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04:08:35
提起笔来,不对,敲起键盘来就发现这个题目不太好驾驭。爵士乐的前世今生,跨度太大,关于爵士乐甚至音乐本身的知识贮备也不足,只能说试着写写,看能不能理清爵士乐的发展思路同时分享一些比较经典的爵士曲目。
爵士乐顾名思义就是英国爵士所演奏的音乐... 不好意思扯偏了。爵士乐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拉格泰姆和布鲁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被认为是美国土生土长的音乐,诞生于烤翅的故乡新奥尔良。对于爵士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取自非洲音乐的节奏、对取自欧洲音乐的和声以及对源自美国文化的即兴演奏所添加的旋律加以强调,可以说它是非洲音乐文化与欧洲音乐文化在美国文化下融合的产物。关于爵士乐的起源有一种普遍的误解,那就是认为它的节奏源自非洲。实际上,只有对节奏的‘强调’是真正的非洲影响,这种影响与具体的节奏模式无关。取自非洲的因素包括:强调节奏,应答轮唱模式,以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为基础以及口传传统所具有的即兴演奏的自发性;取自欧洲的因素包括:各种旋律、和声和音乐的曲式,文字记录传统所特有的作曲技巧。
在介绍爵士乐是如何从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音乐发展起来的过程之前,先贴一个附注:1865年4月9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从65年到76年的战后重建时期,联邦法律为南方的自由黑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民权保护。重建时期结束后,南方各州政府、,一系列吉姆·克劳法被通过来隔离种族。吉姆·克劳法 (Jim Crow Laws) 泛指1876年至1965年间美国南部各州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主要针对非洲裔美国人,但同时也包含其他族群)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实行吉姆·克劳法的这段时间,正是爵士乐兴起并蓬勃发展的时期。之所以要提这个吉姆·克劳法,原因在于这个法律实施的副产物正是促进了拉格泰姆和布鲁斯的结合,因为在此之前,可以说拉格泰姆和布鲁斯是由黑人中的两个不同群体主导的,而在这之后,拉格泰姆和布鲁斯也随着黑人世界的重新组合走到了一起。
拉格泰姆(Ragtime-参差不齐的拍子)对爵士乐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拉格泰姆发源于锡代利亚,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于1898到1908期间达到顶峰。拉格泰姆可以看作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一种钢琴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斯科特·乔普林(作曲家)和杰利·罗尔·莫顿(演奏家)。
拉格泰姆表现了双手在钢琴上的明确分工,左手负责低音与和弦,右手负责旋律声部,整体风格轻松欢快。
看过《海上钢琴师》的人兴许还记得1900和杰利·罗尔·莫顿的斗琴片段,在第二回合杰利·罗尔·莫顿弹奏的正是这首“The Crave”,尽管电影中的1900最后完胜杰利·罗尔·莫顿,但电影多少也算是对爵士大师的一次致敬。杰利·罗尔·莫顿最后悻悻离开,只能说明爵士的发展终究是要向前的,而当他回头看1900的时候,也仿佛看到了爵士发展的希望,不过1900最终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布鲁斯(Blues)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的来源已无从考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与黑人的种植园歌曲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布鲁斯又叫蓝调,多少有些忧郁的色彩,福音歌曲和圣灵歌曲经常被视为布鲁斯的宗教形式。布鲁斯与爵士的区别,简单粗暴地说,可以把蓝调理解为摇滚那种,强调感觉,只管呐喊自己生活委屈的音乐;爵士类似于能够即兴演奏的古典,各种复杂乐理,各种炫技。当然布鲁斯发展至今,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没有那么幽怨的感觉了。布鲁斯的代表人物有威廉·汉迪(“布鲁斯之父”)和贝茜·史密斯(“布鲁斯女皇”)。
