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电影喜欢请日本配乐家?

2021-01-03 05:19:13

| 音乐 | 欣赏 | 生活 | 分享 |



前阵子大热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不仅以唯美的画面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主角,其中由日本音乐家吉田洁制作的配乐,也让不少观众深深感动。至此,又一位日本配乐大师成为了国产电影配乐担当。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产电影舍近求远,频频寻求外援?


1
日本发达的音乐产业

日本是世界音乐的重要市场,也是亚洲地区音乐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无论是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新世纪音乐,日本都拥有世界级水平的大师。并且这些丰富的细分领域,都能在日本国内拥有稳定的听众群体,音乐市场几乎没有盗版现象,这些都为支持不同门类的音乐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歌舞伎巨匠坂东玉三郎

流行教父小室哲哉

这一点为孕育配乐大师创造了重要条件,因为电影配乐不同于音乐创作,必须为影片和导演服务。不同电影需要的风格与所涉及的文化纷繁复杂,如果没有对音乐各门类驳杂多元的了解,就无法为五光十色的光影世界提供声音支持。



1997年,电影宋家皇朝由当华语影坛三大影后张曼玉杨紫琼邬君梅联合主演,以20世纪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为主轴,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的近代历史。影片荣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故事片,而由创作完成的电影配乐,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音乐,传为配乐史上的经典。、西洋乐队和中国丝竹结合在一起,将风云变幻、中西融合的近代历史表现得五味杂陈、入木三分。


2
日本配乐家和中国文化更具亲近性

中日一衣带水,文化相联。比起请来好莱坞大牌配乐师打造电影音乐,似乎选择日本作曲家在保证高水准的前提下,更能贴近东方趣味。早在大陆电影市场大发展之前,港台作为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先行者,已经从采用日本配乐里尝够了甜头。而近年大陆电影拍摄,经常有两岸三地的团队共同协作,特别是港台老牌电影人为大陆电影担任监制或出品人等情形数见不鲜。他们自然也把在电影制作方面的经验传递给大陆导演和资方,其中聘请日本配乐就是一项重要的经验之谈。



、金马最佳配乐,早在1989年,台湾名导侯孝贤的《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就请到了日本音乐组合神思者(S.E.N.S)进行配乐。这部影片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影展并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的殊荣,成为首部在世界级三大影展内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尽管影片涉及敏感事件,最终因为获此殊荣而未被删减或禁演。

《悲情城市》是一部动态庞大、撼人心魄的音乐。全部七首乐曲,以富有中国韵味的基调贯穿首尾。旋律简单却博大、深奥,无论从音响性还是从音乐性来说,都很值得探究。

短短21分钟长度的章节,却将电影中深沉、无法言喻的无奈与悲伤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记忆深刻。

“神思者”是一支在1984年由深浦昭彦和胜木缘两人所组成的电子键盘乐团。

早在创作并演奏侯孝贤扬名世界影坛的电影《悲情城市》的原声带之前,他们就有有丰富的参与中国文化影像工作的经历。1988年,他们因为在NHK纪录片“丝路系列”的《 海上丝路》中担任作曲、编曲与演奏声名大噪。而他们后来为纪录片《故宫》谱写的经典配乐《故宫之神思》,几乎成为所有人耳熟能详的旋律。由于中国文化深厚的理解力,2011年的大陆电影《战国》,不仅重金礼聘他们进行配乐,还将主题曲的创作一并交给他们。


3
电影配乐的特殊性

跟一般意义的音乐创作不同,电影配乐作为跨界领域和实操性极强的事业,不仅需要作为音乐家的作曲天赋,还需要多年浸润在电影圈内的从业经验,才能准确理解导演意图,揣摩观众心理,并在预算的合理约束下做最大程度的努力。好的配乐家不是一两天可以成长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国产电影愿意远渡重洋邀请日本配乐大师坐镇。


