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8 18:57:19
音乐和美术将纳入中考,从今年时就曾有提及。没想到,这项政策的落地速度相当快,部分省份已经实施了,更有少数省份前几年就率先实施了。也就是说,目前在读六年级的学生将来中考时要考音乐美术。两科的考核分数各50分,折算为各5分,共计10分,计入中考总分成绩。
虽然只有区区10分,但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可以肯定,在将来的某年,艺术类科目所占的分数还会增加,而且不仅只涉及中考,还有可能是高考。
政策的目的非常明显,从小培养国人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政策一出,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表示不解。懂得欣赏美很重要吗?竟然还要考试?修养有个毛用?……
成蹊对这项政策是举双手赞成的,也是时候该做出一点改变了。
教育先行减少美盲,让下一代更懂得如何欣赏美。
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真理。国情在变,经济基础也在变,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很多人都开始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是人的本能,除非你喜欢原地踏步。
不可否认,中国的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谈审美,只能是空谈。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饭都吃饱了,文盲也几乎没有了,下一步自然是减少美盲,并最终消除美盲。
如何激发和挖掘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兴趣?如何让货真价实的艺术和艺术家得到尊重?如何更进一步全面提升将来人的艺术修养?细想一下,在目前的所有手段中,没有比教育和考试更有效的了。尽管艺术的东西并非必需品,尽管以分数来考核有点简单粗暴,但长远来看终究是利大于弊的。
与前些年相比,人们对艺术的态度改变已经蛮大了。国内对各类艺术的容纳性明显增强,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在渐渐提高,即使再小众的艺术类型也有人欣赏并支持,基本做到了百花争鸣。教育一旦跟上,大环境还能变得更好!
用心欣赏艺术,艺术就会反过来滋养你提升你,并一生受用。
懂得欣赏美有多重要?这关乎着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创造力、兴趣发展和自身修养。
我从小喜欢听歌,而且是一边听一边瞎琢磨,总想弄清楚歌曲表达的感情和创作者的灵感来源,为什么是这几种乐器搭配,为什么不换成其他的?为什么要这样唱,为什么不用另一种唱法?为什么只有旋律抓耳歌词戳心的歌才能流行?咦,这个曲子的结构安排很有创意……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之前推荐过的,一首来自Dire Straits(恐怖海峡)的超过14分钟的歌,Telegraph Road,电报路。
整体曲风沧桑怀旧,不刻意突出旋律,却在意境和结构上极富创意。2分多钟的前奏就像一个人在缓缓注视着某个地方,作为这块土地巨变的见证者,他要记录这巨变。快4分钟的时候,节奏突然加快,寓意着变化也在提速,越来越喧嚣越来越拥挤。快6分钟时,好像一切都阴沉了,通过歌词看出原来是在描绘工厂倒闭,工人失业。8分钟开始讲离开,无奈的不舍的离开,因为这里有太多曾经生活过的烙印。长长的尾段渲染了复杂的情绪,有落寞有不甘也有重新燃起的希望。
后来为了了解这首歌的背景我搜了很多资料,最靠谱的说法是,Mark Knopfler在美国电报路附近旅行,到达底特律郊区时,他目睹了这片曾经的辉煌之地已残败不堪,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歌。14分钟的歌,好长,估计很多人连前奏都听不完,更别提耐心欣赏了,但是其价值不亚于一本几十万字的书籍。
尊重艺术绝非口号,当渐渐发掘到艺术之美时,你会自动肃然起敬。对完全不懂乐理不会乐器的我来说,去琢磨这些东西蛮有意思的,而且在创意和逻辑方面收获颇丰。在我看来,好歌绝不是一段段和弦或声响拼凑的,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后,藏着作者的语言、感情和想法,欣赏它的过程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
既然没有系统学过,那就多听多看呗。在你听完一千首歌后,往往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你听的歌与周围的人根本无法交流,并且你的耳朵开始自动过滤所谓的流水线曲目,其实这时你已经找对了感觉,由量变到质变的惊喜就在眼前。同理,看完一千部电影,你能发现原来表演和演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我的音乐素养和美术欣赏能力可以说是初级中的初级,为此我偶尔会去天津历史博物馆转悠,一旦有书画展什么的,宁可在里边泡上一天。然而我怀疑我在美术方面的天分应该是零,直到目前依然收获很少,真恼人。难道是去的次数还不够?
由于对美术是彻底的门外汉,那就只说音乐吧。
作品本身无高低,但音乐素养和鉴赏力有高低。
在跟一些Beyond歌迷沟通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估计这也是很多人困扰的问题:为什么黄家驹不喜欢被粉丝夸帅气或颜值高?
其实不仅黄家驹,任何一个专心做艺术的人都不可能希望粉丝过度关注长相或颜值,请注意是不可能!黄家驹如此,黄贯中叶世荣黄家强也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关注点偏了。
甚至有人会想,哎呀,夸你好看还不愿意?是不是在装酷?恰恰不是!当然了,有些混迹娱乐圈的“小鲜肉”和“女神”非常享受粉丝猛赞他们的颜值,因为这关乎着他们的人气和收入,他们只是娱乐的产物罢了。
并不是人人都需要靠脸吃饭。站在黄家驹的角度来说,他希望自己的作品给你带来某种共鸣或思考,他希望歌迷因为听他的歌而有某种收获,因为他是个用心创作的音乐人,那些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如果他的歌迷都是只看颜值的人迷,他会感到无比尴尬和无奈。
再从鉴赏角度来说,好看的外表带来的是表层感官体验,而音乐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当你发现家驹的颜值跟他的作品相比,完全不是一个体验级别的时候,你会彻底忘掉他是否漂亮或帅气。
除了长相之外,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东西了,太多太多了。比如黄家驹的嗓音与众不同,唱不同的歌时会用不同的唱法,会以不同的处理方式来表达情感和塑造意境。他唱狂人山庄时,整个人的声场几乎就是癫狂状态的,让想法在癫狂中挥洒喷薄。成蹊觉得,单是家驹的唱法这一项就可以出一本书了。
喜欢何种音乐作品没有高低,这是由人的环境、阅历和喜好决定的,是极其主观的一件事。此外,作品之间也没有高低,因为艺术之间永远无法简单对比。但是听众的鉴赏力是有高低的,我们需要一点一滴的去培养这个能力,鉴赏力越高超,发现的美好就越多。
不懂得鉴赏美,又如何去创造美?
提高鉴赏力有捷径吗?答案是没有,无外乎三种方法。1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2以量变引发质变,3以教育的形式实现普及助推。
据说,音乐的诞生比语言更早。它是情愫的载体,是美的共鸣,是一种特殊的传输和沟通工具。还是家驹那句话说的透彻,音乐不是娱乐那么简单,而是生命里的一个节奏。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样顾着赚钱的人,都不可以没有音乐。
每一个喜欢Beyond的歌迷都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这样的场景多么美好。梦想有日达成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终可见……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后可打赏
一路有家驹微信公众号,由成蹊创立于2015年,本平台为怀念一位杰出的音乐人而建。始于他,止于全世界。每月十号为“一路有家驹公益日”,捐款已进行25期,累计捐出现金14609元。
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入成蹊甄选,有正版唱片、书籍和歌迷原创产品在售,感谢支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乌龙戏珠枣茶焦香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