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18岁盲人男孩,用音乐敲开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大门~

2022-05-12 00:23:06

出生时被检查出

视网膜脱落。


如今,这位“特殊”男孩,

却用音乐敲开了

世界顶尖音乐学府的大门~


他叫王子安,今年18岁,去年12月,他凭着出色的中提琴演奏,迎来了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两斤六两早产儿 视障后失明


王子安的父母王小宏夫妻俩都是地道的衢州人,上世纪90年代,被派驻到浙江大厦广州办事处工作。

王子安是早产儿,出生时他只有两斤六两重,在半岁时被检查出视网膜脱落,从此再也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

每年,王小宏都要带着子安往返衢州和广州,在这漫漫路途中,王小宏意外发现了儿子的天赋。

“从广州到衢州1000多公里的路上有大大小小超过20个隧道。车在隧道行驶时有不一样的风声,子安很好奇。每到一个隧道,我们就告诉他隧道的名称和长度。结果第二次路过时,子安已经可以按顺序准确说出隧道的名字和长度。”


4岁时无师自通,弹奏出《万水千山总是情》


在王子安记忆中,家里经常会播放一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动人的乐章激发了他对音乐最原始的兴趣。

4岁的时候,王子安无师自通,用家里的电子琴摸索弹奏出了《万水千山总是情》这首歌,让父母非常惊讶,当即决定为王子安购买钢琴,并聘请专业老师指导教学。

“当时一台钢琴要1.5万元,对于家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小宏回忆道,为了孩子的成长,他辞掉了稳定的工作,专心陪伴孩子。

“照顾他比想象中辛苦,早期衣食住行都要大人帮忙,还要多向他灌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次“落榜”音乐学院,依然坚信自己会“发光”


从小学六年级准备小升初时起,子安便萌发了报考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的想法。

然而,前后报考三次,他都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失败了。“但我不会认输,每个人都应该是一颗发光的星星。”

幸运的是,在附中考试时,子安遇到了他的恩师侯东蕾。

侯老师建议子安改学中提琴,弦乐最难的就是音准,但盲人的触觉和听觉往往更敏锐。而当时,子安已经具备了扎实的钢琴基础,所以学中提琴会轻松很多。

于是,从初一起,子安从零开始,指法、弓法、手法、手腕、大小臂的应用、把位、揉弦……子安每天中提琴不离手,训练的标配是每天至少两小时。


面试顶尖音乐学府,六曲打动考官 


近年来子安经常去国外演出,得知很多国外高校在残疾人就学支持上有比较完善的措施,他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国外音乐专业院校中的一员。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王子安申请了四所国外院校的考试,最让他难忘的是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面试。

 “考试那天有点紧张,老师们让我现场演奏了六首曲子。”子安说他们问了很多问题,“我们学校可以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听到这个问题时,他心里对录取已经有了底了。

谜底揭晓的那天,子安正好要在广东中山纪念堂演出。

“爸爸的手机响了,是录取电话。”子安说,当时自己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我的手心都冒汗了,很激动,向着爸爸讲电话的方向竖起了耳朵。”子安回忆起当天既紧张又兴奋的场景,嘴角不由自主地溢满笑意。

  

梦想学成归国当老师,帮助更多的盲童


“最早7月,最晚9月要到英国去读书了,我已经按捺不住,想马上飞过去。”子安说,他会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实力去攀登更多的音乐高峰,如有可能,他希望能念完博士。

而在赴英之前的这段日子,子安依然很忙。

每天上午,他会继续回学校上课,会用下午两个小时和晚上两个小时,做雅思的备考。当然,每天两个小时的练琴是必不可少的。

视音乐为生命的子安,把考取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当成是迈向梦想的第一步。

在他心底,还藏着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学成归国,当一名音乐老师,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让他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来源:衢州广电传媒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