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 02:17:43
你对德国音乐家巴赫创作的这段小步舞曲熟悉吗?
333年前的今天——1685年3月21日,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音乐世家。对于无数学过钢琴的孩子来说,这位被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的音乐家算得上是一个“噩梦”。
巴赫
巴赫的钢琴曲是琴童们的“必修课”,更是钢琴考级绕不开的一个坎儿,但弹奏起来却很有难度——大部分作品是复调(由多个声部组成),非常考验弹奏者的双手协调能力。此外,他的作品音符多,且组织得非常复杂。
但巴赫创作这些作品似乎并不费力,他一生留下了数百首作品,其中还有即兴创作的曲子:有次演出,他的大提琴G弦之外的其他弦都断了,当观众面面相觑时,他用仅剩的一根琴弦进行了演奏,这就是著名的《G弦之歌》。
然而,这样一位音乐巨匠,生前却并未享有盛名。有学者指出,他生前的创作没有追求当时的“潮流”,这使得他的作品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最早发现巴赫宝贵价值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当他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就惊叹:“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有‘小溪’的意思),是大海!”,此外,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也曾被巴赫的作品打动。
1829年,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重新排演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终于让这部沉默了80余年的杰作得以“复活”。随后,肖邦、李斯特、舒曼等音乐大家都开始对巴赫的作品进行改编或演奏,巴赫的音乐才华随之被世界公认。
感觉巴赫离我们太远?其实,你只要爱看电影,他就可能是你最熟悉的音乐家。
在曾获奥斯卡奖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德军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时,一名德国却在忘我地弹着巴赫的《英国组曲》,冲上来的两名士兵开始讨论这首曲子的作者是巴赫还是莫扎特……
此外,巴赫的作品还出现在《七宗罪》《教父》《钢琴家》《沉默的羔羊》等诸多电影中。有网友表示,巴赫的音乐经常与电影中高智商犯罪分子同时出现,两者结合总能创造出奇妙的效果,让“大反派”的形象更丰满。
巴赫的作品受电影制作者欢迎的一大原因可能在于它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评论,当听到巴赫的音乐时,“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编辑:李娟
综合:、新浪新闻、澎湃新闻、网易新闻
更多独家内容,全新互动体验尽在“下文”App
(官网:www.xiawennews.com)
长按扫上方二维码或点左下“阅读原文”开启下文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