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2 00:40:09
豆瓣上有个话题,非常有意思。
“假如有个综艺,能让民谣嘻哈对对碰,比如理想三旬 vs天干物燥,斑马斑马 vs Junky Mouth,你会选择哪个?”
些许网友的回鞭辟入里,让人不禁莞尔。
“道德圣母矫情vs混圈酷拽亚文化”。
“Rapper可能打不过唱民谣的,因为他们有吉他当武器。”
“但是他们有很多homie可以帮忙呀,还可以用大金链子甩对方。”
这样的话题其实非常到位的反映了近年来综艺市场的两股热火:民谣VS嘻哈。
2017年的综艺市场,风云诡谲。谁也未曾想到暑期档综艺的霸主会是一个大众都不看好的“嘻哈”黑马。
12期节目,超27亿播放量,微博热搜榜上榜250余次,、BBC等百家媒体盛赞……
《中国有嘻哈》这样的成绩,在音乐选秀类节目创新难度不低的如今,实属难得。近年来,音乐综艺发生着平台、模式、品类等多方面的变化,音乐选秀的洪流依然占据大众娱乐目光。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为了在目前以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综艺市场上形成强烈的差异化优势,爱奇艺打出了“Rising ! Chinese Hip-hop!(崛起吧!中国嘻哈)”这样令人振奋的口号,给到了嘻哈音乐一个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蜕变的契机。
对泛95而言,他们看上去似乎摆脱了80后所背负的压力和束缚,他们更喜欢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的行事风格。嘻哈音乐其实就有着这样的元素,“Be real”是它的精髓所在。
在8.26这期的节目中,PG ONE凭借一首《HME》打败黄旭成功突进全国四强,但因为这首歌diss了很多rapper,包括他的队友TT,这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说实话,在嘻哈文化中,diss是一种态度,在赛场上这只是一种素材和文化,如果非要上纲上线那就没意思了。
最后,关于节目双冠的结果,很多网友都能深刻认识到GAI和PG One各具特色的一面,一个立足中华,一个技巧卓越。这其实也反映了这档节目推广嘻哈文化的决心。没有哪个风格是绝对无敌的,嘻哈的舞台上就应该有这种创造力和包容力。嘻哈产业正被打造成一把利剑,直插每个热爱新奇、紧跟潮流的年轻消费者。
可以说,赋予民谣第二次生命的是国内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因为这些节目,相对小众的“民谣”音乐才被展示到大众眼前。
2013 年,“快乐男声”成就了宋冬野,从此《董小姐》风靡国内;2015年,《中国好声音》上,张磊演唱了马頔的《南山南》,一场表演不仅把歌曲推上了新的推广高度,更让原创者马頔受到了主流观众群体的关注;今年年初《我是歌手》节目中,一首《成都》踢馆,赵雷在这个音乐舞台上一夜成名,朋友圈都被他的《成都》刷屏;国民偶像李健和被民谣女神陈粒都成了2017快乐男声的音乐召唤师……
聚光灯下,相比激烈的摇滚和深沉的情歌,娓娓道来的民谣显得很安静,特别是在一些具有竞技性质的舞台上,它的安静独树一帜。
回头看民谣背后的社会群体,其实和嘻哈的爱好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民谣既是当代年轻人对于个性的最直接表达,同时也是彰显自己个性最好的修辞方式。很多人都爱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往往都会贴上一个“喜欢民谣”的标签,以突出自己不合于流俗的独特品味,有时甚至达到不听民谣不足以论人生的地步。
确实,民谣音乐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归属感,它是心底的调子,奏鸣荒芜,或许说民谣可以为精神世界找到一种解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给人荒芜的心灵下一场甘霖。
在一点资讯日前发布的《中国有嘻哈兴趣阅读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关注嘻哈的典型网民多为90后,更多生活在一线城市,喜欢吴昕、谢娜、迪丽热巴、郑爽和宋茜,玩着LOL看着NBA长大;而关注民谣的典型网民则多为80后,主要分布在二线城市的他们,喜欢林忆莲、那英、韩红、杜丽莎,更关注电影、手机、汽车和旅游。嘻哈和民谣,已然成为两代人标志性分隔线。
且不论代际问题,无论是哪种综艺节目、哪种音乐,会成为当季“爆款”的因素肯定有很多,,我们认为,这其中最重要、最吸引年轻人的就是“专业”、“真实”。
民谣热的时候,很多网友们既开心自己的偶像有了好的发展,又会像是被夺走手中珍宝的感觉。对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执念,一种坚持,你的美,你的专业,我能欣赏,我也不愿不专业的人来亵渎;就像是《中国有嘻哈》以外的吴亦凡,往往被人冠以“票房毒药”、“小鲜肉”的称号,但这档节目让人们看到了他对于嘻哈音乐的重视以及专业度。后期的节目中,每到点评时的吴亦凡就像一个科普向的人工弹幕,来从专业角度进行点评和解释,让看热闹的外行人也能看懂点门道。
媒介360打造多元化和开放式平台,挖掘行业的专业主义、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以及专业干货,激发A+专业人士的思想和力量,构建营销专业主义的顶层架构联盟,共同推进行业专业力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