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每个双休日,正读高三的陆圣青都要来到杨浦区少年宫进行学生民乐团训练。12月6日,第十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将在上海举行,她很庆幸在中学阶段有机会参与这样的盛事。
在杨浦,民族文化培训已成为少年儿童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旋律。
图为在杨浦区的一场少儿民乐大赛上,学生尽展才艺。
美国少年也爱琵琶独奏
陆圣青从5岁开始学习扬琴,初一加入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进入高中后,为了确保每周六的训练,她的生活作息排得满满当当,尤其是进入高三后,她更学会合理管理时间,在紧张的复习时间中抽空继续心爱的民乐训练。
在这里,和她一样到了高三仍在坚持民乐练习的同学不少,拉奏二胡的徐浩耀在伙伴们悠扬的琴声中自得其乐,在他看来,这种自发的坚持很有意义:“我们并不是为了报考民乐专业才这么认真训练,完全是出于对传统民乐的爱好,即便会牺牲一些学习时间,但心里很高兴。在训练过程中也锻炼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父母也很支持。”
不远处,人高马大的美国少年潘克正抱着琵琶入神地弹奏,陶醉在古雅的乐声中。自从9岁时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民乐,他就萌生了兴趣,尤其是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曲情有独钟。4年前,听闻这里有面向学生的专业培训后,他立马报名,如今正读高一的潘克已经是乐团的资深学员。
在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里,年龄最小的小学三年级,最大的高三,全部都是民乐的“发烧友”。他们在这里习得民乐后,又将这份热爱传播给更多同学。
演奏童谣儿歌培养兴趣
据介绍,为了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民乐,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20多年来做出了许多努力:把不少童谣儿歌编成曲目,让学生共同合作演奏;还请来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担任指导……民乐二团指挥及创始老师曹建辉还表示:“民乐教育不能成为另类应试教育,而应把人格培育潜移默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为此,老师们把民族情感体验融化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民乐源远流长的优势,用《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体验古韵,用《二泉映月》让他们感受那动人心魄的情感……
如今,坚持训练学习的学生们内心深处都怀有对传统民乐的自信与热爱,这样的情感也融汇在他们的琴声中。2013年8月,乐团应邀赴美国演出,不少美国人连听几场,直夸“太美妙了,打动了我的心!”不少学生表示:“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目前,该团已经取得了许多荣誉,如蝉联多届上海市学生艺术节乐队比赛一等奖、蝉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少儿音乐舞蹈精品专场金奖、全国群众文化最高政府奖项“群星奖”金奖等。
据悉,杨浦区的民乐培训项目已经形成了由5所幼儿园、7所小学、6所初中、4所高中、4所大学构成的“一条龙”衔接体系。
据杨浦区少年宫主任朱茹洁介绍,目前该区的民族文化培训项目涵盖了民乐、民歌、民舞、民族诗词、书法、民族绘画、戏曲、戏剧、茶艺、陶艺、工艺等15个项目,同步覆盖区域学校的公益性培训点也达到了82个,近20000人次学生参与了培训,民族文化培训成为本区少年儿童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旋律。
(信息来源:杨浦区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