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01:15:00
邵夷贝,又叫邵小毛。独立音乐人,北大新闻系毕业,“大英雄”乐队主唱。
除了音乐,也做一些文字、绘画、戏剧创作,偶尔兼职微博上的段子手。
8年前,只学了3个月的吉他的邵小毛唱了首风趣简单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据说这首歌是她唯一一首没有用笔写下来,直接唱出来的一个半即兴作品,后来被朋友传到了网上,这首歌让她备受关注,也被贴上了小清新”“文青”“北大才女”之类的标签。而她说:“这些标签跟我真正的音乐表达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局限了大家对我的认识,我会都撕掉它们。
不同于现在她长发温柔的模样,邵小毛中学的时候留着男孩子气的短发,还被低年级的学妹送过情书。喜欢文艺,手写诗歌、小说,特别喜欢摇滚。她迷恋鲍勃.迪伦、声音玩具、张楚。那时候为了去看一场张楚的演出,就和朋友天天吃方便面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演出完哭着不肯走,跑到张楚面前去唱他的歌,临走时张楚给了她们一百块钱让打车回家,后来这一百块钱就被放在相框里纪念。
不知道是不是高中太迷摇滚的缘故,她的高考首战并不理想。有过一段时间的坏情绪,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不过她最终还是成为了零二年青海省的文科状元,考入了北京大学新闻系就读。
北大最吸引她的地方在于,它真的是个非常自由的地方,能让学生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做音乐是童年梦想,上了大学之后,她便开始放肆地玩音乐。由于喜欢木马乐队之前的鼓手,她也在乐队中担任了鼓手。
毕业后她去了师兄的创业公司,她说“工作只是我想去赚一份工资能让自己继续玩音乐。我在公司里基本什么都做,每天下班到家都是8点钟以后了。感觉没有时间写歌弹琴了,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一件我完全没兴趣的事情上,这其实很可怕。”
幸好,一个偶然让她等来了转机。伴随着《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的走红,她有了正式做独立音乐的机会。
当年她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有多火?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清楚,听过这首歌,但当时也仅仅是觉得有些可爱,但没有打到我心里。真正开始认真听邵夷贝个人的歌,是从15年《新青年》这一张专辑开始。她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了,能感受到音乐上的成长与进步,还有关于生命的思考与表达。
关于新青年
黑撒乐队的主唱评价这张专辑说:“如果音乐圈也像NBA比赛一样,有“年度最快进步奖”的话,我觉得今年一定要颁给邵夷贝 。她新出的这张专辑《新青年》相比以往,词曲编唱的水准均突飞猛进,竟让我恍惚中听到了王菲的感觉,而且还是巅峰期的王菲。迷幻、电子、流行、摇滚、民谣穿插在十首歌里,非常精彩。”
《新青年》这张专辑是一张纪录片式的唱片,它按照时间线索、用歌曲描绘了[ 青年A从童年到差不多三十岁,经历了自我的迷失与找寻,不断地选择着生活的方式与做人的原则,终究成为一个外表温润但内心坚硬的家伙。]每一首歌都是这个青年的一次内心变迁。
一个介于愚蠢和聪明之间,介于骄傲和自卑之间青年A经历了《戏梦童年》里撕得粉碎的考卷、青春期无疾而终的爱恋。毕业后甚至来不及向年少的美好道一声再见,便走出了打烊的青春剧场。
来到了社会这个大工厂(《欢迎你来大工厂》),像是被搬出温室的花朵,社会的冷冽呼啸而来,初生牛犊的梦想被现实击个粉碎,少年眼里的光逐渐替代成了失望。止不住的仓皇失措,多希望自己还能像一个《大儿童》一样,可以问妈妈,我还可以犯错么?怎么去爱一个人呢?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生活呢?
也许在别人眼里他愚蠢透顶,奋力翻腾却一事无成,可是愚蠢的坚定也是一种天赋异禀啊,傻瓜才在年轻的时候不做傻事呢。他说随意吧尽管评说,他愿意拼死抢夺不会把它让给鄙视自己的家伙。
像是经历了一场《蠢蛋进化论》,懵懂的愣头青从豪言壮志到学会了冷暖自知。尽管不断地迷失、不断地寻找,始终能够确定的是《我就是我》。
最后,只《愿我是我》,能对抗庸常无所畏惧,能最大程度接近真理,能寻得挚爱不离不弃。
成长就是这样,没人能够永远停留在单纯美好的童年。这个世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和措手不及许多时候我们必须独立面对宇宙的不确定性,孤立无援。这个过程会很疼,需要不断地试错和探索,这个时候与其与它卑躬屈膝,被忐忑和不安困住,不如去拥抱生活的不确定性,勇于地自由选择、并勇敢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她说:"所谓的新青年,是不管自己经历了什么,永远能够去追寻新的生活,继续革新自己的人。"
关于人文
邵夷贝其实是一个很有人文关怀的歌手。
说起她音乐里的人文关怀,不得不提《时过境迁》这首歌。看到歌名时,还以为唱的是感情,没想到是一首关于环保的歌曲。这首歌曾作为歌德学院首张环保EP的主题曲。时过境迁,我们遗失了很多东西。小时候在田野间可以随处可见飞来飞去的蜻蜓,天空也总是蓝色的。美好自然只能是遥远回忆么?“别轻易把美好丢在曾经”。
还有为电影魁拔演唱的片尾曲《镜心之歌》,“我是天上一颗冰冷的星,默默注视着你。”她说这首歌献给汶川和雅安,每一个逝去的人都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星。
音乐其实也是一种时代的记录,以鲍勃.迪伦为代表的民谣就是他那个激荡年代的精神主力。邵夷贝的很多歌都带着一种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观察和反思,她在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历史。
关于独立女青年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她的歌里也能觅得一些女性主义的踪迹。
《石头姑娘》是陪伴我走过低谷的歌。,才明白随时都要做好一无所有的准备,她不像别人即使柔弱也能拥有好运,于是只好让自己坚强起来。
像水里的石头一般,经过了生活的打磨之后,拥有了圆润的壳和坚硬的核。
就这样,不停地挑战生活,再与之言和。
邵夷贝说:“独立文化女青年就是,倒霉了自己抗,风吹雨打自己档,敏感矫情很多、自己疗伤,世界再怎么不堪依然心存对真善美的向往。”
我所理解的“外表温润、内心坚硬”,是接受坏运气、接受倒霉,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善待心灵和身体。在经历生活的不堪后,依然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最终,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或好或坏的事,然后变得情绪稳定、云淡风轻。
最后,附上邵夷贝在女生节发表的《她们说》的歌词.
不仅关乎性别,也关于对每个人“自由选择”的尊重。
不分男女,希望你我都能跟随意愿获得有趣的人生。
我可以天真无邪,也可以无耻混蛋
可以温柔贤惠,也可以粗俗散漫
结婚还是独身、柔弱抑或强势,只关乎我喜欢
我可以为爱奋不顾身、抛下尊严、飞蛾扑火、倾尽一生、绝不回头
可以选择一切、也可以放弃一切,不需要任何人指摘与评判
母亲不会因生女儿被虐待
姐妹无需为兄弟辍学赚钱
家庭主妇的付出同样得到尊重
大龄青年有善意的生存空间
我不认为这是两性之间的战争
公平的推进男女站在同一边
反对性别歧视和刻板标签
每一个存在都有TA应得的尊严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