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乡新笛

2023-05-25 17:04:50


  太湖,景色秀丽,自然天成,既有西湖的柔婉,又有大海的豪放。风和日丽时,山温水软,浪静波平,湖面凝固成一面明亮的镜子。赭篷白帆的渔舟,像落在白玉盘中的点点星星,此时的湖水和小岛,极像是散放在明镜清澈浅盆中的水石盆景。太湖又像孩儿脸,瞬间万变。风狂浪高时,乌云翻滚,白浪滔天,湖在动,山在摇。这时的渔船好像一只只凫于水面的野鸭,纹丝不动地与风浪拼搏,炼就了大智大勇、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重义轻财的淳朴民风,也带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习气。


  太湖“包孕吴越”,乳汁般哺育了太湖渔民。有了渔业,太湖才如此壮丽、富饶,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天然鱼库”,描绘出锦绣江南鱼米乡。太湖为渔民提供了创业的舞台,新中国成立后,渔业由天然捕捞到网围养殖再到观光旅游渔业,使最贫穷的渔民成了先富一族。


  座落在东太湖畔的临湖镇渔业村与众多渔村一样,解放前是破船烂网捉小鱼的小网船;落雨钻桥洞,吹风搁岸滩;过的是“早吃新鲜米,夜打活柴烧”;“一件棉袄穿三季,落雨还要当蓑衣”,有“穷网船、苦太湖”之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水产部淡水司的司长到网船上视察,看见渔船上有套(胶)鞋和竹壳热水瓶,感慨万千:渔民生活变了!


  六十年代,由政府补贴在庙港边建了10多间水泥桁条、“雕空(竹)椽子”的简易房,每户连家船渔民分到一间20平米左右的“渔改”房,实行陆上定居。三代同堂,芦苇隔房,竹帘当床,才结束水上漂泊的生活。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渔村,旧貌换新颜。白绸般的庙桥港旁散落着风格各异的别墅群。宅旁停着汽车,港内泊着汽艇,港边芦苇摇曳,一片蛙声蝉鸣,显得富贵祥和。陈八斤是村蟹业合作社社长,是位诚朴的渔民,因出生时体重8斤而得名,现在是吴中区的,所产的螃蟹注册“八斤”商标,声誉很高。他告诉我,渔民在东太湖养蟹掘到了第一桶金,全村59户,新建了41幢小洋楼,装潢讲究,设施齐全,家家有汽艇,现在吃讲营养,穿讲时尚,生活大变样。


  “成也养殖,坏也养殖”。最多时东太湖围网养殖水面17万亩,威胁饮水安全。去年大规模压缩太湖养殖,除统一规划,每户渔民保留15亩精养水面外,拆网还湖。临湖镇渔村去年自筹资金建设生态渔村,挖掘渔耕文化,展现渔民风情,作美太湖山水,开发观光、休闲、旅游渔业,探索保护太湖与渔民增收“双赢”的新路,已初见成效。实地去开了眼界,果然名不虚传。临湖镇渔村见证了共和国渔业历史的变迁,也是太湖渔村变化的缩影。


  夕阳西下,半天晚霞照满湖,金光粼粼,变幻无穷,色彩斑斓;渔歌晚唱,水鸟飞翔,动静有序;远山近水,天水朦胧,旖旎多姿;空气中带点水气,吹在脸上湿润润,闻起来甜丝丝,直沁肺腑,如入仙境。感谢先辈们生生不息地善待太湖,几千年来风韵依旧。我们这一代人,不能为了钱把太湖看成“唐僧肉”去做蠢事;应该好好爱护,让太湖的天空更蓝,青山永驻,绿水长流,为子孙后代造福。
吴中临湖
微信号:wuzhonglinhu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