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18:16:54
10月31日到11月2日,是墨西哥传统的“亡灵节”。
(亡灵节,百度图片)
与华人传统的“清明节”和“中元节”有些类似,是人们祭奠怀念已故亲人的日子。人们供着逝者的照片,摆上满桌菜肴,祈祷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快乐,也祈求逝者给在世的亲人带来佑护。
但是又与东亚文化圈对亡者的态度不同,墨西哥文化中,不会有刻意地悲伤肃穆,“亡灵节”更像是一种庆典。人们载歌载舞,在欢乐中回忆和纪念家人,与逝者团聚欢度节日。
因为墨西哥人的生命哲学认为:只有经历了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完整,死是生的补充,也是生的最终意义,与死后的家人相聚是值得庆贺的。
,但这位名家大师确实说过:“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
也一定程度代表着墨西哥文化里的生死观。
那么,死亡会怎样?死得毫无意义是什么意思?又怎样让其他文化体系的人去理解它的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皮克斯挠了挠灯泡,给我们编织了一个相当有感染力的故事《寻梦环游记(Coco)》:
墨西哥人都热爱音乐,谁拿起吉他似乎都能弹上一曲,不论贫穷富裕,有音乐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除了米格一家。米格的高祖父曾经为了音乐抛弃了家庭,留下高祖母以制鞋为业撑起整个家族并立下禁止音乐的祖训,从此米格家视音乐为诅咒。作为鞋匠世家,全家都希望12岁的米格能继承鞋匠人生。
(《寻梦环游记》,预告剧照)
不巧,米格也像很多故事的主角一样,注定要经历与家庭的抗争:他热爱音乐,梦想成为歌神德拉库斯一样的音乐家。
米格的梦想与家人观念上的矛盾在“亡灵节”这天终于迎来最大的冲突,米格反抗家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夺门而出。按常理,此刻主角即将有场奇遇获得武功秘籍或者变异天赋来拯救世界……对不起,走错片场了——在阴差阳错的意外中,米格进入了亡灵世界。
听上去很熟悉?是的,大概在全世界都通用的“为了你好不听揍你哟、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多、你还年轻不懂事所以我们帮你选了”这样类似的情境也发生在米格身上。
皮克斯用较为压抑的第一幕来勾勒米格和他家人孤例式的特征,通过描绘“亡灵节”的文化氛围和墨西哥人因音乐而乐观的环境,以此作为对比,来突出笼罩着米格生活的家庭阴影。用细腻真实到位又不失幽默的笔触展示墨西哥剪纸、食物、音乐、群众性格——让人快速领略并接受这些特色的异域文化和世界观设定。
(《寻梦环游记》)
并且又构筑一种也许在哪都会发生的看似是家庭矛盾实则是关于梦想的冲突,使观众对米格的遭遇产生共情,并将这种戏剧冲突升级成为故事展开的推动力。这种手法并不新颖,甚至可以算老套,但皮克斯就是有一种魔力,像灵巧的织针在一堆老线团中挑出最合适的线头,来牵引观众随着米格一起走入魔幻世界。另一方面,皮克斯秉承一直以来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价值观诉求欲,家庭在第一幕中作为矛盾另一面的出现,也告知观众这是一个建立在有关亲情探讨之上的故事。
打好故事展开的基础和必要的情感铺垫之后,故事也开始变得更有趣:米格来到亡灵世界遇到了已故的家族长辈们,也遇到了落魄亡灵埃克托和已逝歌神德拉库斯,历经重重却发现了有关高祖父的重大秘密和令世人震惊的阴谋,而后理解了家人对于生命的意义,最终回到人类世界与家人团聚冰释,并且让音乐重归家庭。
第二幕与第三幕一气呵成,皮克斯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也在这里如积蓄已久的喷泉爆发了出来,给予观众足够的惊喜:
与世界上多数文化里一样,认为逝者在死后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墨西哥人将“亡灵节”视为能将死者世界与活人世界相通的一个时间点,也与华人在“中元节”迎与故人就餐的风俗相似。皮克斯就在这种灵魂是人类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将“亡灵节”设置成某种特殊情况下可开启的双向通道,通过米格的视角给观众构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神秘绚丽的亡灵世界。
(《寻梦环游记》亡灵城)
谈到亡灵一般会联想到恐怖阴森,但在米格与亡灵的第一次接触时,皮克斯就轻松地对这种人们固有观念中的亡灵形象进行了洗牌:
