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人声
原声
吟唱
声音中的彩虹之波
扩散
扩散
心宁静
如月
如禅
(注:本原声为陈志鹏先生的自然吟唱)
乐音自然
音乐的自然和自然的音乐(中)
作者:
Patricia M.Gray, Bernie Krause,
Jelle Atema,Roger Payne,
Carol Krumhansl, Luis Baptista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
鸟
声音科技的进展使得 音乐家Luis Baptista 最近可以在鸟类的 “歌曲”和人类的音乐之间做出美妙的比较。
比如,当鸟类“歌唱”的时候经常用相同韵律的“变奏”,“音调关系”,“声音转换”以及“音符组合”,就像人类作曲家一样。
因此,鸟类的某些“歌曲”就和我们的音乐作品非常类似了。
例如,峡谷鹪鹩 “颤音串联”的音阶就类似于卓别林的《大革命》练习曲的前奏。
一个关于鸟类“歌曲”的测试表明,在人类的音乐中找到每个基本的音韵,都存在于鸟类的“歌曲”中。
包括“音程回旋”,简单的“和声关系”,变调时保持旋律。
很多鸟类都有规律的变调。
一些鸟类的音阶和西方音乐的音阶是一样的,这也可能是人类注意这些声音的一个原因。
例如,林鸫“歌曲”中的音阶和我们音乐中的音阶非常吻合。
红玉冠戴菊鸟的“歌曲”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间的音程经常是一个全八度。
峡谷鹪鹩用半音阶(把一个八度分割成12个半音阶)“歌唱”。
而北美隐居鸫却使用五声音阶(一个八度由5个不同的音调组成)。
人们在学习作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简单旋律轮唱”法,使我们联想到很多鸟类中的相对应的“反唱法”。
墨西哥的Socorro 模仿鸟可以唱出一个由短小旋律组成的长音列,而他的同伴会立即用同样的旋律来回应每一个旋律。
加洲沼泽鹪鹩可以以一种固定的顺序“歌唱”出120种不同的旋律。每一个旋律都是与他的同伴由一种“领唱-随唱”顺序配合的(在乐理中叫做“呼叫-回应”模式)。
并不是所有的鸟类的声音都是从声道发出的——有些是由“乐器”发出的,比如羽毛特殊的结构,其它鸟类可以用一种“喜好”的共振方式来不断敲打某一物体。
鸟类使用“乐器”发声的最奇异的例子,恐怕要属北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棕榈白鹦鹉了。
每只雄鸟都会从树上折下一根树枝,然后把它弄成鼓棒的形状。
他会找一个可以发出自己喜欢的共鸣的空原木,然后用脚“拿”着鼓棒在原木上敲击,这已经成为了他们求婚的一种仪式了。
人
人类音乐的创作方式可能由于文化的不同而戏剧性的改变,但是音乐在所有文化中被发现的事实,暗示了人类有一种创造、表现、聆听音乐的深层需要。
我们的克罗马尼翁人(Cro-Magnon)和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的祖先表现出了和我们同样的对音乐的喜爱。
在法国和斯洛文尼亚发现的用兽骨制成的史前笛子,可以追溯4000到53000年前,这表明古代文明已经用可观的时间和相当的技巧来制造复杂的乐器。(如下图)
这些经过改造的史前笛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舌簧八孔直笛(recorders)。
这些古代的乐器甚至有发声活塞,这可以使演奏更容易,但却增加了制作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不同的音节都可以在改造过了的史前笛子上奏出,而且声音十分纯正与迷人。
考虑到这些乐器已有50000年的历史,人类很可能已经创作音乐十几万年了。
(备注:全文未完,请关注自然音乐中心下一期微信文章。)
音乐欣赏:
给大家推荐央吉玛的《娑婆吟叹》。敬请欣赏。
自然音乐中心
无私分享自然音乐
及与自然音乐有关的一切
喜欢就随手分享吧
也可扫码加关注哦
还可以点击标题下的“自然音乐中心”加关注
音声中的禅,器乐中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