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23:06:42
?(一)
类型化电台的选歌排歌首先要考虑的是频率定位,在国外大多是以音乐类型来定位,在大陆因为一个城市音乐电台没有那么多,大多是以收听人群来定位,所谓经典或者流行,其实就是收听人群年龄定位的差异,反映在歌曲选择上歌曲的年代是被考虑的第一因数,但其实同样是所谓的经典,我们在音乐政策上还必须有所区隔,是当代经典,还是老派经典,定位的人群也会有所不同,而所谓当代经典跟老派经典其实是应该用歌曲的听感来区别的,我举个例子来说:罗大佑的恋曲1980,是八零年的歌曲,但他的曲式是当代的,听起来没有老掉牙的感受,但林依伦的爱情鸟是1993年的歌曲,按年份来说,晚了13年,但这样的歌曲听感来说就属于老派的歌曲,没有当代感。
?(二)
类型化音乐台强调伴随性,强调收听的延续性,歌曲的选择就要尽量去避免转台因素的产生,转台因素除了歌选的不对外,听觉疲劳是一个重要因数,什么样的状况会产生听觉疲劳呢?
1、同样的节奏的歌曲持续的播放,类型化电台的歌曲常常会有连播的情况,两首歌曲的节奏差异不能变化太大,也不能连续三首歌曲都没有变化,歌曲节奏变化以由快到慢比由慢到快好。
2、同一语种的歌曲持续播放一个小时以上。我们电台歌曲语种的选择当然是以国语为主,英语为辅,法语等小语种偶尔会有,我个人不喜欢韩国,所以韩国歌几乎没有,,日本歌曲也尽量避免,粤语歌曲在靠近广东的省份比例会高一点。全部都播国语歌也会容易产生听觉疲劳,适度的加入其他语种是可以避免听觉疲劳的做法。
3、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们电台的歌曲选择也尽量一首男歌手的歌曲,一首女歌手的歌曲,当然这个没有那么严格的去控制属于BREAKABLE RULE,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也是避免听觉疲劳,如果连续几首歌都是甜美女声,那么就腻味了不是吗?但是如果是HEBE接黄小琥声音质感有明显的变化,这样也不会产生听觉疲劳,同样苏打绿青峰接任何男歌手歌听感也会产生明显变化。
?(三)
歌曲选择随着每天不同时段,也会有所区别,早间尽量欢快些,节奏快一些,我们听众需要音乐的鼓舞努力冲刺工作,不是吗?到了晚点的时段,疲惫的心灵也是柔和的抚慰不是吗?现在问题来了:我们选歌首先是要选好歌不是吗?要选择旋律能打动人的歌曲,但说真的国语歌曲旋律能打动人的大多是慢歌,快歌没有那么多旋律好的歌可以选择,告诉大家一个诀窍,旋律好的快歌英文歌曲很多啊,所以尽量多挑选一些有节奏旋律好的英文歌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
类型化音乐台一般都由音乐总监来排歌,也会有软件按设定的音乐政策来自动生成歌单,主持人是否能换歌,或者换歌的比例如何界定每个台都有不同的管理办法,主持人能换歌,会提高主持人工作的积极性,但主持人换歌也必须在频率设定的音乐政策下去换,不然就会出现电台风格的不统一。
?(五)
其实现在包含国外电台单一音乐类型的坚持也有些松动了,混搭风也是一种流行,但即便是混搭也要有一致性,比如我们台湾新竹的心动音乐电台就是70%的AC搭配30%的CHR,提出的口号就是:红过(有熟悉度)的老歌加好听(旋律有感染力)的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