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蓉城”音乐会让成都高雅音乐市场观众培育见成效

2021-05-20 00:58:19


“《春晓》这次表现得还不错,《阳关三叠》我们再来一次。”3月23日一大早,在成都市西三环路附近的成都乐团排练场内乐声悠扬。成都乐团副团长、乐团二胡首席演奏家王海燕与乐团的年轻人正在为3月29日即将举行的“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紧张排练着。

作者 | 王嘉

来源 | 成都日报


“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图组

“别看这是一场惠民音乐会,可是我们要呈现的水平绝对是高端、专业的。”王海燕笑着拍了拍22岁打击乐手杨佳韵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通过3年多的月末惠民音乐会的普及提高,现在成都观众对高雅音乐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

从2015年开始,成都市固定在每月月末举行高雅音乐演出,坚持亲民票价惠民,坚持走精品路线。这一系列的新举措,不仅开启了成都文化惠民的新篇章,也培育了文化消费市场,让成都文艺演出市场进入“高雅艺术大众化消费”的新时代。


3年努力  更多观众走进高雅音乐殿堂

回忆起3年前“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刚启动那会儿演出时的情景,王海燕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成都乐团分为民乐团和交响乐团两个乐团。2015年成都乐团刚执行月末惠民音乐会演出时,票价也是最低20元,但演出票就是卖不出去。乐团的人只能“内部消化”,把票送给亲戚朋友来看。当时虽然每场演出上座率看过得去,但她作为演奏者,能清楚的知道观众是不是能听懂,感不感兴趣。“做过演员的人就清楚,如果你在台上演得眉飞色舞,台下观众不感兴趣,这对演员来说简直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不来气啊。”心直口快的王海燕透露说,那时不仅观众参与积极性不是特别高,乐团演员的表演热情也不强。为了避免出现恶性循环,乐团开始重新选曲,调整演出节奏。不管是民乐演出,还是交响乐演出,乐团都是从入门级音乐开始,选取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由浅入深,逐步带领观众走进高雅音乐的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普及高雅音乐,演出时,指挥或首席还会为观众进行导赏,每首演出曲目背景是什么,如何欣赏,演出时使用的乐器产生于什么年代,什么国家……通过3年多不遗余力地努力,观众的音乐鉴赏能力渐渐提高。目前,“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开始成为成都市一大音乐演出品牌,从去年开始,每月月末的演出850个席位一席难求。下一步,“乐动蓉城”还将入驻“文创成都”APP,观众可以通过“文创成都”享受更多的文化消费补贴,激发观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5万粉丝群  演奏者找到文化自信

“你看,乐团的同事排练得好认真。因为他们知道,台下的观众都是懂音乐的人。现在每次演出场场爆满,观众掌声不断。每次不返场演出3—4首曲子,观众说什么也不准我们退场。演奏者通过观众的肯定与尊重也找到了文化的自信。”王海燕喜滋滋地说,作为乐团的一员,她深切地感受到通过月末惠民音乐会以及其他演出的培育,成都高雅音乐的氛围越来越浓郁。演员舞台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商业演出的邀请越来越频繁,他们现在越来越忙了,越忙越有干劲。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每场演出场场爆满的同时,观众群也越来越庞大,据统计,成都乐团的粉丝达到了5万人以上。其中不仅有成都全域的观众,重庆、绵阳、德阳、眉山等地也有成都乐团的铁杆粉丝。“我是通过成都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知道成都有‘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的。本来是逛完街后,顺便带孩子去听场音乐会的。没想到,这个音乐会项目成了我们每月来成都的重要理由。”来自德阳的黄丽女士介绍。

除了月末惠民音乐会,去年成都市还推出了“荟萃蓉城”精品剧目展演季,近70部通过政府采购入围的优秀剧目直接采取最高80%的票价补贴,市民实名制购票可直接享受政府补贴后的票价。文化惠民演出市场的培育,让成都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