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新歌刷屏背后,是汪峰“碎乐”撬动音乐行业的野心

2020-11-28 05:20:32

钱,只是它的表面,碎乐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碎乐为音乐人和乐迷搭建了一个私密交流、坦诚相待的空间。

文 | 焦帅伟

朴树又一次刷爆朋友圈。


沉寂了一年之后,朴树的新歌《Baby Досвидания》发布,为了这首新歌,朴树发了迄今为止的第7和第8条微博。在往前翻,第6条微博,其实也跟去年的新歌《在木星》有关,但那不是一篇正统意义上的宣传用语。这条微博,名为《十二年》(点击回顾),我们在公众号上推送之后,有6万+的阅读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7月,我看到了木星的单曲封面,看到了这个行业标准模式的宣传通稿。我被告知,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不如此就没有人看没有人听。我怒不可遏。我想说,你们就是用这方法让你们的行业每况愈下奄奄一息的。

,朴树也一样,很多人都知道,朴树不会说话,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话的时候磕巴,二是说话完全由着性子来。

当时,有人站朴树,说他说的很对;也有人骂朴树,说他太任性,不考虑公司的工作付出。但不考虑歌手(艺术)和公司(商业)谁向谁妥协的问题,我想,朴树站在他歌手的角度,他看到的是真实的,他所表达的也是正确的。“行业每况愈下奄奄一息”,在2015年之前,音乐行业就是如此。

钱,音乐行业的唯一原罪

2015年之前,音乐行业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实体唱片体系崩塌、盗版横行、唱片公司面对互联网大潮毫无还手之力、数字音乐平台虽然垄断了渠道但却面临变现难题、大量音乐人无出头之路不得不参加选秀节目……

但所有大多指向一点,就是:音乐不挣钱、音乐人不挣钱。钱,是音乐行业所有的问题,也是唯一的问题。

你可能说,音乐人怎么不挣钱,你看汪峰代言广告、上综艺节目,不都是钱嘛,抱歉,我们所说的,是音乐人,音乐人靠音乐不挣钱,汪峰,首先是一位音乐人,然后才是外界所说的“明星”。还有一部分人说,音乐人是艺术家,艺术家不能谈钱,我呸,音乐人谈钱并不可耻,让音乐人不谈钱的人才可耻。

幸运的是,大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在2014年的时候,刘欢说过:“音乐赚的钱没到创作者手里,可悲”;郑钧说过,“我自己也是词曲创作者,可如果没有歌手的身份,可能早就饿死了”;汪峰最近在腾讯视频的星空演讲上,也说“不能饿死音乐”。


更幸运的是,行业人开始着手解决“不赚钱”的问题,这一年我们见了好几个聚焦音乐人创作环节的产品,小样、幕后圈、郑钧的合音量,还有汪峰刚刚推出的碎乐。这真的是太巧了,郑钧和汪峰,两人都是摇滚圈的代表人物,而现在又都推出了一款“让音乐人赚钱”的产品。

但是,虽然都是聚焦创作环节,两位的想法还是不一样。

除了钱,碎乐让你遇见最真实的音乐人

碎乐和合音量哪里不一样呢?郑钧的想法相对正统,你写歌,写得好我就给钱,而汪峰,把创作的环节再次扩展。

汪峰和碎乐,不再囿于正统的发行一首歌、一张专辑,这是成品,而从音乐人开始要写一首歌到成品,会经历很多的创作时间,可能来来回回、删删改改,正如上文所说,汪峰认为,音乐人的一首demo、一次排练都是创作,而碎乐也提出“每一次灵感都值得被付费”


这是第一个音乐人“赚钱”的点,音乐人发布单曲、视频、演奏、创作素材等音频/视频,自主定价,用户可以试听试看,但是完整版是必须要付费的,在付费的时候,用户也有自主权,可以选择音乐人定的标价,也可以自己任性付,1-200元,都可以。除此之外,乐迷还可以继续刷礼物“以资鼓励”。

