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专家授课——第九天

2021-11-13 04:31:38

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专家授课——第九天

胡琴在多元一体民族文化中的流变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转眼间国家艺术基金《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组的专家与成员们已在一起度过了充实而又愉快的十天光阴。2018年3月28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陈波副教授主讲的《胡琴在多元一体民族文化中的流变》主题讲座在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神韵楼进行。

陈波老师从中国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讲起,延伸到了胡琴的起源及流变。其重点讲解了运用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介入少数民族胡琴的研究,首先要构建民族音乐学学科模式,厘清学术与艺术的不同之处,并且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掌握好少数民族胡琴研究的各个维度。随后,陈波老师带领学员们一起回顾了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科史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史,使大家更清晰深入地了解了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与价值。课后,学员们依旧对此次讲座内容充满好奇与浓厚兴趣,并与陈波老师探讨了现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现代性传承与传统性传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陈波老师对此予以解答,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从19世纪西方比较音乐学演变而来,学科主旨是以将音乐置于其所在的文化背景中去研究。当前,学界对文化的研究呈现出多种角度与样态,而作为新兴的学科民族音乐学则不断的去借鉴相关研究方法与范式,对文化中的音乐进行阐释与探索,这正如Bruno·Nettle在其著作《民族音乐学:论题与概念》中曾将民族音乐学比喻为猎豹,而将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比喻为狮子、大象等,其寓意已在表达作为新兴学科的民族音乐学像猎豹一样矫健,不断运用其他成熟学科的方式,并以此去追问人为什么制造音乐的哲学议题等等。

就胡琴艺术来说,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方法与理念置入到当代胡琴研究的成果较少,而就其有限的成果来看,切入角度与研究方法也较为局限,而这是需要胡琴界与民族音乐学界共同努力的。胡琴艺术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原生性的演奏方式与文化背景,这尤其表现在少数民族胡琴艺术中。莫斯(Marcel·Mauss)曾在其著作《身体技术》中,强调技术中蕴涵着的总体性。这种总体性意味着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维度而存在,而是与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总体的人。所以,由此来看,少数民族胡琴艺术与相关文化背景的关系正是符合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理念,而这也是民族音乐学胡琴研究的恰当切入点。

项目组韩利老师为陈波老师颁发专家聘书

文案:杨眉

图片:杨眉

责编:阿拉腾珠拉、杨扬

更多信息,关注胡琴音乐人才培养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