例如最为国人熟知的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

他有着古典音乐背景和数十年的从业经历,作品横跨动画到动作片等各个门类,与包括宫崎骏、北野武等不同风格的大导演合作多年。在国内国外获得的大奖数不胜数,风格从极简音乐到交响、民族或者流行等无所不包。发行超过15张个人专辑,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规模宏大的专场音乐会。有着这样扎实的职业经历,任何电影只要请到他,导演几乎等于在电影音乐方面买了一份保险。而他,的确也正是参与中国电影最多的日本配乐大师。


邀约不断的久石让自称三天可以写出七十首作品,有着旺盛的创作力。

而他为宫崎骏动画电影创作的配乐,早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可是谁又知道,每次在创作配乐的时候,他根本没有看过影片!因为宫崎骏的工作习惯精益求精,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电影成片是什么样子。所以他和久石让工作的方式,就是宫崎骏用水彩画一些电影的概念稿给久石让,久石让根据这些画作来加以想象。有着这样的能力,久石让难怪会成为最得导演青睐的配乐大师。

2005年刘镇伟导演的《情癫大圣》,2006年许鞍华导演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请到久石让来制作配乐,其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第27届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而他近年也积极与韩国导演合作,为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制作的配乐,获得了韩国的MBC电影奖。


与久石让关系最深的中国导演是姜文,他们已经三度合作。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他给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配乐。姜文的宣传总监阎云飞说,“《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充满了隐喻和遐想的电影,久石让的音乐的确带有一种童话之于梦想的感染力。”

阎云飞说,“曝光久石让的报酬,是对艺术家的不尊重,对他们来说,是看合作对象,不是纯粹凭钱来判断。”他承认,接下来姜文的新片,只要合适,久石让仍是配乐最佳人选。果然,2010年姜文最重要的作品《让子弹飞》,又是请到久石让来配乐。


《让子弹飞》片尾曲(久石让)


4
日本配乐界专业化程度高

不同的配乐家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各有擅长,例如本土著名的配乐家赵季平、谭盾,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炉火纯青,但并不是所有题材都可以驾驭。

在这点上,日本配乐界由于专业化程度高、风格多元,几乎每一种类型电影都能找到最擅长的配乐师加以表现。简单来说,当找日本配乐师的时候,仿佛是从一个工具箱里挑选最趁手的那一件,这就比难为一个国内配乐家解决所有问题要来得容易。

例如王家卫御用的日本配乐家梅林茂,非常熟悉和擅长表现王家卫电影里迷离暧昧,文艺缠绵的特色。

他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46》、《一代宗师》等影片制作了相得益彰的配乐。在《花样年华》中,每次周慕云和苏丽珍在楼梯上相遇,轻盈的华尔兹旋律总给人无限的遐想。而到了《一代宗师》里,又赋予武术世界以文人气息。这跟他原来为张艺谋《十面埋伏》配乐时代效果非常类似,都体现了他驾驭这类文艺影片的强大能力。

川井宪次长期从事对日本民乐的研究,因此他早先的曲风大多缓慢优美,带着浓重的东洋古典风情。

川井的音乐风格日后逐渐向抑扬顿挫、雄浑深厚的方向发展,乐器除了日本传统乐器外,管弦乐团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出于优良的音乐感受力,川井对于旋律的把握非常细致,可以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剧情的变化。川井宪次为《七剑》配乐,不管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其中激昂振奋的音乐都是无法忽视的。此外藤原育郎、岩代太郎,作为《赤壁》《画皮》等片的配乐,也展现了他们在古典、战争、奇幻等题材方面的特殊才能。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国内都长期为古代战争游戏、动画等配乐,非常熟悉这种类型的音乐要求,而这方面的人才在国内几乎找不到。


《七剑战歌》(川井宪次)


而这次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之所以请日本配乐家吉田洁,也是因为国内从来没有过成熟的动画电影作品,也就不可能出现熟稔这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日本作为动画大国,吉田本人也为许多类似作品进行过配乐,非常善于把握导演和观众需求。

事实证明,他确实也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音乐,
是一部电影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
我们会因为一首熟悉的音乐,
想起很多要说的话。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微信ID:music-o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