除了发布作品,音乐人还有其他的赚钱点,第二个,是回答问题,乐迷有很多问题想问音乐人,提出问题,需要付费;音乐人回答之后,其他乐迷想要听答案,也要付费。

第三个“赚钱”的点,是音乐人的“乐评”,也要收费。

在我看来,汪峰的构想,音乐人除了作品可以收费,其在这个行业的经验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而在功能上,碎乐其实借鉴了很多产品,任性付,与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的赞赏类似;刷礼物,直播平台的通行做法;问答收费,很明显,是前一段时间火的不行的“分答”

虽然碎乐给音乐人提供了更多元的收入,但我认为,钱,只是它的表面,碎乐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为音乐人和乐迷搭建了一个私密交流、坦诚相待的空间,因为,碎乐呈现了音乐人和音乐的最真实状态。正如上文朴树的“怒不可遏”,一首歌真的是宣传稿写的那样么?一个歌手真的是你所认为的“小清新”“民谣”的标签么?不一定。

我想举一个例子,王若琳,其最广为传唱的歌曲是《I love you》,很多人也依然停留在她早期Jazz风格和慵懒的声线之中,依然停留在“爵士女神”的标签下,但现在的王若琳,玩的是电子、朋克和音乐剧式的实验音乐。当时的王若琳,是唱片公司眼中的王若琳,她自己喜欢的,想要的音乐形态并非如此。当然,从商业的角度,那个“王若琳”无疑是成功的,而很多人接受不了现在的王若琳,她的音乐,她的形象,演出时候的表情,仿佛都在自说自话,让人看上去像一个疯子,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才是真正的王若琳。对了,还有窦唯,当时也是与汪峰同一时代的摇滚老炮儿,现在玩的音乐呢,没有一句歌词,很多听众都听不懂。

朴树《十二年》的微博里还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听我的歌,甚至了解我这个人。

听歌,不只是旋律好听,每一句词,每一次承转启合,都是音乐人创作时的一处心思,但想要听懂音乐人一首歌,一张专辑要表达什么,并不容易,因为你和音乐人有距离,隔得太远。这时候,那些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素材,就变得弥足珍贵,那些在“成品”中听不到的一个音符,看不到的一个表情,才是音乐人最想表达的自己。音乐,要走钱包,但,音乐更要走心。


李志排练室《》(我花了2块钱买的)


李健评价朴树新歌:

朴树的这首歌很有代入感,让我想起来欧洲的一些作家、诗人,尤其是匈牙利的作家和歌手,贝拉。这种音乐人非常的自省,又很孤独,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朴树的音乐态度和风格一直是卓尔不群的,很让人尊敬。这种叙事型的、散文诗般的歌词,也很有时代背景,很有时代感,很多画面。

《До свидания》是我会的极少数俄语歌曲之一,俄语真的是太难学了。我觉得朴树的歌曲能够给人带来欢喜,就像今天一样,能够在平凡的日子里给人带来欢乐。


李志回答乐迷提问(我花了1块钱买的)

愤怒有很多方式,,还有一种就是那个谁说的:沉默是藐视的最完美的表现方式。

这些,他们不会在微博说,网易云也不会告诉你。

至少,不会让行业更坏了

一位碎乐的负责人说,“碎乐的野心绝对不是给现有的音乐市场补充些边角料,而是选择了一个非版权音乐的支点,撬动整个行业”。但事实真的能如愿么?我们再从产业的角度聊回来。

碎乐开辟音乐作品之外的其他收入,这一点尝试,是值得称赞的。

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碎乐的平台虽然是音乐人都可以入驻,开放的同时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当汪峰、李健、李志、邓紫棋这些头部艺人在的时候,天然具有向心力,所能获得的收入也肯定是更高的,正如“分答”一样,赚钱最多的是王思聪。那那些草根艺人,所能获得的收入仍然是有限的。另外,靠回答问题赚了23.8万元,这点钱对于王思聪来说,并不算什么,同样,一首歌一个视频一次问答,带来的几百一千块钱的付费,对于李建、汪峰这些头部艺人,也并不是什么大钱。当然,其重心还是要解决草根艺人的收益问题。

