路上的家长想要看到的结果。
两边捋了捋,后果听上去都这么严重,怪不得家长和老师们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请一定要坚持看完这篇文章,要不然打的更厉害了……
华德福的倾听,在“道”的层面,和P.E.T.如出一辙,异曲同工。从来都不冲突。而只有把两个看似不在同一个角度上的理念互相融会贯通,才能最大程度的协助孩子。那我们如何打通这两个角度呢?
倾听是要做什么?倾听就是在孩子被卡住的时候,看到孩子的困境,并愿意放下自己内在固有的东西,来协助孩子走出困境。
在这里,难点不在于你是否注意到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尤其是比较年幼的孩子,总是通过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哭,或某种持久不变的行为。如果此时,我们被孩子的行为所迷惑,很容易忽视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而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是P.E.T.一直提倡且追求的。
孩子的需求一般来说有几个层次,1,可以是生存上的需求。比如我渴了,我饿了,等等。2,可以是精神上的需求。比如我想妈妈,我需要抱抱,等等。3,作为一个生命,在发展到这个阶段,TA是否处在应该在的位置上。比如,该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去上幼儿园。
某个生命阶段去做该阶段需要做的事,这叫尊重自然规律。这是需要学习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这门学问的。而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华德福有着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支撑。
孩子处在问题区,需要被倾听,这一点是P.E.T.和华德福两者都提倡的。那么在充分了解孩子身心生长发育的特点之后,可以了解孩子在当前阶段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之后进行倾听,这就是P.E.T.和华德福在一个妈妈的身上需要相结合的点。而这一点从来都不矛盾。
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闹,我们先排除特别的原因,比如老师虐待,或者家庭重大变故,只是孩子在表达“我不想离开妈妈”这个愿望时,我们要更深的看到孩子背后,作为一个生命的需求。TA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去幼儿园。这样TA才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自己。
如果孩子在有着更深刻背后需求的时候,家长只是停留在倾听表面的需求上,这样的倾听,首先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另外这样的倾听长久下去,家长会面临一个风险:孩子在年幼时,在心魂上是很容易被成年人“带走”的,就好像成年人说,哎哎哎你看小鸟,本来在哭的孩子自然就会去看小鸟一样。如果成年人总是跟孩子说,你很难过,你很伤心,你很XX,孩子自然就会表现出难过,伤心……的情绪。这在P.E.T.中叫过度倾听。孩子在频繁过度倾听的影响下,容易变得特别喜欢展现某种被倾听的特质,比如伤心,难过等。
而当孩子最本质的,最深沉的,也就是生命本身应该处在什么位置上的需求长久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只是停留在“你很伤心,你很难过”这样的情绪中,确实,TA们的这种情绪会被唤醒,久而久之,也会影响TA在生存上和精神上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倾听孩子呢?尤其是面对这种“非情绪困扰”,而是处于生命阶段的选择的问题,应该如何更好的倾听孩子呢?
P.E.T.中讲到,我们作为要去协助孩子的那个成年人,不管你是父母,还是老师,你从身体的发展程度上,还有心理的发展程度上都是比孩子要成熟很多的。
P.E.T.中讲倾听,要求成年人无我,放空。不管孩子哭或不哭,妈妈就在这里。不能跟随孩子的情绪而也进入问题区。
华德福讲倾听,是要成年人把自己的内在图景带给孩子,把孩子从TA悲伤的图景中带出来。
这两者都要求我们成年人在倾听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坚定的,不是飘忽不定的。也就是说,你的情绪,不能被孩子带走。孩子的情绪再高涨,你依旧是TA最坚实有力的港湾和容器。不能孩子情绪高涨了,你也跟着水涨船高。孩子情绪低落了,你自己先难受的不行了。这是谁来协助谁呢?
来来来,我们一起去看那有个鸟儿;走走走,我们去看看小鱼……是也跟着孩子的情绪走掉了,只是在比试着,看谁的波浪更大而已,谁可以压过谁,这就是内心的飘忽不定。所以我们无法赞同这样的方式。
如果孩子激荡的情绪像海浪般拍打在成年人的内在时,这位成年人的内心图景平静而坚定,那TA一定可以带孩子走出困境,孩子亦会很快平静下来,跟随这位成人的图景,进入一种安详和平静。
具体在上幼儿园哭闹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如何来分析呢?
如果孩子是生存上的需求,比如今天生病了,身体不舒服,那我们通过倾听,是完全可以认同孩子的需求,请假在家的。事实是,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即便不用哭闹不上幼儿园这招,家长也可以比较容易的分辨出孩子是否生病。
如果孩子是精神上的需求,想妈妈/爸爸了,想要关爱,这一点并不能通过实现“今天不上幼儿园”这个要求来解决,而是父母要通过日复一日的正常送园,正常接园,回家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陪伴,亲子沟通来逐渐带给孩子安全踏实的感觉,逐步通过行动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幼儿园要上。
如果是因为园内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无法面对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倾听得知的。那么这依旧无法用“今天不上幼儿园”来解决,还是要跟老师沟通园内情况。
如果是因为家庭内的一些变动或震动让孩子无法面对,还是要家长自己内心增加觉察的意识,细心辨别情况而采取家庭内调整的办法。
而不管哪种情况,当你们已经站在幼儿园门口,孩子哭闹着说,我不要去幼儿园,老师内心想要把孩子从那分离的悲伤的图景中带出的那份坚定,是可以帮助带孩子们的。这就是最深层次的倾听。这倾听到的是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最本质的呼唤。
因此,如果文首的故事中,那位老师确实内心有一副要带孩子去给小花浇水的图景,而她也是这样做的,那正如孩子的表现一样,很快就走出问题区,因为TA的生命知道身边这位老师,足够稳定。
记得去年夏日里,音乐亲子夏令营中,我们家女王大人因为要下去参加幼儿组的活动,和我分离,抱着我的脖子哭的凄惨至极。当时带领幼儿组的音乐治疗师程珊老师,温柔的想把她从我脖子上接下来,但是女王大人力大无穷,程珊老师就建议我,让我把她送到一楼。这一路上,程珊老师跟她轻柔的说着话:你知道吗?今天早晨我在出去遛弯的时候,看到路上的松树上有很多松果,一颗一颗的,我感觉它们很像小精灵送给我们的礼物。我还在树下发现了一些好玩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女王大人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啜泣,小声说,不知道。
程珊说,好,现在是一楼了,我们要和妈妈告别了,我们一起去树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女王大人从我脖子上下来,程珊老师抱过她。我转身离去。
当我在二楼的拐角回头看她们的时候,女王大人已经帮着程珊老师拿着几个小朋友的帽子,手拉手走出了营地大门。
而这个时候,同是幼儿组的贺静老师,也在用这样的图景,把另一位哭嚎的小男生从妈妈那里接过来。这位小男生每天早晨都要大哭一场,而每天他都在程珊老师和贺静老师温柔又稳定的陪伴下,度过了整个夏令营期,夏令营结束时妈妈说,感觉孩子的内在发生了某些成长和变化。
这就是倾听,最本质的倾听。
所以你看,P.E.T.和华德福的倾听,根本就不矛盾,反而是最好的“道”和“术”的结合。
张宁,网络昵称:小脆
上升双子的大狮子
无条件养育、华德福教育理念的推广者和践行者
暖心母婴支持中心创始人
混在P.E.T.父母效能训练,叙事治疗,音乐治疗,哺乳指导四个圈子里
立志做一名在自我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母亲。
工作时很认真,生活中逗逼的段子手
性格爽朗犀利、也会软弱的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