他们虽然是一副骷髅,却热情和善开朗乐于助人,甚至有些蠢萌,与米格家人不近情理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谈笑间就使我们很自然的接受了亡灵的形象。
(《寻梦环游记》)
这种特别的骷髅式的亡灵,又以其结构特性承包了大部分笑点,即使是作为孩子的观众也忘掉了对骷髅的恐惧,进而对骷髅亡灵产生了心理上的偏移和袒护,也对之后故事里的立场转换和观众对亡灵的情感共鸣进行了隐秘铺垫。
同时,皮克斯对这个全新世界的环境进行了精细雕刻和着墨。参考“上帝打翻了调色盘”的瓜纳华托城而设定的亡灵之城,色彩斑斓让人赏心悦目。
(瓜纳华托,百度图片)
正如墨西哥人对生死的认知——死是生的回照,是生的补充和投射——亡灵世界里也到处都是舞会和音乐,虽是死亡之地,却生气勃勃热情洋溢,比米格的生活更具生机。
皮克斯通过这种认知,机智的将死后世界变成了欢乐世界。而这一切,都通过米格的旅程向观众徐徐展开,让我们无缝接入世界的另一面。
然后,皮克斯安排米格与埃克托相遇,使米格了解到他在现世中未曾了解的金盏菊桥联通两个世界的意义,也使观众接受了活人世界中供奉的相片是作为亡灵通过菊桥的钥匙的设定。并在米格与埃克托的音乐之旅中,看似不经意实则心机婊地抛出了小台灯对于整个故事、整部电影的核心概念和设定:
肉体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被人遗忘才是,亡灵是依托生者记忆维系的存在,当生者世界里再无人记得你时,亡灵(灵魂)就会彻底消失,这就是终极死亡。
(《寻梦环游记》剧照)
如果生无所依,死无所念,那这样的生命跟死亡有何区别。如果全世界都不记得你,你的生又有何意义。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忘是很轻松的,但回忆很艰难。世间最难将你遗忘的,是你的家人,而最痛苦的遗忘,也来自于家人,这种遗忘等同于死亡。
这就是皮克斯给出的答卷。
至此,世界观、价值观、情感铺垫都已经完成,皮克斯对这种处理的拿捏驾轻就熟,而观众之后等来的,就是伴随着埃克托悲伤版主题曲《Remember Me》而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催泪高潮。
以梦想作为戏剧核心冲突的第一推动力、以家庭亲情作为叙事载体的主动力,等到主体构建完成、观众已被完全牵动时,才将故事亲情梦想主题下掩藏已久的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母题揭露一角,一种沉重的代入感瞬间侵蚀观众内心,故事的高潮完全服务于这种情感植入和核心价值观。
皮克斯很清楚,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关于生死的探讨,会太过隔阂太过冰冷,也没有合适的切入点,会让人厌恶。药丸也是需要糖衣的,亲情爱情家庭便是最好的糖衣,也是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随着温情一层一层润出药芯,辅以音乐,从五感沁入身心,只有这样这种苦涩的母题才能给人温暖,让人回味和成长。
(《寻梦环游记》)
同为音乐题材,《冰雪奇缘》对于主题的把控就显得太弱了,全程只剩下“真爱”的口号式选读。
除了奏恰当的叙述、技术上无敌的绘画、惊艳的视觉效果、细腻的情感雕琢、精巧的起承转合,皮克斯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有很多细节上的隐线提示和符号暗示,比如埃克托借了同伴的大腿骨,所以他走路一瘸一颇;比如德拉库斯留下的名言:成功不会白白送给你,其实也是暗示某种不择手段;无毛狗丹丹,好吧这是内地版翻译的锅,人家明明叫Dante——但丁,这样一来符号是不是很明显了?
诚然,这不是皮克斯最好的作品。想象力上仍然不及《脑洞》;创意上,2015年的《生命之书》同样是也是突出墨西哥元素的关于亡灵节的故事,连主角在家业和理想的上矛盾也十分相似。而剧作中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对“梦想”的追寻作为米格贯穿整个故事的动力,在与家庭的矛盾中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共融式的解决,而是近乎“偷懒”的弱化成“选择”,并在最后进一步由祖辈的原谅而直接帮米格进行了选择。而在以往皮克斯的巅峰作品里,不论如何艰难,主体矛盾都会交由主角进行合适合理的化解。然而,这些缺点瑕不掩瑜,皮克斯在这部作品中的精彩呈现,其实已无敌手,皮克斯的对手是自己。
在经历两年低谷期,被世界质疑并贴上“皮郎才尽”疑问标签的皮克斯,以这部稍稍不完美却精彩绝伦的作品,伴着影院中观众的欢笑和啜泣,宣告了它的回归,让观众记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