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作品、音乐特点

2021-09-03 21:51:40


巴洛克时期: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第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barroco,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因此巴洛克一词被评论家用来指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艺术及音乐作品。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总体来说,用大小调体系替代了教会调式。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1. 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2.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3.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4. 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5. 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6. 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7. 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现在我们来说说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巴赫、维瓦尔第、亨德尔。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 代表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戈德堡变奏曲》《马太受难曲》《大量康塔塔》等。

维瓦尔第: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Vivaldi,约1675-1741) 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
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教师及乐长。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乐队来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两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乐器来演奏的协奏曲和实为管弦乐重奏曲等,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著称。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罗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其他的作品大家了解一下:Op. 1: 12 三重奏鸣曲,为2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1705) 
Op. 2: 12 为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写的奏鸣曲(1709) 
Op. 3: 12 小提琴协奏曲“L'estro armonico”(为 1–4 把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1711) 
Op. 4: 12 小提琴协奏曲“La Stravaganza”(1712) 
Op. 5: 6 首奏鸣曲,为1到2把小提琴而写(1716) 
Op. 6: 6 小提琴协奏曲(1716) 
Op. 7: 12 小提琴和双簧管协奏曲(1717) 
Op. 8: 12 小提琴协奏曲“Il cimento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1725) 
(其中四个乐章常被独立出来演奏,即四季 (维瓦尔第)协奏曲) 

Op. 9: 12 小提琴协奏曲“La Cetra”(1727) 
Op. 10: 6横笛协奏曲(1728) 
Op. 11: 6 小提琴和双簧管协奏曲(1729) 
Op. 12: 6 小提琴协奏曲(1729) 
Op. 13: 6 横笛和低音提琴奏鸣曲“Il Pastor Fido”(1729)¹ 
Op. 14: 12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鸣曲(1737) 

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edericHandel,1685—1759)。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1712年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德尔从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他的清唱剧使用英文歌词,由英国人演唱,是一种为英国观众而写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经过了十多年时间,才受到普遍的欢迎,亨德尔在英国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作为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欢迎广大学生家长到店咨询!

         

欢迎电话咨询:  0554-6699616


手机  :18130107441 


地址:    淮南时代广场三楼盛乔艺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