【贝茜·史密斯-Baby Won't You Please Come Home
http://music.163.com/#/song?id=2227147】
这样的布鲁斯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面我一细想,貌似一些美国的经典老电影里经常出现这种风格的歌曲,伴着古旧的电影画面,每当夜幕来临,在晦暗贫穷的黑人聚居区,人们唱起这样的布鲁斯排遣生活的苦闷。... 完了我又得安利一波网易云音乐,曲库挺全的,这首歌在虾米无法播放,微信只能用QQ音乐但是压根搜不到。
布基-乌基(Boogie-Woogie)属于爵士乐演变过程中的另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早期,布基-乌基达到了流行的巅峰。和拉格泰姆一样,它也是一种钢琴风格并且在爵士乐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布基-乌基通常(但不总是)采用布鲁斯的曲式演奏,有人曾说,这种钢琴演奏风格是从一种吉他技巧发展而来的,当三个吉他手一起演奏时,一人即兴弹奏旋律,第二个人弹奏节奏性和弦,第三个人则弹奏低音线条。为了同时模仿三把吉他,钢琴演奏者用右手负责旋律性的即兴演奏,左手负责完成另外两把吉他的任务。低音线条与和弦均有左手弹奏,腾出右手作即兴演奏,不过,不管它的节奏多么有趣,它的表现力都不会太广阔,因此布基-乌基没有继续发展,不过如果它的节奏有改变,就将不再被视为布基-乌基。
新奥尔良迪克西兰爵士由于一度爵士乐圈子的中心迁至芝加哥,也被称为芝加哥爵士。早期的新奥尔良迪克西兰爵士乐与拉格泰姆是同时出现的,拉格泰姆的中心曾在1901年后迁到了圣路易斯,新奥尔良迪克西兰爵士乐中心也曾经历过几次迁移,一次是在1917年从新奥尔良的斯托里维尔迁到了芝加哥,过了几年又从芝加哥迁到了纽约。在从新奥尔良至芝加哥北迁的时期,还伴随着集体即兴演奏风格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以乐队合奏为主的风格转向了以独奏者为主的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号演奏家阿姆斯特朗那非比寻常的嗓音和旋律创新带来的影响。尽管实际上不止一种迪克西兰风格,但现在演奏迪克西兰时,几乎都是芝加哥风格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没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就没有爵士乐?应该会有爵士乐,不过它肯定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发展。
这首“玫瑰人生”也堪称经典,在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龙凤配》、法国电影《两小无猜》和皮克斯电影《机器人瓦力》等多部电影中都屡次被用作配乐。听完我只想说:这唢呐吹的真带感!
这首歌可以说是阿姆斯特朗和菲茨杰拉德两位爵士代表人物的完美合作。艾拉·菲茨杰拉德在爵士乐演唱上的杰出性是毋庸置疑的,很少有歌手能够做到在满足流行音乐市场的需求与满足更高雅的艺术形式的期待之间保持平衡,在这方面,菲茨杰拉德或许是做得最成功的。她和比利·霍利迪、莎拉·沃恩一起并称为20世纪爵士歌坛三大天后,她们的演唱有助于形成纯粹爵士乐歌手的定义,并在摇摆乐时代处于流行最前线。
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初的爵士乐时期被称为“摇摆乐(Swing)时代”,前期主要以本尼·古德曼领军的六重奏为代表,摇摆乐以伴舞为主要职能,迎合这个时期到夜总会、舞厅玩乐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后来随着艾灵顿公爵大乐团的脚步,演变成了歌舞表演的伴奏乐队和演奏会音乐。
本尼·古德曼被称为”摇摆乐之王“,他是少数可以从容穿梭于古典音乐与爵士乐之间的音乐家之一,并且在这两个领域都是卓尔不群。由他所领军的六重奏是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乐风,不过开拓他的音乐事业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由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弗莱彻·亨德森完成的。