碎乐的那位负责人解释说,头部艺人更多的是示范带头的作用,而现在碎乐也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比如将页面改为瀑布流而不是订阅式,让每个音乐人都有机会被收听;在精选版块的运营中调整头部艺人占比,更多推荐未成名的好音乐;另外,头部艺人的入驻本身就是给予未成名音乐人更多的交流机会甚至合作可能。

我特别看好最后一个,因为就算我们一直强调要关注长尾,但天然的,我们注意力是最后才落在长尾上的。我们也非常清楚,独立音乐人,一夜爆红的几率太小了,那这个时候,还有一种新途径,就是将自己的作品给相对知名的歌手来演唱,梁静茹《可惜不是你》,内地唱作人曹轩宾作曲;孙燕姿《克卜勒》,台湾唱作人HUSH作词作曲,这两年最成功的例子,李荣浩,之前给王心凌、A-Lin、薛之谦、信、蔡旻佑等一大票知名歌手,2014年拿了金曲奖最佳新人,后来上了《我是歌手》火的一塌糊涂,现在,李荣浩比之前他写歌的那些歌手还要火……这样的做法,太平常不过了,碎乐这样的平台,也不是不可以,郑钧合音量上的一首T榜歌曲《会孤单》也被张杰选中演唱。


李荣浩

所以,独立音乐人特别是唱作人,假如真的想要红,傍一下明星歌手的大腿,为什么不呢?

另外,与其看收入,我更看好其背后的音乐人与音乐人之间,音乐人与粉丝之间的私密社交属性。当微博、网易云音乐都沦为音乐人的官方宣传平台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来自内心的声音。

虽然有媒体把碎乐比作音乐圈的“分答”,但我认为,碎乐会比分答更有价值,这不一定是商业价值,而是用户价值。在这个大家只关乎自己的年代,细分才是出路,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分答毋庸置疑是大而全的,但90%的内容是自己所不关心的时候,你用这个产品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而碎乐,虽然只是音乐,但100%都是自己关心的。

所以,我个人还是很期待中国大部分歌手音乐人都入驻碎乐的情景,那一定很精彩。

碎乐自己的盈利模式?我想对于一个刚刚诞生的产品来说,讨论这个并没有太大意义。

至于能撬动音乐行业,且行且看吧。一个产品的诞生,当然或多或少都会对行业带来一些影响,但能否成为改变甚至变革、革命,这谁都无法预料。QQ开创了在线社交、淘宝开创了电商,碎乐呢?现在,我还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不遵循“行业的规律”的碎乐,会给音乐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不知道会不会更好,但不会更坏,不会再“每况愈下奄奄一息”。


 2017“音乐北京”博览会

创新转型,资源对接

2017年2月24-26日·北京

艺人推广:音乐营销的实操案例,艺人推广的新途径

  • 音乐营销:用音乐打造营销爆品的成功经验

  • 艺人推广:解决新人,新歌推广难的实践操作

现场演出:盘点音乐总趋势,分享演出新实践

  • 年度报告:发布年度音乐报告,揭晓领先榜单

  • 线下演出: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创新实践

  • 音乐场馆:livehouse、大型场馆等运营经验

音乐平台:资源整合后互联网音乐公司的转型

  • 视频直播:音乐直播平台扩大市场的新方法

  • 在线音乐:在线平台拓展盈利渠道的实践经验

洽商交易区:高效对接各类音乐相关资源

  • 100多家机构参展:相关机构展示800多项目

  • 专门展示模块:设有专门的中心/独立舞台区

人才交流会汇集音乐行业优秀人才

  • 微信推广:行业权威微信平台免费推广招聘需求

  • 路演招聘:6-8家知名机构现场宣讲、招聘

  • 校企对接:汇集200多位知名院校优秀毕业生

《2016中国音乐产业指南》:免费入册宣传

  • 不限数量:报名项目无数量限制,均可刊登

  • 万人关注:印刷8000余册推送音乐从业者

报名加入

编辑“参展或参会或指南+姓名+公司+职务+手机号”

  • 添加微信小号185 1323 2270(阿道)

  • 通过本公众号后台回复

  • 拨打电话185 1323 2270,010-6480 2007



道略音乐产业ID:miresearch

专注音乐产业研究、监测音乐市场动态

微信/手机:185 1323 2270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