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拿:你家的小孩有没有音乐天赋?

2022-04-11 02:55:19






她是第一个登台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小提琴演奏家;

她是第一个中国女子弦乐四重奏组的第一小提琴手;

她是第一位出访中国台湾的大陆艺术家;

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

……


多个“第一”的缔造者就是ARTVision的嘉宾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女士。自1959527日公演后,《梁祝》就和她分不开了,有人评价:“俞丽拿所演绎的《梁祝》不仅仅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更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满载着中国数代人对于音乐的深刻情感体验。”



1959年,俞丽拿首演《梁祝》


现在的俞丽拿依旧活跃在两个舞台上:一个是演奏,她说无论自己走到哪里,人们总想听到她演奏的《梁祝》;另一个是教学,她在上海音乐学院已经任教了40多年,培养了黄蒙拉、潘伊琼、王之炅、徐杨等一批优秀的小提琴青年艺术家。


说起教学工作,俞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师”,任何学生想偷懒、马虎或者练琴不动脑筋,在她这里都不可能蒙混过关。黄蒙拉曾回忆道:俞老师会不断地帮我校正每一个音阶,决不肯放过一个错音。


俞丽拿边拉边讲解《梁祝》


“我的教学时间和生命是有限的,培养学生就像栽培植物一样,要适时地给予养分,错过了最佳时机将会终身遗憾。”可以说,几十年的专业教学成为了俞丽拿艺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琴声亦如此。坚定有力、曼妙精确的琴声,正如俞丽拿的品性那般,执着、认真、有朗朗清气。




俞丽拿教授


俞丽拿教授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董事长,第八、九、十届上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劳动模范、上海宁波经促会副会长。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梁祝》是小提琴艺术“洋为中用”的重要尝试,她用弓弦揭开了中国音乐史的崭新一页,震动了中国乐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发行量高达三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中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俞丽拿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多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演出。


1990年作为大陆音乐家出访台湾,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2002年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音乐会;

201010月年届七十的俞丽拿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封琴告别音乐会;


俞丽拿在三十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担任过评委,其中包括两次担任了极具权威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07年担任该赛事评委副主席;还担任包括:

波兰(波兹南)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德国汉诺威犹约辛姆国际小提琴比赛、西班牙萨拉萨蒂国际小提琴比赛、奥地利维也纳克莱斯勒国际小提琴比赛、意大利里匹策国际小提琴比赛、日本仙台、韩国首尔、中国青岛等等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俞丽拿应邀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和音乐节讲学:

如加拿大“音乐桥”国际夏令营、日本石川音乐节、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的国际弦乐夏令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色列国际夏令营、美国博登国际音乐节等等。


1993年,成立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旨在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

俞丽拿与BMG录制的CD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对于您的意义

:大家因为这个作品认识了我,我的人生也就和《梁祝》分不开了。但对于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让中国人民喜欢了,有更多孩子去学小提琴,而我的工作就是这把小提琴,不是演奏就是教学。

 

:对现在学小提琴的年轻人的建议

:很多人都在学,能够走专业道路的是少数,不能强求。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是全家的幸福,假如学,就要认真不要浪费时间,假如不学,学别的也要认真。

 

:关于“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

1992年我带着学生出国比赛,当时路费都很难去“化缘”。有朋友建议我成立一个基金,当时政府领导也很支持,就设在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下面,成为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就是为了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

 

:关于日常的状态

虽然我在70岁时告别了舞台,就不再演奏了。但还有讲学,讲学还要拉琴,边拉琴边讲,边拉琴边讲的话还要天天练琴。

 


本文图片素材均由嘉宾提供)


ARTVision ∣艺术∣修养∣品质

发现艺术、分享艺术、让艺术生活化的平台 

有意合作与交流者,欢迎后台留言。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