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艺苗 穿T恤听古典音乐

2021-10-14 04:48:52


“新学期,田艺苗老师的慕课《穿T恤听古典音乐》已在各大学开课,欢迎大家选修。这套慕课成体系介绍了西方音乐的11位巨匠及其代表作,穿插精美视频课件。大家穿什么听课不要紧,但别忘了写作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慕课课程哦!

文:田艺苗

(本文大量图片,若图片未显示,请刷新页面)


现在想起来,在音乐学院读书的那几年,只剩下忙忙碌碌的5月。考学、中期考核、准备毕业作品、准备答辩,最抓狂的功课都被安排在5月。就这样,10年最好的时光和最好的时光中的最好的天气,都留给了琴房和图书馆自习室里右手边靠窗的位子。这件事像失败的初恋一样叫我耿耿于怀。以至于毕业之后,我决定把下半生时间都用来过成青春叛逆期,再不想循规蹈矩。


那时候我学的是作曲技术理论。

白天上课、读总谱、读各种论著,

晚上七点赶去听音乐会


候,傍晚站在17楼琴房的窗口,听坎切利或阿沃•帕特;有时候,深夜躺在地板上,听坂本龙一。那通常是一天中有点实质性内容的时刻。音乐似乎可以改变些什么。它将你抛出了时空隧道。在那个纯洁时分,天空与海洋尚未成形,混沌之梦的预感多么迷人。一切可能,一切重生。那些艰深的所谓作曲技术理论,高级复调、远关系转调,又能说明什么?它们与音乐本身无关。作为一个搞理论出身的写作者,我总是想把音乐家的想法解释清楚。到后来发现,音乐中最美妙的部分,正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感的火焰。于是我明白了莫扎特为什么从不谈论他的音乐



业之后,我不想再搞理论,只想听音乐。听到喜欢的,就写几句,后来给一些音乐杂志和文艺杂志拿去作唱片推荐。这通常是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工作。我知道,站在一个爱乐者的立场,你心里的音乐才会纯粹鲜活;我也知道,文字无法成为音乐的介质,我只能写下零星感受,送给那些在黄昏和深夜里与我一起聆听的人。后来这些文字被结集出版。去签售,有读者建议,光有文字没有音乐叫我们如何领略音乐的妙处?不如你来一边播音乐一边开讲座吧。


2010年夏天,我开始做一个沙龙式古典音乐讲座,叫做“穿T恤听古典音乐”。这个标题或者口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那些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一开始,大家觉得这个叛逆的姿态挺酷的,人家穿西装打领结,我们偏要穿T恤。这倒不是轻慢艺术,而是再高冷的艺术也有一颗平常心。



我更希望,这是一种自然的、切肤的、深度的聆听。没有规则的约束,没有门槛的框限,便能领会古典音乐的丰富美感。依我个人的聆听经验,去听音乐会总是被各种熟人和陌生人干扰了视听,而在每个夜深独自听音乐时,就像面对最真实的孤独的自己。音乐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温热的沸腾的深入肺腑的情感。你若可以卸下一切,与之坦然相对,才会听见音乐中的真挚与渴望,听见那一刻最真实的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中你一定可以听见更多感知更深。




规则,也就有打破规则。真正的艺术家都是情感炙热而直率的,他们消除界限,质疑一切陈规与教条。一个真正的创造者拥有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天赋,就像贝多芬,扔掉假发,敞开胸膛冲进古典音乐的圣殿;像勃拉姆斯和德彪西,只听从内心的音乐,从不为铺天盖地的音乐潮流所动。音乐,这一情感的艺术,无形无色,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至高体现,也是为了跨越世俗的界限而生。消除仪式与目的,让聆听只属于心灵,让它激发你的脑细胞,燃烧你的情感力量,它将是生命带给你最美好的礼物。



“穿T恤听古典音乐”

其实我想说的是,听古典音乐,穿什么并不要紧。你可以穿T恤、穿牛仔、穿西装、穿睡袍……反正不穿T恤也可以听古典音乐。当你看到这个标题,应该大致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需附庸风雅。它不是世上最装逼的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节而生。

