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为二胡打call丨平和述

2020-10-26 00:12:51

 人 物 简 介  

王颖,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二胡学会理事,,首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青拉弦组第一名。



10月22日,长沙市音乐厅湘江大厅,王颖开了一场独奏音乐会。


票价不算高,一小顿饭钱,足够在最好的位置听中国最好的二胡演奏家的演出。


安可阶段,王颖拉了无人不知的《赛马》和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插曲,现场气氛热火朝天,大家跟着强烈的节拍鼓掌,跟二胡之间形成了奇妙的对话。


这一场优秀、又特别接地气的表演,可能让很多没听过二胡演奏的观众,在心中树立了一条隐隐约约的“金线”。


从此以后,他们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二胡演奏,也知道二胡拉出来的乐章,也能很有传唱度、很流行、很精致、很有节奏感。


让听众因为听到好的演奏,而拥有更好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甚至摒弃以往对民乐略陈旧的看法,这是一种“破框”的过程。




王颖上一次来长沙,是参加湖南卫视《歌手2017》的录制,袁娅维找了她,来为自己改编的《开往春天的地铁》作伴奏。


那一场演出,她不像以往把头发梳成一个成熟稳重正儿八经的发髻。而是把中长发披下来,中分,穿一条简单的黑色连衣短裙,擦正红色口红。


像一只优雅又充满战斗力的黑天鹅。



演出时,她坐在舞台左边,拉起二胡来抑扬顿挫,边拉琴边甩动头发,每一帧画面都非常帅气。


这种时候,谁都能看到她身上迸发出来的力量感。


王颖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二胡演奏家,拥有非常彪悍的专业能力,能瞬间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绪。


袁娅维真是按国内最高配置请的帮手。



而最近,王颖刚录完《如懿传》的配乐。


中国的大片大剧大综艺,只要需要二胡这个元素,百分之九十都是她上。


《歌手》这种国民度极高的音乐综艺会找她,《花千骨》《三生三世》这种霸屏电视剧会找她,即将上映的陈凯歌新片《妖传》也找了她。


《妖猫传》的音乐总监,是制作《加勒比海盗5》电影配乐的汉斯·季默。片中所需西洋音乐的配乐,在伦敦录制完毕之后,就送到了北京。


《妖猫传》的故事发生在大唐,所以后续,二胡、笛子、箫、琵琶这些传统民族乐器,就承担着增强中国元素的作用。


“这种合作很有趣,”王颖说,当一个外国人,以国际视野去看一个民族乐器时,那种视角完全是世界文化立场,是全新的、独特的。比如写二胡的编曲,就少了调子里的曲曲折折,弯弯转转,会更直接疏朗,“能让演奏者体会到很不一样的乐趣”。


去录音棚录音之前,很多时候王颖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多内容是即兴的,有时候坐下来,除了曲子,还会得到一个标题:“焦虑”“柔媚“或者“凄苦”“愤恨”。


每一种标题,都考验演奏者对情绪的敏感程度和对音乐的把控能力,很多东西都是现场激发出来的,靠的是经验阅历。


比如《妖猫传》中有一段打斗的画面,用了很多打击乐,音乐辅导拉着王颖商量,这一块是不是要加一些二胡中即兴的东西,衬托飞檐走壁的场景。最终他们决定要用琵琶,这种能发奏点状节奏的乐器,更接近《妖猫传》的“鬼怪感”。


王颖做配乐,做了十七年,这十七年,既是专业经验的积累,也是人生阅历的丰富,所以这件事,她驾轻就熟。




十七年前,。,专业全国第一,还曾经在1997年,她14岁那年,于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二胡演奏者。



浑身荣光,是音乐世界里站在最前面的那一拨人。


但这种人往往在小时候就把该吃的苦都吃够了。


王颖是河北定州市人,爸妈都是普通农民,五岁半的时候,妈妈觉得她好像特别不怯场,只要有机会踏上舞台,就不愿意下来。于是果敢地判断,这个孩子有搞艺术的天分,直接把她送去了河北省梆子乐团学习。


只学了九个月,当时的老师就敏锐地察觉到了王颖的天赋,又托付层层关系,,接受正统的二胡教育。


那年她6岁,妈妈为她订了一个规矩,叫“六点响琴”。意思是每天早上六点,都必须开始练二胡,不管什么节日,什么大事,都不能误了这个规矩。


哪怕那是周末去北京上课的日子。


那时候,为了去教授家学琴,王颖和妈妈必须每周坐一次绿皮火车进京。八十年代,绿皮火车票很难买到,更何况这种高频次的当日来回车票。


为了赶上学琴,有时候妈妈不得不带着王颖哀求列车员。碰到好的,放他们上去补票,碰到不好的,妈妈只能从窗户口把王颖塞进火车,再要爸爸把自己托举进去。一路上没位子,王颖钻过座位底下,趴过行李架,大多数时候,妈妈跟有座的人说点好话,让她能坐一小块地方,不至于那么疲惫。“而我妈自己,就连着站四个小时“。