与爵士乐密不可分的“摇摆感”主要靠切分音而形成,处在拍与拍之间的音经常被后移到下一拍之前,这些被延迟的音和它们的重音相结合,为演奏带来了摇摆,它是快速摇摆或者波普爵士乐表演非常典型的特色。我们可以通过Dean Martin演唱的这首“每个人都有其所爱”来感受一下这种摇摆感。
有些听众觉得所有摇摆乐队的演奏听起来都很相似,因此大多数乐队都拥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以区别于其他乐队。摇摆乐采用至今都保持不变的统一编制,共有四个乐器组,每个组包含了同类乐器:萨克斯管组,小号组,长号组和节奏组。
在摇摆乐时代,作曲家和编曲家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Duke Ellington和Billy Strayhorn是乐队中重要的编曲和作曲力量, 两人的合作是爵士乐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合作之一。正如阿姆斯特朗将爵士乐的独奏方面具体化和普及化那样,艾灵顿公爵比其他任何一位音乐家都更能证明,乐队化的爵士乐是一种最高水平的艺术。艾灵顿可以说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摇摆乐时期,他开始面对新的更加剧烈的竞争,他利用这段时间对作曲手法进行了探索,编曲充满创新,这些创新手法主要包括:奇妙的乐队音响(通过乐队中个别乐手的使用而产生),更大型的爵士乐曲式(常常不理会大多数乐队的曲目都要遵守的三分钟录音的限制),更加得心应手的配器法,将人声当作乐器等。1939年,艾灵顿开始到欧洲巡演,后来证明,这个时期是他生命中的巅峰时刻之一,欧洲听众很欣赏他为爵士乐采用的细腻的音乐会手法。通过他的卡内基大厅系列音乐会,艾灵顿引进了并且基本确立了适合爵士乐的较大型音乐作品的地位。
艾灵顿的乐团、音乐和他的唱片证明了他的信念:虽然爵士乐借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仍然保留着它的个性。
虽然摇摆风格通过在世界上的传播而提高了爵士乐的地位,但它的后继者波普却得到了主流地位。波普爵士乐有时候被称为”比波普“(Bebop)或”里波普“(Rebop),但通常将其称为”波普“,对该名字的一个解释是:表演者在早期的波普乐句中加上了”比波普“或”里波普“字样。波普是爵士乐中第一种不专用于跳舞的爵士乐风格。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波普就已经在纽约巩固下来。然而在不同地区都有人开始演奏这种自由风格,所以波普风格不但是纽约发展起来的,而且也是在堪萨斯、圣路易斯、俄克拉荷马和其他地方发展起来的。波普的演奏一般采用较快的速度,但是由于缺乏容易辨识的旋律,造成了普通大众的接受障碍,这种爵士乐风格的复杂性需要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
用波普风格的演奏的乐曲的标准格式是:第一节奏段采用齐奏(通常是小号和萨克斯管),然后是即兴演奏的若干个变奏段,接着又是齐奏变奏段,比如某乐曲中有一个32小节的变奏段和AABA结构,A是第一个8小节,是创作好的,第二个8小节重复,第三个8小节是即兴演奏(B),最后又是第一个8小节的重复,只有A部分是必须预先准备好的。
这个时期代表性的演奏者包括:查理·帕克,迪齐·吉莱斯皮,特罗尼奥斯·蒙克,肯尼·克拉克和马克思·罗奇。
中音萨克斯管手查理·帕克是波普爵士乐时代的主导人物之一,著名的小号演奏家、融合爵士的开创者迈尔斯·戴维斯晚年时这样评价他:如果没有帕克,今天的爵士乐听起来将完全不同。帕克的演奏是一切可用的潜力的现实化,和较早的阿姆斯特朗一样,帕克的影响扩展至所有的乐器。
小号手迪齐·吉莱斯皮号称“52号大街之王”,他的演奏完全模仿了埃尔德里奇,是通过罗伊·埃尔德里奇而受到了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影响。
波普爵士乐是一种反叛性的爵士乐,它不只承袭了芝加哥爵士乐和摇摆乐的传统音乐元素,并在创作概念上创新、突破和革命。但是由于它和摇摆乐彻底背离,缺乏必要的爵士乐特点,比如强调律动和主题与变奏手法等,让大多数人比较抗拒波普。波普演出早期以小型爵士乐团演出为主,后期也有大乐团的演出。
波普爵士乐是一种非常振奋人心和热情奔放的音乐,冷静(Cool)爵士乐(也称酷派爵士)则从波普爵士乐那种热情似火的表演风格和激进的演奏风格转为含蓄温和的风格。冷静爵士乐代表一种内敛自省的情感,它是一种轻柔、清凉与抒情的含蓄情愫;它的音色不如一般铜管器那样亮丽夺目,取而代之的是柔和优美。简言之,冷静爵士乐是对波普爵士乐的反叛与检讨,同时也唤醒美国西岸一些白人乐手的自觉运动。