“穿T恤听古典音乐”,初听起来挺酷挺新鲜的,像一句口号。口号喊多了叫人怀疑,它好像成了另一种装——“以不装逼的形式装逼”。为此我经常自我检讨。记得有个女性杂志曾发我一问卷,


问:“与上一辈相比,70、80后的女性有何不同?”我答:“我们这一代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知性优雅、举重若轻,但也缺乏感染力和爽辣的生命力。”后来我想,我想出这么个轻快的艺术活动,或许也是时代面貌之一种。我等无力,却也清醒,质疑一切狂热的所谓伟大崇高的使命,只求活得轻盈而真实。



穿
T恤听古典音乐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记得那些忙碌的5月,我白天赶功课,晚上赶去听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下课了来不及换衣服,常常一身破烂T恤,在演出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冲进巴洛克式音乐厅,对领座小姐投来的白眼傲娇微笑。中场休息的时候,回头看见我的师兄师弟们正穿着数十年金不换的黑色T恤,围在门口吸烟讨论。大概只有搞音乐的,才敢标榜自己无需附庸风雅,听音乐会不过是工作。


十年前的很多轻狂行为,现在想来时常羞愧。人过了青春期,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时候,才懂得礼仪。所以现在,有时间我都是盛装去听音乐会。视线越过自拍嬉笑的年轻人,凝望形容端庄的老去的人们,一边猜想会有什么样的记忆、故事和坚持深藏在他们的沉默里。



当你在浩瀚文献中彷徨,步入漫长历史,走进一段又一段音乐家们为理想战斗的艰辛人生,此时聆听古老的音乐,确实是轻松不起来。我身穿时尚T恤,讲课时总有点儿放不开,回答台下家长们问起孩子今年应该考几级不肯练琴怎么办的时候,偶尔会走神。我想起父亲求学的年代,想起自己20年的音乐道路,我的理想丢失在哪里?我是不是应该干点儿更有价值的事?但更有价值的事是什么呢?

我想,在这十年中,我是更了解古典音乐了。记得刚来作曲系那会儿,大家都急着想了解当代音乐,想知道活着的贝多芬应该干点儿什么?我们如饥似渴啃外文文献,听遍了能找到的所有打口CD,我甚至还写了一本至今也卖不出去的书,《时间与静默的歌——20世纪西方现代作曲家的孤独吟唱》。在光怪陆离浑水摸鱼的现当代音乐中,我们最后发现,经得起推敲的创新最终都是根植于传统。勋伯格的序列主义是20世纪一面颠覆传统的旗帜,究其本质,是推翻传统和声原理之后,借力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的古老技法;以一曲《春之祭》惊世骇俗的斯特拉文斯基,在写作岁月中一步一步回溯历史,回到古典时期、回到巴洛克、回到巴赫、巴赫之前……我们跟随大师足迹,一点一点补课,补那时为了追新音乐节而翘掉的音乐史课。从现代回归传统,从传统再次领会当代。学习古典音乐,不正是最有价值的事么?



古典音乐是什么?



它不只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也不是维也纳、大牌指挥家、DG黄标唱片、

欧洲百年乐团、晚礼服、名流晚宴。

我想它是一份高贵而谦卑的技艺,质地精良、精工细作,极讲究,经日积月累与反复融合改进,逐渐沉淀出一系列至臻完美的规范;它是一份秉持贵族精神的情感,低调清雅,清高的随意,是对美、自由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剔除一切非音乐的僵化教条,不肯溶化于浮华时代;它是原始的语言,情感的艺术,它有真实的人性,不曾被苦难或荒诞的命运磨去棱角与血性。

当我过了青春年华,终于了解音乐之于我人生的意义,它变得越来越神圣,也越来越平凡。十年之后,我低头看看自己,仍旧是穿了T恤在听古典音乐,我再次确认了,这就是我想要生活。


写作叫人清醒。

做了十年寒窗苦读的书呆子之后,

“穿T恤听古典音乐”,这一份轻装上阵,不正是我所求?


敬请期待田艺苗古典音乐众筹课程即将上线。



长按二维码,关注田艺苗微信公众号

古典音乐众筹课程即将上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慕课课程




Q:商务合作、投稿?
A:
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慕课课程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