到了北京,再辗转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才能到朝阳门的老师家。


王颖永远都记得,老师家楼下,有一个铁皮车的馄饨摊子,远远地就能发出香油和酱油经过热气蒸发而散出来的香气。她饥肠辘辘,馋的不行,但因为赶时间,从没吃过一次。


等从老师家回来,馄饨收摊了,母女俩又必须原路折返回到河北,等到家,往往是晚上十点半了。


那是特别特别漫长的一天,因为要赶着去北京,她起得比往常更早,清晨练琴必须更努力,才不至于在老师面前露怯,浪费这每周一次的奔波。


但好在王颖性子好,对这样的生活极少抱怨。


唯一的一次,她跟妈妈说,学校里的女孩子跳皮筋儿都不带上我,因为我仅有的课余时间都拿来练琴了,既不知道这些孩子之间流行的游戏怎么玩,也跟她们混不熟。


王颖妈妈一听,就叫上王颖爸爸,从家里的旧轮胎内胆,剪出一条塑胶皮筋。三个人站在家门口,就这皮筋跳了起来:“她们学校的同学不带她玩儿,我带她玩儿。”


现在回想起来,王颖觉得自己的家人正气、坚强、有毅力,是自己能吃苦耐劳的根基所在。


到1991年,,结束了河北北京两地跑的日子。


“我至今忘不了那个镜头:妈妈把我的行李收拾好,就跟我说她要走了,我趴在窗户上,看着她,大声喊着‘妈妈你快点来看我呀。”


10岁,她从此开始了自己料理自己生活起居的岁月。


1994年,。“6点琴响,是我一直坚持的,每天早上我从6点练习到7点半,上完课继续练。”王颖说,有些老师不相信“6点琴响”,还偷偷地观察过她。


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王颖一直蝉联附中二胡专业的第一,连续拿到三好学生的称号。1996年,获含金量颇高的天华杯全国二胡比赛少年组一等奖。

 

十三四岁的时候,她进入叛逆期,一度独孤求败,觉得怎么拉也就这样了,好长时间不愿意练琴。老师校长轮番找她谈话也没效果,这个时候,韧性极强的爸妈又站了出来。

1997年,她们借了十万,为王颖在北京音乐厅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独奏音乐会。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小的演奏者在这里办过独奏会。


王颖开玩笑说:“我爸妈觉得不愿意拉琴怎么办呢,找个事儿刺激你呗,于是真是咬着牙办了这件事。”


开始之前,王颖做过一个梦,梦见音乐厅就她一个人孤零零,没有观众。


而事实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音乐厅坐满了最好的观众,。王颖在叛逆期,迎来了自己又一个新的人生高光时刻。




2014年,王颖受邀参加奥地利的新年音乐会。那是奥地利新年音乐会第一次邀请独奏家和中国人,很显然,国外的听众对二胡这门乐器熟悉程度不高。但第一晚,王颖演出的时候,二胡的优美音色把他们都震惊了,第二天奥地利的各大媒体的报道就出来了。


在传播二胡之美这件事上,王颖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载体。


不止国外,国内的环境,也需要她做诸多努力。


普通中国老百姓,对二胡这种始于唐朝的民族乐器,大概是有一个隐形框框在的。


因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知名度太高,演奏者阿炳的盲人身份也众所周知。所以拉二胡,在很多观众心里可能不那么“洋气”。


2017年夏天,一部青春电影校园《闪光少女》,就表达了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之间的关系。2016年的《百鸟朝凤》也是一出民族音乐的衰败故事。


但王颖作为新锐的二胡演奏家,一直在消除这种既定印象中的框框,为民乐的振兴和普及做努力。


比如她几乎每周,都会在全国各地有精心准备的演出,有时候周末比平日还累。她特别喜欢俄罗斯人对本国艺术家的推崇,“那是一个看音乐会跟看一场电影差不多的文化氛围,但听众对音乐会很重视,会穿着晚礼服来欣赏。“要达到这样的氛围,王颖知道,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好的方法。


其中用二胡给大片大剧配乐,能够让年轻人在自己喜欢的影视剧里感受到这种传统乐器的魅力,就是一种绝佳的方式。所以即便做配乐再辛苦,王颖也把它当一个乐趣在坚持。



,王颖也用自己特别率真、可爱、正能量的性格影响着所有学生。


学生爱她爱到什么程度,有学生毕了业,总回来找她,说:“看到王老师在这里,就觉得什么事都不是事儿了。”


年轻人的阵地,简直是被她由内而外地成功收割了。


在长沙的演出,王颖特别高兴观众能跟着拍子打起节奏来。她觉得这种人与音乐之间的互动,特别美好。这意味着现场观众领会了音乐里的情绪,有更多人找到了共振的频率。


“让更多人喜欢二胡,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希望有更多人跟我一起为二胡打call。”




王 颖 的 普 鲁 斯 特 内 心 问 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心灵深处的满足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感受世间万物的能力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鬼怪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平和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妈妈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善良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天秤座,选择恐惧症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和家人一起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不诚实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亲情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家人都健康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感恩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音乐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脸型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随意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没有爱心的人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稳重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谢谢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母性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被人误解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信任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家人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安静睡觉中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和家人在一起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能量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中国唐代的繁荣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坚持




—— End ——




《平和述》往期人物回顾


1、吴阔:做影响规则的人 丨平和述

2、浦文立:酒杯里的从零到一 丨平和述

3、梅志军:由零开始 丨平和述

4、谭伯牛:我是在历史里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丨平和述

5、富刚:命如酒糟 丨平和述

6、徐国华:美味的秘密丨平和述

7、玩家曾锡坚 丨平和述

8、袁超辉: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丨平和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