和大乐队(Big Band)不同的是,大乐队把相似的乐器分成乐器组,冷静爵士乐队却往往把异类乐器放在一组,为的是探索新的乐队音响。如果将摇摆乐队比作古典音乐中的交响乐队,爵士乐通过冷静风格找到了自己的室内乐队。冷静爵士乐时代标志着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就是倾向于把作品更完整地写下来,作品的曲式也更加明确。
冷爵士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首乐曲,是出自迈尔斯·戴维斯的专辑《冷静爵士乐的诞生》中的“Jeru”和“Moon Dreams”。
同艾灵顿公爵一样,迈尔斯·戴维斯也是爵士发展史上不得不说的多才多艺的编曲家和演奏家。戴维斯非常成功地把音乐从波普风格过渡到冷静风格,然后再继续过渡到调式爵士乐,而调式爵士乐造就了约翰·柯尔特兰(John Coltrane)(次中音萨克斯管手)这样的乐手。1959年,戴维斯的标志性专辑《几分忧郁》(Kind Of Blue)明确地表现出他在即兴演奏方面采用的新的调式手法。
1964年戴维斯吸收爵士乐信任以在摇滚乐开始主导流行音乐文化时维护领导权,但是,最早真正开始关注摇滚乐问题是他在1969年发表的专辑《以沉默的方式》(In A Silent Way),他聘请了在摇滚界也很出名的吉他手约翰·麦克劳林,为的是让他的爵士摇滚乐(融合爵士)的演奏手法更加完整。1970年,他的另一专辑《泼妇们的佳酿》问世并获格莱美奖,戴维斯再次被证明是融合爵士乐运动发展中的创新力量。可以说戴维斯一直是风格的探索者,这种品质塑造了他的个性而且使他声名远扬,不过在所有戴维斯做过贡献或经他开创的风格时代中,与他的个性联系最为密切的无疑是冷静风格时期。
冷静爵士乐时代的乐迷们认为,戴维斯和吉尔·埃文斯两位天才的合作是音乐史上的亮点之一。这首两人合作的“Summertime”集中体现了戴维斯所特有的碎裂和忧郁的风格。
爵士乐的发展充满自由与革新,与波普对摇摆的反叛和冷静对波普的反叛一样,作为与冷静爵士乐同时期(20世纪50年代)的硬波普也是对冷静爵士乐的反叛和对爵士乐本质的回归。硬波普又称为“强力波普”(Hard Bop)或“后波普”(Post Bop),硬波普学派把冷静风格乐手所使用的配器法(前面提到冷静爵士乐队把异类乐器放在一组探索新的乐队音响)和作曲手法视为小伎俩而不是爵士乐传统的正常发展,这并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复兴,它还是爵士音乐家的共识,即他们拥有值得保存的和具有指导意义的爵士乐传统。这种“主流爵士乐”是否是爵士乐的纯粹形式固然是由争议的,但是,它肯定是与当今爵士乐界所定义的那种爵士乐传统的概念有着最紧密联系的风格。这个时期的代表乐手和乐队有:鼓手亚特·布莱基(Art Blakey)领导的五重奏“The Jazz Messengers”和马克思·罗奇的“Clifford Brown”五重奏。
50年代后期,硬波普发展成两个支派:与灵魂、福音音乐结合的“灵魂爵士乐”(Soul Jazz);而结合节奏蓝调、摇摆乐、灵魂音乐的一派,则称为“放克爵士乐”(Funky)。芬克(Funky)风格是由钢琴家引入的,但很快就被所有的乐手所采用,通过钢琴家赫瑞斯·西尔弗(这一风格的始祖)和鼓手阿特·布莱基领导的“爵士乐使者”乐队的传播,芬克风格受到众人的瞩目。芬克语言可被视为对冷静爵士乐时期音乐中存在的那种冷静的理性主义的反叛和回归,这种对爵士乐本源的回归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太复杂的和声,大量使用蓝音以及较为简单的节奏感,这种回归强调的是乐手和听众之间的交流,从而远离了冷静爵士乐或波普爵士乐作品或技巧的复杂性。
爵士乐作为功能性的艺术形式,已经加入到古典音乐当中,但它的历史太短,从而形成了使人迷惑的多元性。它曾经是舞厅、街头和教堂里的音乐,而今天却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大学里以及历史记载中。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那些将风格变化推向最前沿的演奏家,是这种变化最终确定了爵士乐发展的主流。可以说,爵士乐的发展过程是演奏家的历史重于作曲家的历史。
就像很多爵士作曲家的作品都不只围绕某一种爵士乐展开一样,很多的爵士乐演奏家也不只是专长于某一种爵士乐演奏,不少著名作曲家本身甚至也是杰出的演奏家。所以当我们说一首爵士歌曲属于某种风格时,一般都得结合作者和乐手两方面来看。
爵士乐是一种得到精心调配的风格,它依赖于自身的过去,但现在也依赖于来自周围各种音乐风格的丰富融合。而不管什么音乐风格,经典为几乎所有的音乐风格而存在,这些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足以抚慰我们奔波浮躁的心灵。
—The End—
来源|因为时光
编辑|小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